APP下载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2017-04-21侯粉兰

南北桥 2017年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侯粉兰

【摘 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创建“以人为本”的校园氛围,有利于高效人才培养。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完全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也并没有在工作实践中突出“以人为本”信念,致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很难在实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就“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理念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 工作理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98

贯彻执行并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其核心内容,理应体现在各个方面与各个环节中。“以人为本”就是一切都应遵循人的发展,一切都是为了人。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言,其工作对象是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围绕学生展开,以此来促进高校与学生发展。因而,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依据高校教育形势,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与思想的实际情况,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以人为本的概述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实践性活动[1]。其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人的主体部分,属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部分。人的社会属性其实就表明其本化性的过程。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应当被理解为命令性强制性的工作性质,而应给予学生充分尊重。人的自然屬性可充分体现在其内在潜能与发展潜能上,以此充分表现出在社会中所应得的尊重与鼓励。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满足学生自然属性,随后才能够发展其社会属性。将学生单纯的理解为管理对象,就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状。充分尊重学生,就会积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性,促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与此同时,学生还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学生管理工作,在满足其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给予其精神、心理与情感上的需求,以此才能够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促进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以此来实现高校学生高效管理。

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即便已经认识到以人为本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但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可了解到并不乐观。首先,沿袭传统管理经验。大部分高校在进行管理学生工作的时候,仍旧停留在传统管理经验上。学生管理工作仍旧遵循严格的原则与方法,管理要求非常严格,且规章制度细化到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此种管理模式其实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产生较大差异。沿袭传统的学生管理经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重视管理,忽视服务[2]。现代化的高校学生管理采取的是管理方法,仍然认为学生应服务于学校,缺乏学校服务学生的理念,导致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以此制约学生全面发展。在社会不断发展中,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社会观发生很大变化,如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服务理念,必然难以有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最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当前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仍旧依赖各项规章制度来完成,学生的被动性表现的尤为突出,极大的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不能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全面发展。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忽视学生兴趣爱好、自我价值的实现,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一味地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管理和约束学生,不能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效指导和激励学生,由此导致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产生抵触心理,影响高校学生个体发展。

三、基于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途径

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认识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从维护和实现高校学生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此期间就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切身利益服务,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展开中,应给予学生关怀与体贴,并切实解决学生困难,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尊重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促使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处理各种关系,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创造力。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探索学生管理长效机制。实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期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信息化,并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以此来提高管理水平。要想高效学生管理工作在实际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校教育与时代发展保持相同的步调。同时借助现代化科学信息手段,加强高校现代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对学生的系统化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便捷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实现高校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效率。

(三)坚持为学生服务的管理工作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并非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约束[3]。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是为学生服务,不断完善为学生服务的保障机制。为学生提供服务,可从经济、精神以及就业等各方面予以现实性的服务内容,以促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校园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将心理指导与资助学生作为主要的内容,加强学生的精神沟通。针对心理危机的学生,予以安慰与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如学生有实际的困难,就应给予实际的资助,从实际中关心学生,同时培养学生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勤俭节约的良好精神素养。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属于高校教育活动的一部分,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高校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世海.以人为本的高职学生工作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3):89-91

[2]刘广伟.张季.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J].成人教育,2015.35(10):37-39.

[3]左宝霞.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教育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5.13(19):23-25.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以人为本
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的促进作用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