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7-04-21杨彩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7期
关键词:祖国历史情感

杨彩玉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72-01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健康而丰富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并借助于直观教具,较为真实的“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进而化为学生的意志和行动的教学艺术。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历史课本以其丰富的教育素材,真实而生动的史料,在引导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通过形象、具体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去感染、熏陶我们的学生,正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滋润和升华,所以,充分利用好历史课堂是历史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与学生一道去挖掘历史史料中的深刻思想内涵,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有效情感因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精神和较高的人文素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历史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情感教育的殿堂。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不仅在于传授专业知识,而在于历史教师能借助自己的教学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感高涨的气氛中发挥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判断力,进而在良好的心境中解开知识之谜。尤其是青少年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们的情绪和情感为转移的。因此,情感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把握和运用好情感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

第一、情感教育可以使记忆保持长久。同样是一节历史课,同是一个教师在不同班级授课,教师由于对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揭示的程度不同,或者同一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授课,一个善于以史激情,一个则抱着冷漠的“客观主义”态度就事论事,照本宣科,其效果之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这就充分说明了情感教育的巨大力量。

第二、情感教育可以促进无意知觉和有意知觉的高度统一。历史教学中由于激起学生的情感,使情感知觉和理智知觉统一,在怡情中学史,在知史中生情,即所谓“晓之以理,导之以情”。

第三、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历史学习中学习兴趣的生成。带着热情去学习历史,会有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而浓厚的兴趣是学习历史最好的原动力和诱发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课程标准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即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认知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升华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方面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但是要完成这一教育任务和目标,仅仅依靠历史知识的传授和一般的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二、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感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述为主,很难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通过多媒体的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如我在讲到《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一课时,我先播放了余光中的《乡愁》配乐诗Flash,让同学们仔细聆听,并且默默感受作者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然后出示课件《无耻台独“出卖”祖宗——中国史竟成了世界史》,让学生观看并谈感受,用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后播放视频《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让学生感受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培养学生对邓小平的敬仰与怀念之情,坚定台湾统一的信念,并认识到完成中国统一的大业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和长期不懈的斗争。另外,在讲《开过大典》一课时,我播放了电影《开过大典》中的几个镜头,尤其是毛泽东同志用浓厚的湖南乡音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让全国人民高涨的情绪再现大屏幕,不仅形象度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民群众无法形容的喜悦之情,而且让学生了解了开国大典的意义,使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接受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育。

三、用语言激发情感

曾记得大学老师告诉我,站在讲台上的历史教师就是一个话剧演员,如何使枯燥乏味的历史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呢?这就要求历史的执教者一定要锤炼课堂语言,饱含深情地向学生讲述历史知识,以情感激发智慧,以智慧充实情感,让生命在情感中起航,让人生在情感中完美。比如讲到《九一八事变》时,我用歌词《松花江上》导入新课,“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让学生在歌词的字里行间感受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愤和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领土的愤懑,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之心。当讲到《南宋与金对峙》一课时,我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朗诵岳飞的《满江红》,以激发学生精忠报国、建设祖国的决心。

四、用优秀文化典籍激发情感

我国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仁义礼智信”、勤俭节约、自强不息等,而这些文化精髓都是需要历史执教者去挖掘、发现和传授,使之在当代中学生身上发扬光大。如孔子把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贯彻到政治领域,提出“仁政”、“富民”、“惠民”的主张,通过道德感化搞好政治。在讲《贞观之治》时,我引用李世民“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至理名言,引导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正因为李世民主张对人民实行仁政,所以带来了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与秦、隋的穷奢极欲、残民以逞导致国家覆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五、用时事政治激发情感

情感教育的灵魂就是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在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时,我紧紧抓住一些相关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如在结束《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一文时,我引入“神州7号”的成功发射,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等时政,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和祖国的富强,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当课文中提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引导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不断有一些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策划和发動西藏叛乱,达赖喇嘛也出逃国外并进行分裂祖国的活动,你们对这件事有何看法?”经过同学们激烈讨论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行为,对别国干涉我国内政表示抗议,更重要的要帮助西藏的少数民族富裕起来,不能让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有机可乘,破坏我们祖国的团结和统一。

总之,中学时期正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育比多掌握一些具体的历史知识更为重要,作为施教者如何把握良机,让传统的优秀人格品质在现代青少年身上发扬光大,这还是个需要长期探讨、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祖国历史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新历史
情感移植
我爱我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