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4-21赵纪鸿

甘肃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实践教学

赵纪鸿

【关键词】 音乐教育;实践教学;创新能

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6—0117—01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让学生借助倾听来感知音乐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美,借助游戏活动来体验音乐美,借助肢体语言的舞蹈表演来发展音乐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现就“如何通过普及音乐教育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这个论题,谈一下自己的粗略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音乐教育是凭借审美感受来进行的,而这种审美感受是在轻松自如的情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用音乐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来完成的。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具有不可小视的优势,音乐的情感、形象等特征决定了音乐表现手法的异彩纷呈和丰富多变。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学内容及表现手法的分析和比较,让学生认识到音乐的丰富、变化、发展离不开音乐创新。教师可通过音乐课教学,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欣赏管弦乐器《花儿与少年》时,可首先让学生了解“花儿”是一种山歌,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大部分地区以及新疆的个别地区。“花儿”歌词淳朴清新,歌词表达自由率真,曲调高亢悠扬,有“西北之魂”之称。几百年来,尤其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回、撒拉等少数民族,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花儿名歌和小调。然后初听,学生随教师律动。复听,学生哼唱主题旋律,体验“花儿”优美的山歌特点。再精听,同时听辨第二音乐主题的主奏乐器,边听边模仿主奏乐器的演奏姿势。让学生在聆听中记录乐曲结构等等。再复听,观看演奏视频。同时,学生随老师舞蹈动作跳起来,想象、体会青海少数民族在草原上、小河边、帐篷前、庙会上载歌载舞欢快热烈的场面。学生的阅历不同,想象、联想的画面也不尽相同。这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意识。

二、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通过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进而让音乐相伴终生,提高生活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设计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体验生活入手,从自身的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每年的春晚,都有多种多样的优秀歌舞节目,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加这些节目的欣赏,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趣味,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从生活入手,寻找与学生生活中有密切联系的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还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其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升级和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的创新中去。

三、在丰富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音乐教学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它包含着歌唱、律动、欣赏、节奏、旋律、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而节奏创作、旋律改编、即兴歌舞、创编歌词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拓展学生的创新范围。

教师要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在教学中,不妨多让学生创造,多让他们参与,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创造的成功与愉悦。在音乐课上,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对歌曲、音乐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欢喜和美的感受。如,在音乐教学中,我还经常采用非音乐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音樂与锻炼身体等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让音乐与活动结合起来,给予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实践教学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