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线运动》“同课异构”课例评析与思考

2017-04-21周美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8期
关键词:曲线运动课例异构

周美云

为了提升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组织了一场“同课异构”的活动。两位老师精心准备的《曲线运动》教学课例,供同轨老师观摩。由于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等的不同之处,不同的教师会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产生不同的构思和教法,这给观课者提供了极好的教学资源和学习平台。本文对《曲线运动》的教学课例进行评析,愿求教于高手大家。

一、对课堂引入的比较分析

教学案例一:执教者将实际生活的曲线运动的情景以图片形式引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教学活动中源源不断的思考动力。通过几张图片,引导学生就其中的共同点归纳出物体运动的轨迹,并与直线运动类比来研究曲线运动,这就为授课过程中的实验做出一定的直觉准备。

教学案例二:执教者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出某物体做曲线运动和举例生活中常见的曲线运动,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演示。这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这样很快就让课堂活跃起来。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运动形式,在必修1中已经研究了直线运动,执教者引领学生理解:除了直线运动以外还有什么运动——曲线运动,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就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相形之下,课例二的课堂引入更胜一筹,更直观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参与到实践与四维活动中。

二、对曲线运动速度方向课堂探究对比分析

教学案例一:执教者让学生首先阅读课文演示实验,思考此实验研究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及实验方法?让学生从给出的实验器材设计分组实验,让蘸有墨水的钢球由软管的上端口滚入,钢球在管道的束缚下做曲线运动,钢球从软管的另一端离开轨道在白纸上留下一条运动的轨迹如图1所示,观察白纸上的轨迹与轨道(曲线)有何关系?

教学案例二:执教者让学生通过给定的实验器材设计分组实验,用注射器吸一定量的墨水,把细长的软管弯成曲线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白纸上,迅速压注射器,墨水在软管里做曲线运动,墨水从管口射出在白纸上留下一条运动的轨迹如图2所示,观察白纸上的墨迹与轨道(曲线)有何关系?

案例一中所用的分组实验为书本上的演示实验改编的常规实验,學生通过自主预习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能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和得出结论,但是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存在着有一个较大的缺点,钢球在管道里运动时受到较大的阻力很难从管道里出来,使实验失败。案例二的实验原理虽然该与案例一大同小异,但是相比之下,课例二的分组实验更胜一筹,所用实验器材比较简单,容易控制,做出来的实验现象也更加明显。

三、对曲线运动条件的课堂探究的对比分析

教学案例一:执教者让学生将蘸有墨水的小铁球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在水平的白纸上记下小球的运动轨迹,之后在运动轨迹旁放置一块磁铁,再次让蘸有墨水的小铁球从斜面顶端滚下,又记下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3所示,对比两次轨迹可以得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物体会做曲线运动。

教学案例二:执教者让学生将玩具水枪朝着如图4所示不同的角度发射,射出的水流在空中形成的不同的运动轨迹,只有当发射的方向在竖直线上,轨迹才为直线,其余方向均为曲线,现象非常明显,从而归纳出在什么情况下水做曲线运动。

案例一中分组实验虽然为书本的演示实验,但是此实验的现象不明显。因为在此实验中小球的速度过大或与磁铁间距过远,小球偏离现象不明显;而小球的速度过小或与磁铁间距过近,小球会被磁铁吸住,使实验失败。要使实验成功,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执教者为了节省时间仓促给出结论。这样将对今后解决曲线运动的轨迹、速度以及合力的关系这类型的题目带来较大的隐患。相形之下,课例二中的分组实验更胜一筹,实验现象一目了然,而且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不过这个实验也有不妥之处,笔者认为不是每个实验都需要分组实验,这个实验演示就即可,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出有效的结论。

四、对“同课异构”的深层思考

“同课异构”的目的是让不同的教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能力情况,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设想出课堂教学的各种程序,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教学课堂,最终赋予教材新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探索能力。“异构”不仅表现在教学主体和教学处理上的“异”、而且表现在教学流程设计与教学内容呈现上的“异”。教学主体与教学处理上的“异”是教师个性化的解读与重构,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不同,教学流程设计不同,使同一教学内容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思维方向,这种基于教学方法、教学意图、教学环境、教学风格、教学评价等众多方面的异构更加地展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和主体意义。

参与和观摩“同课异构”的活动之后,笔者清醒地意识到: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刻意迎合时下风靡的所谓的“自主”教学模式而刻意地将能够演示的实验改为分组实验。现在教学模式确实像一股潮流,特别流行自主课堂和分组探究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似乎很“丰满”,然而教学现实却是“骨感”的。因为江苏近几年的高考模式使物理学科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不仅学校安排的课时少,学生的重视度又不高,多数高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本来就比较困难,如果把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分组实验,最终得不偿失,于事无补,并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总之,同课异构式的教学活动,一方面,提倡因人而异,因班制宜,让不同层次与风格的教帅能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教学才华,发挥主体创造作用,从而呈现出课堂教学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另一方面,倡导交流合作,殊途同归,引导教师在切磋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实现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推动中学物理教学更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曲线运动课例异构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课例
异构醇醚在超浓缩洗衣液中的应用探索
overlay SDN实现异构兼容的关键技术
LTE异构网技术与组网研究
浅谈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学中的策略优化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