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操作新课程中的新评价

2017-04-21余建

科技资讯 2016年36期
关键词:操作新课程

余建

摘 要:表扬导致成功,批评导致失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及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表明:青少年都比较重视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特别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扬、鼓励和爱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耐心地寻找教育学生的“契机”,让学生认识到因为你有优点,因而你会成功,从而导致学生走上成功之路。

关键词:操作 新课程 新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2(c)-0199-03

中学生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发展不断成熟,心理品质不断提高,为他们的学习与成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如果教育引导得当,学生的身心发展就可能非常顺利,并为今后的发展与成才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随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如何帮助广大中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合作精神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以迎接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时代的挑战,成为当今中学教学的迫切问题。正确给予学生新的评价正好反映了新教育领域的这个要求。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旧的评价体系已远远滞后,开展并加强对中学生的新评价势在必行。作为深入课堂的一线教师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以广大学生为对象,自身具备广泛的哲学、社会学及心理学基础,以价值判断为核心,认识到价值观念、价值尺度不同,评价的标准和内容也就不一样。设立好教育目标,它是评价的依据,反映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与要求,是一些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教师素质高低的重要依据。采用科学的、可行的技术和方法往往影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应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实际程度,防止偏差,评价的目的在于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要求。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是依据新的课程标准中有关评价的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的形式和本学段5个维度:(1)运动参与;(2)运动技能;(3)身体健康;(4)心理健康;(5)社会适应)目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等情况,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应努力做到“三个新”和“三注意”。

三个新包括:第一,更新新观念。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师立教之本。(1)新课程中的课程是动态的、生长性的,“四因素”(即:教师、学生、教学材料和教学环境)之间持续互动。它们之间由教科书上原始知识通过教师的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个性和共生知识。(2)新的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同时以发展学生为主体,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的失误;②要以赞许的目光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③要以真诚的情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④要用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强调尊重、赞赏、积极帮助和引导。(3)通过反思、自控、积极与学生交流,教师应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4)通过反思、自控、积极与学生交流,教师应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否定终结性评价,强化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5)树立新的评价观念。表现在:①评价内容要多元化。针对学生的学,评价的内容包涵体能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知识与技能;交往合作精神与情意表现等方面。针对教师的教,包括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学习表现和进步幅度;学生学习成绩(所测项目可由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每学期可测1~2次);学生自我评定和组内互相评定;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如融通式评价,影响性评价,鼓励性评价,参与式评价,期望式评价,激励式评价,发展式评价,初始评价,过程评价,终末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等;③评价过程动态化。学生具有可塑性可教性,教师要从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和体质状况,因人而异,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给予阶段性评价、预先评价、终结评价、过程性评价,质性和量性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否定终性结评价;④评价主体的互动化。过去的评价是老师说了算,现在加上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自选内容、自选方法、自定目标,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师生之间情感交融、气氛和谐,师生共同评价。

注重学生的发展与提高,评价贯穿教学活动始终,突出导向、诊断、激励、发展的作用,以反映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要求,达到提高兴趣,促进发展,鼓励进步,增进健康的目的。

第二,选择新内容。新的内容应反映时代的需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意识形态,反映提倡什么,要求什么,发展什么,起到指挥棒的作用。新的内容包括: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学习表现和进步幅度,体能与运动技能,自我目的达成情况,学生自我评定和组内互相评定情况等等。

如:笔者设计的高一年级急行跳远教与学测验评价表(如表1)。

表2中既考虑了学生的过去,又重视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结果中不是定性评价,承认学生差异性,不提倡横向比较,注意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注重评价的合理性、有效性。如表2中运动技能包括球类如足球、篮球、排球……体操、武术、健美操和舞蹈,田径如跑、跳、投……获取野外生存技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喜好,可以任选2~3项作为测验成绩,允许补考二或三次。

第三,创新新方法。针对各种不同的评价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客观反映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评价可采用等级式和评语式评定。例如,运动技能可采用定量评定与定性评定,对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合作精神、情意表现可采用积极、一般、继续努力。记录成绩时,可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

(1)在用评语制时,写评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与学生一起商量具体如何填写,就一些优点、缺点进行探讨,与学生达成共识后再填,督促学生主动地学习,指出不足,以待改进完善。

其次,应仔细研究,认真分析,以肯定为主,铺垫学生成功之路,首要任务应树立其信心,培养其兴趣,确定其方向。

最后,反思。教师应多思考学生为什么存在这些不足,怎样克服这些不足,并加上改进措施。

(2)在用等级制评定时,对学生的评定,主要采用相对评价方法进行。所谓相对评价是以某地区(或单位)评比指标的平均值为基准。评价被评对象所处的相对位置。例如,对于相同项目的体能成绩的测试和动作方法、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的测定,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身体条件、年龄、性别,结合参与态度、进步幅度进行纵向比较和评定,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

(3)记录学生成长袋。①记录每期学生的身体状况登记表。包括身高、体重、视力、握力、心、肺功能、月经期等。

②记录每个学生运动参与的勤缺表。包括全期上课次数、课外活动次数、病假、事假、迟到、早退、旷课次数,参加各类、级比赛的名次及次数,运动前、中、后的脉搏数等。

③记录运动技能的发展状况。包括每个年级你喜欢的项目,能完成的某类项目,自编一套健美操或者舞蹈,自编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能否完成哪个年级的体操动作等。

④记录身体健康的发展情况。包括发展速度、位移速度、有氧耐力、灵敏、柔韧和力量素质的测定情况。如50 m测验、80 m或1 000 m测验,往返跑,掷铅球等。

⑤记录学生心理发展变化。包括认识自我的能力,人际交性的能力,情绪调控能力,有否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是否有攻击性等。

⑥记录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在体育比赛中与同伴的合作情况,能否指出比赛中不道德行为,能否简单评价媒体的体育与健康信息,能否合理分配比赛角色,不抱怨他人等。

做到一人一袋,一袋多卡,人走卡随,内容不断更新变化,随时添加,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出学生的每个成绩。

赏识能使学生成功,抱怨只能导致失败,给予学生鼓励,学生便得到充分的自信,多多肯定,更加有益学生成才。

引导性、情感性、激励性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并积极参加活动之中,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热爱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正确给学生评价。

应认真加强落实好评价中的“三注意”。

第一,注意评价的标准。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关注和满足学生的需要,要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就必须使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那么首先必须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标准。单一的评价标准,无法客观反映学生的成绩和发展过程,切忌一刀切,绝对化,要体现灵活性,多几把尺子,一人一把尺子。重点突出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指各项工作实施过程中,对各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例如舞蹈的教与学评价中,主要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求自己严格与否,舞蹈的表现,配合意识,能否互相谦让,指导并纠正同伴的动作,对音乐的理解力、节奏感强否,能否自如再现舞蹈形象等。

第二,注意评价的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多给学生创造互相交流、展示自我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和谐、民主、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构建学知晓理、引思导法的新教学模式。

评价的终极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优秀学生青云直上,让中等学生迎头赶上,让后进生后来居上。只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才能实施正确的评价。

第三,注意评价的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中的教师作为学生的朋友、知心人,与学生共同成长,而不是审判者和终结者。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有利于学生认同评价结果,能调动其积极性,家长参与评价便于了解孩子,形成教育合力。教师要与学生和家长多交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为学生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练习环境和课堂氛围。不搞甄别和选拔,使学生增强自我意识,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评价的语气和蔼可亲,避免“刺激”性的字眼,更不能侮辱學生人格等。

体育学习评价要让不同水平、不同天赋和条件的学生都能看到自身发展的起点与潜力,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终结性与过程性相结合,绝对性与相对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激发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以激励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评价的终极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让优秀学生青云直上,让中等学生迎头赶上,让后进生后来居上。只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才能实施正确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汪晓赞,季浏,等.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 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M].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季浏.体育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 陈华卫,窦丽.美国国家健康教育标准简介[J].中国学校体育,2006(1):46-47.

[4] 李小伟.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J].中国学校体育,2006(1):12-13.

[8] 夏冬,叶佳春.进步度与达成度评价对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6(4):111-114.

猜你喜欢

操作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儿童数学学业求助的有效方式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