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用语法翻译教学法,重塑大学英语课堂
2017-04-21唐玉玲
唐玉玲
摘 要: 本文首先对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历史沿革及外语界对该教学法功与过的评论做了回顾与介绍,其次从两方面佐证语法翻译教学法需要在大学英语课堂重新重用,最后对如何重用语法翻译教学法、重塑大学英语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 翻译教学法 大学英语课堂 重新认识 重新重用 重新塑造
一、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历史沿革
语法翻译法在历史上是中世纪欧洲人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所采用的方法。当时,人们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阅读希腊文和拉丁文的书籍,或使用希腊文和拉丁文来著书立说、发表见解。因此,在外语课堂上借助文法进行教学,教学的重点体现在对希腊文和拉丁文典籍中语言的理解和翻译上,通过翻译学习和掌握语言。十八九世纪,欧洲的学校开设了现代外语课程,很自然地沿用了这种方法。
我国英语教学从十九世纪中叶起步,一开始便普遍采用语法翻译法。十九世纪中叶,传教士将英语教学引入我国教会学校,也引入同一时期在欧洲盛行的语法翻译法。中国第一所官立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在1872年公布了8年制的西学课程。在这个课程中,核心课程是外语,主要是文法和翻译。语法翻译教学法在晚清和民国时期取得一统天下的地位。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语法翻译法才逐渐被直接法取代,失去往日的重要地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听说教学法”为外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交际法兴起并盛行,随之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沉浸式教学法等一一出现。而语法翻译法,作为外语教学史上最古老的一种教学法,似乎已经时过境迁、被人遗忘。
二、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功与过
在国外的语言教学研究者中,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对“语法翻译教学法”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和评论,其中H. Brown 对这一教学法的优点做了以下概括:(1)在语法翻译教学法中,精细的语法规则和广泛的词汇知识使得语言输入更易于理解,使外语学习者接触的各种语言现象系统化,由浅入深地将语言分级处理。(2)语法翻译教学法能够帮助外语学习者肯定或否定他们对目的语所做出的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假设,辨别母语与目的语的异同。(3)语法翻译教学法能够帮助学习者将目的语的结构内化,从而提高其使用外语表达的能力。
语法翻译教学法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社會需求的产物。随着历史条件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翻译教学法的局限性和缺陷逐渐显现,概括起来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法翻译教学法在一般情况下忽视了口语教学,不重视学习者的口语交流。(2)过多地重视语法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习者的口语交流意识,妨碍学习者口语能力的发展。(3)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语言讲解作用,忽视学习者的实践,不利于他们语言习惯的养成。(4)忽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语言应用的内在因素,以及语言在不同情境中使用的客观规律。(5)语法翻译教学法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实践环节比较单调,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不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三、语法翻译教学法重新重用的必要性
1.重新认识翻译教学法
1980年,R.Smith在TESO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在美国宾夕法尼亚一所学校分别采用听说法和翻译法教授两个外国学生班级英语的实验。经过一年的实验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第一,采用翻译教学法的班级在语法的准确性、翻译能力和阅读能力方面高于采用听说法的班级;第二,在听力和口语能力方面,两个班学生的水平几乎没有差别。
这一实验结论使得人们重新认识和看待翻译教学法,同时语言学家对语法翻译教学法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共识:(1)语法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一部分,也是语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立起来。(2)语法是沟通概念和语境之间的桥梁。在语法翻译教学过程中,人们会重视并强调语法规则在特定环境下的使用。(3)语法翻译教学法是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入获得信息,并达到较高外语水平的途径。
2.重新认识当前的教学环境
(1)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著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进而对每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从六个方面细化:听力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翻译能力及推荐词汇量,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入校大学生的基础
从目前的英语高考题型看:第一部分是听力,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第三部分是知识运用——考查考生对语法、词汇和语用知识的掌握情况,第四部分是写作——短文改错和100单词左右的情景作文,以笔试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检测了学生的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以高考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势必会忽视对学生口语和翻译能力的培养。据了解,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依旧采取题海战术,学生每天应对的是一摞摞的试卷,而对课本中的课文却很少赏读。学生学习英语最直接的是做题、对标准答案和看分数,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然而,学习语言是为了沟通和交流,在数年应试教育的磨炼下,少数学生几乎忘了这个最基本、最终极的目的。
就目前大学生的英语基础看,学生的输入理解能力,即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强,而输出表达能力,即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能力较弱,翻译能力最弱。在口语表达方面,多数学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日常对话,不能深入话题进行表述或探讨,这已经不限于语音层面的问题,更是词汇量和语言驾驭能力的欠缺。在写作方面,所用句式通常较为简单,多用常见词汇和句型,有模式化的倾向,部分学生对单词的词性区分意识不强、句法混乱。学生普遍反映翻译最难,尤其是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教育、社会发展等,学生既要了解中英语言差异,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又要储备相关的主题词汇。口语和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扬长避短、选择性地表达,但翻译的内容却别无选择,必须迎难而上。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对于句法较复杂、词汇较丰富的颇有文采的文章,若是简单阅读、领会大意,则难以领会其精妙;若是采用英语意译,学生或觉如坠落云际或觉如隔靴搔痒;只有通过句法分析、词汇鉴赏及翻译重构,方感痛快、如食甘饴。
(3)大学英语课程的配置
在专业英语这一块,一直以来都有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及翻译等课程的设置。在非英语专业这一块,近些年已经有读写和听说课程的专门划分,有配套的读写与听说教材,并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学生听说能力弱原本就不是语法翻译教学法的错。科学的课程设置将各自的位置摆正,读写课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为主,听说课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为主。在听说课上,可以较多地运用直接法、交际法、情景法、沉浸法等培养学生的口头沟通能力;在读写课上,侧重对较长篇章的阅读和赏析,可以通过语法翻译法、任务教学法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翻译能力。
中国外语教学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是外语学习而不能算是语言习得。在汉语环境下学习外语,缺少语言自然习得的条件与环境。对于在母语环境中成长、长期以应试为学习目的的中国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不经过汉语思维而进行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对大多数学生是不现实的,只可能是以翻译为基础的。语法翻译法强调对书面语的分析,着重原文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语法翻译法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系统传授,词汇是盖房的砖,语法规则是房子的框架结构,只有将这两者融合,才能掌握该语言;语法翻译法较好地体现了外语学习的本质功能,即两种语言形式的转换,进而达到语际信息交流的实际目的。
四、重用语法翻译法、重塑英语课堂
重提重用语法翻译法,并非指让语法翻译法一统课堂。以语法翻译法为主,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尽力弥补早先的传统语法翻语教学中所凸显的种种不足,才是我们所说的重塑大学英语课堂。譬如:
1.语法翻译教学法的语法分析和文句翻译主要在学习篇章段落时进行,而结合图画、声像资料等鼓励学生对文章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读、对内容进行口头复述、对故事发展进行猜测和讲述、对文章主题开展讨论、对故事进行话剧表演、对相关的文化背景进行介绍等,是口语能力培养的补充。
2.给学生就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做一些对比与分析。因文体的不同,书面表达有正式和不太正式的区别。因场合的不同,口头表达也有正式和不太正式的差异。很多时候,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之间并没有明显的不同。同时,对学生说明书面语要求较严谨的句法,口语表达对句法要求不甚严格,容许出现少量的句法失误及大量的片语,从而摆脱语法规则对学习者口语交流意识的束缚。
3.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尝试翻译在先;出现问题,通过讨论或比较,教师再导入一定的分析方法和翻译技巧;得到中肯的翻译成果,并举一反三来巩固。疑惑,诱导,产出,改变教师以往的主导作用和语言讲解作用,以解惑为主,加强学习者的实践,让他们在疑惑、好奇、惊叹的心理动机中前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成他们语言习惯的养成。
4.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语言应用的内在因素,重视并强调语言在不同情境中使用的客观规律,让语法發挥出沟通概念和语境之间的桥梁作用。
5.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在适当的时机加入交际法、任务教学法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为主的教学中注入新的血液,让它焕发新的光彩,我们需要不断摸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2.
[2]顾卫星.晚清“语法—翻译”教学法剖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2(04).
[3]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罗立胜,石晓佳.语法翻译法的历史回顾、现状及展望[J].外语教学, 2004(01).
[6]章国军. 传统的理性回归——翻译教学法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学刊,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