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差异 提高效率
2017-04-21方志斌
方志斌
[摘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好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间的衔接,关注学生从低到高的过渡差异,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及时发现师生差异,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只有这样,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才会有实效性。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差异 正视
与初中的基础化学相比,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概括性更强,更具系统性和理论性。如何让高中化学课堂成为高中生热爱并保有持久兴趣的一门学科,历来是高中化学教师精研细思、不断探索研究的一项课题。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好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间的衔接,关注学生从低到高的过渡差异,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及时发现师生差异,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化学课堂教学才会有实效性。
一、正视过渡差异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开展对于刚刚步人高中的学生来说,既有知识衔接的过渡过程,又有由初中生升为高中生后成熟性、独立性、自觉性的外显差异,也有思维概括性、逻辑性、批判性的内在差异。这就使得高中教学方法要有别于初中教学方法,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初中生与高中生的教学差异,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和认知特征,把侧重点放在培养和提高高中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上。在课堂教学中,初中生对于化学的认知是从直观、形象的自然现象或者现场实验演示中建构有关化学基础概念和规律的;到了高中阶段,高中生自我知识的建构则是通过多种渠道实现,除了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外,还包括运用模型来学习和理解化学概念和规律,同时探究性实验更成为高中生自主学习的最佳载体。因此,高中化学初期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过渡差异,课堂知识讲解应由浅人深、层层递进,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逐步引导高中生从初中阶段的“知其然”过渡到“知其所以然”,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激活和拓展。
例如,教学《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一课时,先通过温习调动学生的学习认知记忆,回顾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以及活泼性强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高中生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并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推动学生不断探究,认识氯、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探究其氧化性强弱的比较方法,了解溴单质及溴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也就是说,因为过渡差异的存在,课堂教学最好能从“旧”导人,以初中的知识为起点,引入高中化学知识,从而实现完美衔接,防止断层现象,确保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
二、正视个体差异
“正视尊重个体差异”这一教育理念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开展要围绕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认知程度、生活阅历、身心发展等方面的不同都造成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及时捕捉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设计教學,让不同个性、不同认知的学生都能得到各自的发展,获得化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就拿化学实验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不同的任务目标,实现人人参与、各有所获的目的。如在“溴、碘提取”的探究实验中,教师提问:(1)下面通过展示的液溴,请同学们从它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描述溴的物理性质。(2)溴和碘的单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但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请问溶解度不同,溶液的颜色会不会也不同呢?第一个问题不难,只要观察仔细就能表述准确,这种问题适合抛给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第二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记录,通过表格的形式对比不同的实验结果,最终得出答案。该过程,让学生燃起了探究的勇气,让思维敏捷的学生更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开发思维、收获知识。
三、正视师生差异
有时课后布置的作业,教师认为并不是很难,但是学生还是写错。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师生差异的反射。由于二者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存在差异,因此常常会发生以下情况:一方面教师认为课堂上已经讲授清楚的内容,学生却可能没听明白;另一方面,需要实验才能让学生理解的化学概念和规律,教师却认为没有必要实验,取消了学生实验,导致学生弄不清、吃不透。这其实就需要教师注重师生差异,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其从定式思维走向创新思维,提高解题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前要注重让学生学会搜集与本堂课有关的化学信息,强化学生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先产生疑惑,再在课堂释疑,加深知识记忆,拓展知识广度,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遇到难题时便可调动知识储备,顺利解答问题。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不论通过何种教学形式,都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从差异中寻求突破,让课堂层次分明、任务清晰,让学生思维灵动、主动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张力,效果十足。
(责任编辑 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