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为成绩而评之

2017-04-21潘智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4期

潘智

【摘要】数学学习的评价改革应该是课改的重点内容之一,可走进如今的数学课堂,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还是一如既往的空缺或单一,只以成绩论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数学学习评价现状中加以分析、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在反思中有效研究,初步形成数学课堂学习多主体评价的改革主张,更多地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数学发展,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习评价 多主体评价方式 学生数学发展

一、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现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可是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评价的关注与认识、研究与改革、实践与落实等还存在很多问题。

1.标准制度的空白

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与评价相关的标准或制度出现。专家、领导、教师更多关注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而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则以一卷定天下。没有教育部门制定的具体的评价标准,学校也没有将课堂学习评价纳入任何一个制度之中,更别提制定单一的评价制度了。

2.评价内容的匮乏

目前数学课堂学习评价内容浅显,评价内容之中丝毫看不到课标中所提到的“学习过程”“情感与态度”,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思维过程、解题策略等方面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内容最终向学生传递一个非常清晰的信号:成绩比数学学习过程本身更加重要。

3.评价主体的单一

新课标提出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建议,但对此课题进行研究的少之又少,以至于现有学习评价的主体仍仅限于教师。虽然教材安排了“评价与反思”,但是自评都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其他主体的评价更是只字不提,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品质、道德情操、习惯养成等方面的评价,造成育人功能的缺失。

二、多主体评价的教学主张

1.明确目的,更新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数学学习评价中可包含这样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水平和取得的成就;

(2)学生思维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不足;

(3)学习过程中的合理、创新与进步等方面的评价;

(4)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预期,改善学生对数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从评价目的看,我们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评价,要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只要自己在学习中付出了努力,无论是哪方面都能获得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

2.主体多样,方式多元

關于评价主体,新课标也给出了建议:“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我们提出评价主体多元化的主张,即从单一走向多元、从接受转向互动、从课内延伸课外,建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

评价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最终立足点在于“改进”。改进的前提取决于全面获取信息,因此评价的方式也应是多元化的。除了教师采用的笔试、课堂评语、成长记录袋、课内外作业之外,学生也可以进行自评、生生互评、成长记录;家长可采用谈话、课堂观察、合作评价;社区融入实践活动、德育品质、价值观评价等。

3.资源共享,“解放”课堂

多评价主体看似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课堂,实际上由于各主体观察角度、思考层面、反馈形式的不同,为数学课堂提供了相当丰富的信息,拓宽了教师对课堂了解的途径,也能让学生听到了不同声音,获得更多信息,这本身就是对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更大解放与提升。

三、多主体评价的有效实施

1.多主体评价——精彩纷呈

众多评价主体中,学校管理者、专家等将继续完善、发挥作用,教师、学生的评价理念不断更新,家长、社区评价的引入令人耳目一新,带来全新的思考。

(1)教师评价,快乐成长。每个学生都有追求进步、积极向上的倾向,所以我们应更多地采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评价。如果学生没有得出最后答案或结果不正确时,我们可以针对其思维的某些合理性或创造性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在充满尊重、赏识、激励的评价中快乐成长。

(2)学生评价,反思互勉。学生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生生评价。每天我们都坚持让学生自我评价反思,有时是在课上评价,有时是在课后说给同学或家长听。对于不善于自我评价的学生,我们尝试从正面引导:解决问题不成功就评价思维过程,思维过程需完善就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入手……挖掘自身优点,在反思中培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生生评价亦是重要评价方式,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求异思维、方法能力等方面互评,既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习信心,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彼此间的感情。

(3)家长评价,鼓励启发。平时学校加强家校合作,利用每学期多次家长开放日、校务委员会活动,邀请家长进课堂参与评价。对于日常数学课堂,也定期将部分实录制作成微视频,利用班级QQ群、微信群进行分享,便于家长对学生在实践操作、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成长表现等方面做出评价。

(4)社会评价,共建信心。社区人员可在学校组织下随堂听课,也可通过学校网站了解数学课堂,甚至站上讲台为学生授课。通过他们在数学应用、德育品质、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更广阔的评价结果,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形成良好的品质。

2.动态化评价——循序渐进

多主体评价能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和发展状况的信息,为了得到这些动态、不断变化的信息,我们的评价实施一定要做到日常化、循序渐进。从日常的数学课堂入手,在做出科学、恰如其分的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行为观察,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况进行跟踪记录与评价。

3.整体性评价——相辅相成

评价主体的多样性会让有些教师觉得负担变重,这就需要我们灵活处理,整体把控,合理分工。如:教师更多地从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家长可以选择课堂观察的方式,从数学学习的认真程度、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社区可从学习记录袋中了解学生能力的发展,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再做出评价;学生能在思维品质、达成状态等方面加以反思。

教师不仅要充分协调好这些评价主体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优化安排、精准安排评价的时机、内容与方式,还要利用记录袋、座谈会、实践活动等途径,将来自各方面的评价进行筛选、精选,在整体阐述的前提下,具体描述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完成整体性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供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是有限的,其操作性和实用性也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我们会在多主体评价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不断加强调控完善,使得多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既为学生服务,又不会反过来限制学生的学习;真正做到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而是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为成绩而评之”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也说明课改路任重道远,让我们带着不变的追求,为了学生的数学发展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