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思维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2017-04-21陈祥春

广东教育·高中 2017年4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科

陈祥春

广州市南武中学从2013年9月启动了思维课堂教学改革,先在个别班级试验,再逐步扩大规模,最后在全校推广思维课堂的先进理念。经过不断思考、总结和提炼,逐步完善思维课堂教学,对思维课堂的基本特征、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应用、教学基本范式建构、思维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思维课堂的教学实施等问题有了自己的解决思路。

其中,课堂教学评价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目前,国内对思维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非常少见,对思维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难度更大。我校对思维课堂教学的评价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对实践中思维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进行梳理,与同行分享,供大家参考。

一、思维课堂教学评价的思想依据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作为文化基础方面的两大素养之一,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由此可见,思维方式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学科教学,尤其是高考科目的学科教学不能只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做文章,而是要在引导、启迪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际上提出了育人的目标体系,它是课程体系设计的总原则,将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指导教师专业的发展,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的改进。

二、思维课堂要着力培养四种思维能力

我校推进的思维课堂,其核心价值是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训练学习习惯,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学科思维,提高核心素养。思维课堂着力培养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学科思维等四种思维能力。

1.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学科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同时也是高中生学科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

以数学学科为例,数学是以概念和命题为主要内容的一个演绎体系,数学概念的分类、定理的证明、公式法则的推导等都广泛地使用了逻辑推理,可见数学知识的学习与逻辑思维的训练是不可分割的。一般来说,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逻辑思维能力一定较强,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又可以进一步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

2. 创造性思维

思维课堂要培养的创造性思维,是针对某一具体的思维主体而言的,凡是那些新颖、独到的思维见解都可以视之为创造性思维。

以物理学科为例,它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知识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联系非常密切,许多公式、原理、定理等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具体的例子。我们的学生要想真正学好抽象的物理概念,必须进行大量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而且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好的策略,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教师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收集必要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和判断,从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3. 批判性思维

传统教学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现代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我们所倡导的思维课堂教学,其价值取向不仅仅是传统权威(主要是固有知识)的确立,也强调对传统权威的质疑、破解甚至是否定,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我们推进的思维课堂教学范式,其一般流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内探究和课堂训练三个部分,核心是由分组讨论、代表展示、相互点评与质疑等环节组成的课内探究。课前预习部分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机会;课内探究部分的分组讨论、代表展示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表达和相互交流的机会;课内探究的相互质疑环节则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碰撞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提出新的观点、提出不同的观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学科思维能力

培养学科思维是我们所推进的思维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之一。在我们看来,学科思维就是基于对学科本质的认识,在学科学习中以及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被反复运用的那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观念、思维和意识。

学科思维训练,就是在某一具体学科的教学(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中,从学科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出发,遵循科学的思维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的系统性的思维训练活动。学科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比较复杂而完善的思维器官,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熟练地运用各种思维形式,借助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未知问题、甚至是进行知识创新的能力。

学科思维训练是高中教学的中心环节,我们在推进思维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体会到:教给学生思维远比教给学生知识重要,因为知识的记忆是有时间性的,也是容易遗忘的,而学科思维一旦形成,它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持久而深远的。

三、思维课堂力求优化的五种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林崇德先生认为思维能力的高低是通过思维品质的差异体现出来的,思维品质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五个方面。受其启发,我们在推进思维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五种思维品质。

1. 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在智力活动中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概括和归类,逻辑抽象性强,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开展系统的理解活动,善于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

以语文科为例,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生成,必须以深度阅读为前提。学生只有认真研读文本,通过推敲、咀嚼,即所谓的深度阅读,方可走进作者的心灵。应该给予学生思考的時间和空间,让学生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的含量,有助于理解文本的核心或深层意义。

2. 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灵活的思维应当包括:①思维起点灵活,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②思维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能够全面地进行综合性的分析;③概括和迁移的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④思维的结果多元化,有时候往往得出多个合理的结论。

思维灵活性强的学生,智力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方面去思考问题,能够比较全面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思维的独创性

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对我们的学生来讲,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往往来源于对知识经验或思维材料的高度概括,高度概括之后还要再进行系统的迁移,以利于进行新的组合分析,找出新的层次和交叉点。

4. 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指的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思维的批判性品质来自于对思维活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调整、校正的自我意识,它具有分析性、策略性、全面性、独立性和正确性等五个特点。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不少学生在学习上常常存在一种思维的惰性力量,把现有的教材和资料当成不可改变的真理,这种惰性力量严重地束缚了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在推进思维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时常鼓励学生做有思维批判性的人,在学习中敢于有批判和怀疑的精神,敢于怀疑传统的理论和方法,敢于标新立异。

5. 思维的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有了思维的敏捷性,学生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得出结论。从我们对学生进行学科思维培养的实践来看,对学生进行限时训练是个不错的办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训练,不仅要有数量,还要提高质量。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高速运转,提高他们思维活动的速度,锻炼他们的专注力和解题速度。

四、思维课堂评价的八个维度

思维课堂的评价应当关注思维过程、思维策略和问题解决。思维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思维能力,就是在这些思维过程中进行心理和智力操作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因此对思维课堂的评价应当关注学生思维的过程。由于每个人在知识背景、经验水平和思维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思维效率各不相同,因而是否采用有效的思维策略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效率的高低。所以对策略使用情况的评价也是思维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思维能力总是在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脱离具体的问题情境将很难对人的思维能力进行评价。因此思维课堂评价的核心依据是问题解决能力。

虽然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我们认为思维课堂的评价一定要从“评价老师”转向“评价学生”,从评“如何教”转向评“如何学”。以下几个标准应该是一节好的思维课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①学生爱思考,有问题、有兴趣;②学生在思考,有时间、有方法;③学生会思考,有探究、有合作;④学生敢思考,有质疑、有想法;⑤学生能思考,有交流、有展示;⑥学习有价值的内容(有启发意义、主干、重难点等);⑦学习“背后的知识”(知其所以然,悟后的知识);⑧学习有逻辑的知识(知识逻辑变成学习逻辑)。

由此,我们认为对思维课堂教学的评价应当涉及以下八个维度:

1. 教师能否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维持学生思维的动力;

2. 学生的参与度、投入情况,学生的交流与表达情况;

3. 学生思维的碰撞、升华;

4.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否有价值、深度、梯度;

5. 教师为达成目标是否采取了恰当的策略、方法;

6. 教师能否及时处理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解决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分歧;

7. 教师或学生的课堂小结能否做到目标清晰、条理清楚、简明扼要;

8. 學生的训练结果或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责任编辑 魏家坚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