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五个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2017-04-21曾清华
曾清华
摘 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科学发展观”理论到“五个发展”理念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的继承和发扬。党的十八大写入党章的“科学发展观”,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启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阶段;十八大五中全会纵横开阖的“五个发展”战略理念,又预示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进程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于“五个发展”战略理念创新点进行尝试性论述,是当前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理论推广和理论建构的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五个发展”理念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作为辩证的、历史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有机构成,就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建设改革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始了以马克思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互耦合的漫长中国化进程。“科学发展观”和“五个发展”理念则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理论结晶。
一、从“科学发展观”到“五个发展”理念创新的背景思考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成长阶段;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下文同)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新理念,又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开创了新局面。对于“科学发展观”和“五个发展”理念产生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进行探索性思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五个发展”理念的创新点。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分析
“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同志于2003年7月28日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根源于特定历史阶段中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要求。具体表现为:
1.我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之后,一方面面临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处于“黄金发展期”的诸多机遇,但另一方面却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区域差距明显、社会发展不协调等等问题非常突出。
2.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率”“当下与长远”等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关系。
3.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正反两方面经验、国外发展经验和相关理论也发出警示: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生态的承受力,将会承受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的严重后果,付出成本和预期极其不平衡的代价;不当的行政决策将会忽略社会公平和持续发展,有可能造成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出现贫富分化、腐败蔓延、政局动荡等等。
这就是“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五个发展”理念提出的背景分析
“五个发展”理念产生的阶段特征和阶段要求更为特殊、更为具体,这是实现理念“创新”最直接最重要的背景构成。可以从国际层面和国内层面进行分析:
1.从国际角度来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并高度融合,全球经济在曲折中缓慢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多变,局部冲突越演越烈等等。同时,世界需要中国承担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的更多责任,中国需要世界给予更多的话语权,中国需要世界这个舞台展现更加积极、开放、包容的新形象,中国全方位外交局面已经实现良好拓展,“一带一路”战略国际成效显著。
2.国内角度来看,中国正面临“十三五”——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命圣神、压力很大。当下,经济结构调整进入“阵痛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入“换挡期”,经济“新常态”进入“成长期”,区域和城乡差距未能实现根本好转,贫富依旧悬殊,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产业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等老毛病依旧突出;十八届三中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四中实行依法治国伟大战略决策,“四个全面”高层布局,反腐倡廉成效不断,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振奋提出,社会活力充分激发,创新能量全面盘活,人民主体意识增强,民主法治意识高涨,希望“共享”获得感。另外,在我国“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1]的特殊时刻,作为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的2.0版本的“五个发展”理念,就要在时代大潮的客观性中必然产生了。
二、从“科学发展观”到“五个发展”理念创新的内容分析
《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的提出,是我们党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与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认识,也是处理现阶段发展过程中集中爆发的各种问题、各种矛盾的新要求。“五个发展”理念的提出,离不开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精准分析,离不开对于当前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等具体实际的准确把控。建构于直面并解决诸多发展问题和实际困难之上的全新“五个发展”理念,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创新”提供发展动力
相对于科学发展观中动力不太明显的理论缺陷,“五个发展”理念动力强劲澎湃,一点即发。高层对于“创新”全新解读:“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也是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所有问题的唯一途径,更是保证中国社会新陈代谢活力不衰的永恒动力。同时,我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尤其是在原始性创新项目、技术产品的市场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不少新技术是以我们的市场为代价换取的。比如,获诺贝尔奖屠呦呦发明的抗疟疾药,发明权在我们,可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生产运作我们远不如发达国家,每年抗疟疾药全世界有53亿美元的盈利,我国只有其中的1%的获利。[3]
(二)“协调”平衡发展方向
在当前时期,我国发展成果明显,但社会矛盾也多发突发,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城乡和区域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比较诙谐的说法是,“私人品的丰裕和公共品的不足成为社会的一种矛盾”,“中国同时存在纽约巴黎的繁华、非洲农村的落后”[4]。《建议》强调,协调的重点,在于“地区和城乡”。在区域协调方面,提出,“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城乡协调方面,“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从科学发展观到五个发展之一的 “协调”理念,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普遍與特殊的辩证关系自始至终一脉相承。
(三)“绿色”坚守发展底线
建设美丽中国是十八大确定的一个目标,更是我们要永远坚守的发展宗旨。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要义,与绿色发展理念的前后呼应,都表明了生命色彩的至高无上。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欠账较多的当下,“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我们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所有的人类都别无选择,我们只有坚持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否则,我们将失去一切。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四)“开放”打造发展路径
科学发展观包含了“开放”发展的要义,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包含兼顾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方法论要求,但其表述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五个发展”理念之一的“开放”理念的提出,赋予了比“统筹兼顾”更为宽广和博大的时空延展性,同样,表述更为精准直接、更具可操作性。开放,就是在中国与外国融合程度越来越深入的今天,积极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赢关系、互信关系,就是要追随和融入到“全球一家”的时代趋势。《建议》指出,“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五)“共享”成就发展目的
“共享”理念与“以人为本”的根源皆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而“共享”发展则更侧重于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更尊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尤其是我国处于区域城乡差距悬殊、收入差距极其不正常阶段的情况下,“共享”发展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意义不言自明。
(六)“五个发展”的结构创新
综合来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心任务的背景下,由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个发展”理念在理论逻辑性、系统性、完整性上都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其“五位一体”的构建以发展“动力、方向、底线、路径、目的”为要素依次对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要素。从视角层面分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理念核心“发展”为圆心、“五个发展”要素为支点,恰好形成了一个“五角星”状或串联“五个发展”要素的即闭合又开放的圆形状理论有机体。相对于以“要义、核心、要求、方法”串联起来的类树形建构的“科学发展观”,“五个发展”理念在表述上更具鲜明、精简,更具音韵学上的韵律美和视觉美。
三、“五个发展”理念创新的战略意义
从理论层面来看,“五个发展”理念实现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战略思想的持续继承和有效创新,实现了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决策的强力性支撑和高效性补充;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具体实际高效结合的理论结晶,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研究成果。“五个发展”理念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做出了贡献,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开辟了路径、提供了范本。
总之,“五个发展”理念作为承袭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具有很大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年11月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
[3]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0月
[4]周锦尉:《"十三五"之未来五年:以五个发展理念引领迈向新征程》,2015年11月,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51104/u1ai9088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