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器人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

2017-04-21叶彬彬

新闻世界 2017年4期
关键词:智能化

叶彬彬

【摘要】互联网科技智能化正在使人类生活发生变化,自2015年腾讯财经率先使用机器人写稿,我国新闻业也开启了探索自动化写作的第一步。每一种媒介技术的产生和运用,无一例外地推动着传播实践的发展,并将改变媒介生态。本文从机器人新闻报道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机器人和专业记者的优缺点及各自职责。同时,针对我国机器人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机器人新闻报道发展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机器人新闻报道;智能化;自动化写作

机器人新闻写作是根据事先建立的数据库进行新闻写作的学习,就具体项目而选择相应的算法,自动生成稿件、瞬时输出分析和内容审核,一分钟内将重要资讯和解读推送给用户。机器人新闻报道的核心仍是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即从庞大的数据中搜索出最受用户关注的信息,最后用新闻报道的范式展现。这种技术与苹果公司的语音助手“Siri”、百度的电脑秘书“度秘”异曲同工。

一、机器人新闻报道的发展现状

2015年9月10日,腾讯财经推出了国内第一篇机器人新闻,新华社、阿里巴巴、今日头条、光明日报等媒体紧随其后推出其机器人新闻产品。使用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媒体数量渐增,但与庞大的媒体总量相比,机器人新闻报道依然是沧海一粟。

机器人与专业记者相比,有着写作效率高、报道差错少、扩展新闻产品营销空间等诸多优势。据《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2016》显示,腾讯财经新闻机器人三季度的新闻写作量已达4万篇。因此,机器人新闻报道的出现引发了国内新闻从业者的危机感,不少人担心机器人会代替专业的新闻记者和新闻编辑。然而从目前来看,机器人还无法与专业的记者和编辑相抗衡。

在调查与核实方面,机器人存在可能抓取虚假信息的缺陷,导致新闻真实性得不到保证。在策划与排版方面,机器人有缺失把关的弊端,无法如专业记者编辑一样灵活处理新闻稿件。在评论与引导方面,机器人尚且无能为力。舆论导向对于社会稳定以及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遇到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社会需要专业人士对事件进行评论和分析,引导民众理性地看待事件而非盲目跟风。在新闻的文风方面,机器人新闻报道冰冷无趣,以腾讯新闻2017年2月6日的一篇机器人新闻《科大讯飞周一收盘股价大涨6.77%报收于29.96元》为例,在这篇稿件中,一张股市行情图辅以一段文字。机器人在叙述中进行了简单的数字、事实罗列,虽简洁明了,但字里行间却缺少人情味。

人与机器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分工合作关系。这也是目前国内机器人只能从事一些比较简单的数据新闻报道,却无法代替专业记者对新闻进行深度解读的原因。

二、机器人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侵犯用户权益

现如今,专业记者已习惯于借助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等媒介来撰写新闻,这些渠道为记者提供了实时更新的素材和信息。拥有强大挖掘数据能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使得新媒体中的各种用户数据得到更为广泛与深入的应用。比如在社交媒体上用户生产的内容、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各种用户数据,如果没有专业的把关人士,很有可能被机器人不恰当地披露,造成侵犯用户隐私或者泄露机密,进而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机器人新闻报道伴随着新闻伦理、新闻法规方面的争议,对此,目前还没有清晰的界定。因此,机器人新闻报道要有相关的操作制度、法律进行规范与干预。机器人毕竟只是机器,无法承担法律责任,相关法制法规亟待进一步配套完善。

此外,机器人缺乏感性思考能力,使得其对事件的判断能力不足,所撰写新闻的可读性也会随之降低。以自动生成软文机器为例,从互联网中搜索所需相关主题文章,进行任意组合与拼接,毫无原创性可言。

(二)加剧行业失衡

机器人新闻报道的普遍应用虽然可以提高媒体效率。然而,机器人新闻报道的应用需要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在短时间内并非所有的媒体机构都能够利用机器人完成新闻报道,机器人新闻报道运用的不平等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剧媒体间的竞争,对大部分媒体带来的生存、变革压力,易形成马太效应。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很有可能被商业效应稀释,媒体产业生态系统尚且缺乏足够的稳定性,虽然用户获得信息的渠道日渐增多,但这其中有众多的杂音、噪音,众声喧哗反而无法听清事实。因此,机器人新闻报道不恰当的运用,有可能加剧新闻行业的震动。

(三)缺乏衡量标准

机器人新闻的撰写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但目前各媒体的机器人写作的数据库来源存在差别且无法统一。如何辨别机器人新闻报道中发布的数字是否准确、如何衡量数据提供者是否提供合法且真实数据、各媒体平台是否会篡改数据等一系列关于数据库权威性的问题尚无法得到解决。一旦各媒体发布的机器人新闻信息互斥,存有事实争议,各媒体只有通过公开调研工作底稿、数据推理过程、数据引用来源等详实资料的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加快建立统一的衡量标准,設立相关部门实时监测各大媒体的机器人新闻报道质量,才能有效保障机器人新闻发布的权威性、真实性。

三、机器人新闻报道的未来发展

(一)发展环境:方兴未艾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国家对传媒行业的重视,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对行业进行指导和规范。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请组织申报“互联网+”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的通知》,旨在推动建设人工智能等8类“互联网+”创新平台。此外,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标准化的新闻远远不能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机器人新闻报道通过分析用户偏好,推送满足用户需求的新闻,从而针对每一个用户的阅读习惯生产专属的新闻产品。与此同时,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机器人新闻报道凭借对大数据敏感的优势,将专业记者从枯燥乏味且易出错的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等工作中解放出来,实现了新闻媒体的人力资源优化。

(二)机器人记者:推陈出新

目前,机器人记者已成为国内各大新闻媒体平台的得力助手。相比腾讯财经新闻“Dreamwriter”的牛刀小试,国内机器人记者的写作范围现已拓展到财经、体育、灾难新闻等领域。机器人新闻报道在整个新闻报道中呈现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大。

现有的机器人记者不再停留在数据整理、和简单的写作部分,也开始尝试进行简单采访。以2017年湖北省“两会”机器人“云朵”为例,“云朵”2017年再次运用到新闻现场。除了采访技巧的提高,“云朵”还能对委员脸部进行识别、打招呼、握手,实现人机互动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将代表们的回答自动记录,通过全媒体进行传播。

各大媒体间的机器人新闻报道也相互竞争提高写作能力。以腾讯新闻“Dreamwriter”和新华社“快笔小新”为例,选取两家媒体机器人在2016年1到12月发布的新闻数据,采用间隔抽样的方法,即从2016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每隔十天(避免出现周期性误差,7天抽一次)进行数量统计和文本分析,共抽取了36天的新闻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文本分析比较发现,“快笔小新”比“Dreamwriter”更“聪明”,前者比后者在陈述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增添分析判断语句,增强用户对新闻的理解。

尽管我国的机器人新闻报道正不断优化,但仍处于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随着技术的更迭、行业间的竞争,机器人记者也将会不断推陈出新,以培养其拥有采访、写稿、摄影、摄像等多种能力于一身,更加人性化、柔性化地服务用户。

(三)人机关系:各司其职

将来职业记者与机器人记者有着明确的分工,需要通过大量的偏好数据统计的筛选工作交给机器人记者去做,留下人为控制的关键变量,以及关于感性、文化和美学的命题如后续的深度报道、专业报道给专业记者。同时,机器人记者的出现也会催生出许多新的职业。例如:机器人记者的高效新闻写作有赖于强大数据库的建立,除了购买国内外数据库外,媒体也应建立丰富的数据库资源。重视数据库的资源管理,对数据库进行持续的更新,保证数据库的权威性、真实性,这就需要经验丰富的掌握大数据的技术人员。然而,机器也并不能万无一失,因此在新闻生产后期的事实核查的环节需要更多的人力,以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

参考文献:

[1]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7.

[2]刁毅刚,陈旭管.采访手记:传媒业融合人工智能,互联网企业行在路上[J].中国传媒科技,2016(9):12.

[3]李駿.欧美新闻机器人的“尝新”观察[J].传媒评论, 2016(9):67-68.

[4]王悦,支庭荣.机器人写作对未来新闻生产的深远影响——兼评新华社的“快笔小新”[J].新闻与写作,2016(2):12-14.

[5]熊立波,钟盈炯,林波等.“快笔小新”与机器人写作[J].新闻与写作,2016(2):10-12.

[6]张海霞.机器人写作时代新闻从业者的应对[J].新闻战线,2016(21):110-112.

猜你喜欢

智能化
智能化的健身设备设计
500kV智能化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的关键点研究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技术探讨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智能化建筑弱电工程施工技术及验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成套智能化装备技术在制浆造纸行业的应用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