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络公共空间严肃阅读品牌
2017-04-21杨晓菲
杨晓菲
【摘要】互联网环境下,表达与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的倾向,而腾讯《大家》频道另辟蹊径,坚持做优质内容的深度传播,成为我国网络公共空间严肃阅读的先行者。本文通过对《大家》频道的界面设计、栏目设置以及作家群体进行分析,试图探究《大家》如何打造一个优质的内容传播平台,并得出结论:在“浅化倾向”阅读时代,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深度思考的内容传播平台,是互联网价值领域的新方向。
【关键词】腾讯;大家;严肃阅读;优质内容;作家群体
一、《大家》频道简介
《大家》是腾讯公司于2012年推出的中文互联网专栏写作服务产品。历经4年的发展,作为腾讯网旗下的一个频道,《大家》已经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阅读品牌,刊发文章14000多篇,签约作者由首批的48位发展至400多位,微信公众号“大家”也拥有了100多万粉丝。
互联网时代,信息并不缺乏,但寻找到有效信息的成本也很高,很多优质的内容,往往淹没在信息洪流中。而互联网长期发展形成的简约的信息传播模式,已经成为众多平台追求快捷传播的不二法则,但《大家》却坚持出品长文,力求“给中国互联网留下一些有厚度的东西”。[1]本文研究的是在碎片化阅读与表达的当下,《大家》如何以严肃阅读在我国网络公共空间开辟一片天地,引领互联网深度阅读之风。
二、《大家》频道特色
与腾讯网旗下的很多专业化频道相比,《大家》起步较晚,但依托腾讯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平台优势,在短短4年的发展中,也集聚了一批忠实读者,并形成了独特的频道特色。本文从版面设计、专栏设置以及作家群体三个方面,分析《大家》如何打造互联网严肃阅读品牌。
(一)符合长阅读习惯的版面设计
信息过载的当下,填满内容的页面会让读者感到无从下手,去繁就简反而是最有效的传达方式,《大家》的版面设计正是遵循这一理念,网页呈现出一种极简的风格。
读者能感知到的网页中最具刺激强度的部分,通常是图片、标题和色彩。丰富的色彩有时会迷惑人的眼睛,而黑白灰三色的运用则会使人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大家》主要运用黑白灰三色,白底加上黑色或灰色文字,整体呈现出简约之感,并具有强大的视觉张力。标题采用加粗的黑色字体,正文用灰色字体,在平面呈现中做到层级化表达。而黑白灰可以和任何一种颜色和谐相处,所以辅以搭配文章的彩色图片,让版面各个局部组成的复合刺激,也显得和谐而不突兀。
《大家》首页的版块设置脉络也非常清晰,整体呈现为四分法。首页左上角为“腾讯大家”的标志,后面是四个可以打开二级页面的标签:“首页”、“作者”、“专栏”、“全部文章”,以及登录标签和搜索框。页面中部由当日更新文章的封面图片和标题构成,右侧有滚动的“大家+1”的推荐作家图片,封面图片之下则是单篇文章的配图与标题,右侧是热门文章排行榜。这样的排版既做到视觉均衡,同时把当日更新的文章置于左侧视觉中心位置,重点突出。
二级页面的文章阅读界面则给人一种浸入式的体验,符合长阅读的阅读习惯。文章标题是加粗的黑字,导读是灰色字体,由浅灰色线条围成白框,与正文内容分隔开,文中每个小标题之前也有灰色渐变的线条区隔,正文中重要的字句会加粗显示,间或的插图,这样的设置与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完全相同。正文两侧的网页空白,没有多余的栏目或广告扰乱视线,翻页没有“下一页”的设置,而是一屏到底,滑动鼠标即可向下浏览,不需要等待网页跳转,让人能够产生手机阅读的感受,沉浸其中,专注阅读。
从首页到二级页面的板块设置、色彩运用以及文章排版,《大家》都呈现了极简的风格,类似于手机阅读体验的文章排版,黑白灰三色的运用,让读者更加专注阅读,其风格符合《大家》有深度、严肃阅读的栏目定位。
(二)定位精准吸睛的专栏设置
读者在《大家》可以通过四种方式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文章,一是从首页进入,二是通过作者进入,三是通过专栏进入,四是通过搜索框搜索关键词阅读。四种方式都非常简便快捷,最多只需要跳转两次就能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文章。这归功于《大家》栏目设置的脉络清晰,定位精准,这尤其体现在“专栏”的设置上。
据笔者统计,《大家》共开设了40个专栏,包括大家文章合集《综合栏目》、大家活动实录的《大家·沙龙》。《大家》专栏的分类标准其实并不统一,有专门为某一作者单独开设的专栏,如《眺望》是为作家龙应台开设的个人专栏,《浮世百绘》是为旅日作家李长声先生开设的个人专栏;也有根据文章所涉内容进行分类的专栏,如以足球相关内容为写作对象的专栏《懂球帝》,以各地博物馆为主题的专栏《博物馆窜行记》,也有以作者生活地域进行分类的专栏,如专栏《地球的另一边》,是在美国生活的作者所写的关于美国的一切,《东瀛丛谈》是生活在日本的作者所见的“我们的邻国”。这样的分类把内容切分得细致并且准确,话题丰富而多样。
《大家》的专栏标题制作优美与准确,有趣并吸引眼球,又不像所谓的“标题党”有种粗鄙之感,给人充分信息的同时又有阅读的美感。比如《水浒臆说》,简单的四字标题,把专栏的主题清楚地表达出来,再配上“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将,聚义堂里的江湖世界”这一句话的专栏注解,整个专栏的气氛与格调被烘托出来。又如《大师素描》,书写的是“他们曾在时代里认真地活过,如今我们要重新捧出来”的大师。
《大家》专栏的配图也非常有意境。如《大师素描》专栏配是一副黑白照片,提着箱子、戴着帽子的大师在画面的左上角,露出一个前行的背影,身后跟着的是一群扇状散开的鸽子,抬头朝着大师的方向。图片很好的配合了主题,让整个专栏显得文艺与肃穆。
总之,《大家》的专栏设置体现出的编辑团队的编辑水平,与这个栏目的水准相匹配,彰显着《大家》作为网络优质阅读内容的深度与高度。
(三)保证优质内容生产的作家群体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能写文章,互联网也培养了网民们随时表达的习惯,但真正有价值、能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内容不多,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追求,也是互联网行业重划自媒体价值的疆域。《大家》聚集了一批具有洞察力的社會人才,为优质内容的生产提供了可能。
龐大的作家群体,保证每日大量更新。2012年12月15日《大家》产品发布会现场,首批签约作家有包括袁伟时、张鸣、孔庆东等在内的48位著名学者、专栏作家、意见领袖,而发展至今,《大家》频道下“作者”栏目已有408名作者在列,4年间,人数几乎翻了8倍。从2015年10月开始,《大家》开始每天都更新,且更新文章数保持在4-6篇,而且都是动辄上千字的长文,对于原创内容平台来说,这样的频率非常高。
来自各个领域的行家,使得《大家》的话题多元而有深度。《大家》的作者广泛分布在各个领域,并且都是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有著名学者、资深媒体人、诗人、专栏作家、独立作家,而每一个作者身上的身份标签又不止一个,葛剑雄、闾丘露薇、龙应台、温克坚等都是我们熟悉的《大家》作者。所以《大家》的文章可以高雅地谈论《诗经》,解读“红楼”“水浒”与“西游”,也可以热闹地谈论足球;既有宗教与科学的迷思,也有《一个名牌包带给女人的温暖和自信》的分析;有冷门小众的话题,也有时事热点评论。但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它展现了“大家”的思考与独立人格。
《大家》类似于报纸副刊,用文学体裁反映社会、文艺色彩较浓,又像一个“泛评论”平台,针砭时弊。来自各个行业的大家,在《大家》平台上打造一个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的思想盛会。
签约稿酬模式,保证内容独家原创。《大家》在初创的三年,每年投入2000万的资金,与作者签约,腾讯直接或者间接支付稿酬,让独家的优质内容贡献实现一站变现。时任《大家》的主编贾葭认为稿费很重要,所以他把稿费定到了市场价格的1.5倍到2倍,招徕了很多愿意写作的人。[2]在每一篇《大家》文章后,都有版权声明,表明“本文系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在互联网免费内容海量的当下,腾讯看到了优质内容付费阅读的前景,在付费时代未全面到来之时,替读者完成了“付费”阅读的“付费”一步,而在丰厚的稿酬激励下,《大家》作者多产、优产,为用户提供了更多优质的严肃阅读内容。
不同于其他以题材分类的网络专业频道,《大家》是一个以作者群体来实现聚合的频道,频道的价值来源于作者的价值,所以多层次的作者群体带来的多元的价值观与作品表达,成为《大家》频道长阅读产品的特色,而这也正体现着《大家》的口号:洞见、价值、美感。
结语
在互联网碎片化表达和阅读下,对内容的浅尝辄止与对快感的追求成了普遍现象,腾讯《大家》频道首先察觉到了“浅化倾向”阅读的不适感,一反当下文化发展的消费主义倾向,拒绝迎合当下以大众文化抵抗精英文化的做法,反而走出以“大家”为名的思考与呐喊之路,成为我国网络公共空间严肃阅读的先行者。而在4年的实践中,《大家》频道也确实通过对频道界面设计和栏目设置的打造,以及作家群体的培养,一步步实现着这样的目标。作者一直是《大家》频道最宝贵的资源,也是频道的核心价值,大家手笔聚集优质内容,使得《大家》品牌越来越具有影响力,成为腾讯的一张名片。《大家》的实践证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优质的原创内容以及深度思考的内容传播平台,是互联网价值领域的新方向。
注释:
[1]孙忠怀.腾讯《大家》要给中国互联网留下有厚度的东西.http://tech.qq.com/a/20121215/000029.htm.
[2]张志安,毛思璐.不断用新的战场来丰富自己——腾讯《大家》原主编贾葭访谈[J].新闻界,2015(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