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语言的传播特点

2017-04-21张飞王江波

新媒体研究 2017年5期

张飞+王江波

摘 要 微信语言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新兴的社交语言。它极大地丰富和简化了人们传递信息的途径。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微信语言形态已经超越其交流属性,正在改变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了解微信语言的传播特点,有益于我们更好地使用和认知这一新兴语言形态。

关键词 复合体系;传播手段;真实还原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5-0012-02

据企鹅智酷发布的2016版《微信数据化报告》,至2015年9月,微信已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6.5亿,超过九成微信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微信,半数用户每天使用微信超过1小时,61.4%用户每次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可见,微信作为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和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传播的特点,更是值得我们重新认识。

1 微信语言是一个符号的复合体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语言符号都蕴含着约定俗成的意义,所以微信语言所代表的是互联网移动端的文化。对于微信语言而言,其不仅仅拥有语言符号,还拥有非语言符号,可以说,微信语言是一个符号的复合体系。

因为,语言符号是由音、义的结合而构成的,“音”是语言符号的物质表现形式,“义”是语言符号的内容。而语言符号所包括的则有口头语和以书写符号文字形态出现的书面语,通俗的来说即是语言符号是指口头发音和笔头书写的符号。在语言符号下,微信是以语音消息传送为主要功能,以文字消息传送为辅的社交软件。

虽然在微信中,文本消息的传送并不是主要的功能,但作为对语音消息传送的辅助功能,在人们微信的言语交际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符号。其中,中国人在微信中使用的大部分文字符号来自汉语、数字、英语甚至汉语拼音等语言符号系统。例如,人们如果想要传递一些金融信息,文字符号则比声音符号更加具体以及印象深刻,并且拥有较强的记忆功能,一看便知。

非语言符号是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自然语言为语言符号,而是以其他视觉、听觉等符号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其包括图像、颜色、光亮、音乐和人的体态语等。虽然语言符号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符号系统,但是非语言符号同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以手机为终端的虚拟网络中,人们交流时往往缺少了一些在生活中常用到的肢体语言以及面部上的一些表情,你在手机这头所展现出的喜怒哀乐、手舞足蹈,对方并不能够接收得到,但是微信却很好地解决了这样一个难题,微信中大量地运用了非语言符号,人们可以发微信表情、图片,甚至可以视频。微信语言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更加完整地表达了人们所传递出的信息。

在微信语言中符号的创意性使用也是大众所中意的重要一点。而微信语言中的符号包括了表情符号、标点符号以及颜文字的使用。那么,在微信语言中,人们传递信息并且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除了使用图片符号外,还会使用到表情符号、标点符号、颜文字。例如在发一则“我好饿”的文字消息,如果在加上饥饿的表情,口水直流,然后再加上许多个感叹号后,人们会更加的觉得你饿了,并且能够会更加地吸引别人的注意。

微信语言不仅拥有文字符号、声音符号,还拥有非语言符号的图像、表情,而这些符号的错综复杂地使用,能够加强人们所传递出的信息,并且起到了吸引别人、表达自己情绪的功能。其实这些语言符号以及非语言符号的运用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们对于微信的使用,更好地传递信息,用微信来表情达意。所以,微信语言其多样化呈现,决定了其复合的属性。

2 微信语言丰富了传播手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智能手机已经集文字信息、照相、摄影、视频等功能,但手机自带的信息功能只能发送文字信息或者费用高昂。微信的出现大大降低了发送图片的费用,最让大众欣喜的是,微信还增加了视频、语音的传播功能。彻底解放了以往的交流方式。

当然这些功能基本上都是基于语言,微信语言中,图片、视频、语音人们都已经轻车熟路地使用着。尤其是微信的视频功能,在语言的交流中拥有着传统的电话功能传递信息,对方的面目表情以及肢体语言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极大地丰富了人们交流传播手段,所以微信超越了原来单一的传播手段,将音、义、画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能够传递出更多的信息,也正是基于此,任何媒体或个人都无法拒绝新兴手段对于生活和交流方式上带来的变化。

3 微信语言传播的真实还原性

微信语言属于一种媒体语言,也归属到自然语言之中,自然语言的主要功能即是表意、传递信息。对于媒体语言来说,其基本特性就是真实还原性,在同属于媒体语言中的新闻语言其生命即是对事实的真实的还原。其实微信语言同属于媒体语言之中,也具有着和新闻语言一样的真实还原性。

真实还原即是将最核心的信息真实还原出来,其实媒体语言的基本要求就是:具体形象、简洁生动、准确鲜明、通俗易懂,而这些要求恰好都基于媒体语言的真实还原性。在微信语言中,人们在朋友圈中所发表的信息,一般都不是长篇大论,有些简单的几个字或者几行字,并且再搭配上图片、表情符号亦能增加其趣味性及渲染力,这一点正是符合了媒体语言中简洁生动;人们在对于公众平台的编辑中,往往会运用大量的例证,讲事实说道理,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小细节,这一点也符合了媒体语言中具体形象的要求;在人们的微信聊天中,无论是语音消息还是文字消息,人们会使用大量的口语而非书面语,“我饿了”就是我饿了,不会说“现在我的肚子咕咕作响,里面的胃酸已经正在大量的分泌……”其实两句话所想表达的信息,都是“我饿了”,在微信语言中,人们基本上大部分都是使用类似前者的语言让人通俗易懂。本质上说,微信语言体系在手段是令交流变得及时化、简单化和生活化,它不仅是交流方式的改变,也在悄然地改变使用者的生活方式。

4 微信语言传播的及时性

从古代的飞鸽传书,到如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工具都在不断地完善与更新换代,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加快人们的工作效率获得更多的劳动成果。其实,微信在如今已经更新到了版本6.5.4,其中的许多功能结合微信语言中的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将信息传递得更加迅速与及时,如复制转发、公众平台的转载、小视频的拍摄,人们已经成为了一个个自媒体,并且一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成为目击者,定会将所看到的编辑到朋友圈中发送。举个例子,一个地方出现了火灾,目击到的受众会在第一时间进行编辑发送至朋友圈中,有图片有视频,比传统的纸媒、电视、广播报道这则信息更为迅速,因为事发第一现场的原因,虽然它在客观性方面有待商榷,但往往正是这些碎片化、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会成为之后媒体报道的一个侧面、一个环节或者一个部分。

5 微信语言传播打破了行业的界域性

微信语言的传播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也是一经推出就得到众多受众喜欢原因,其月使用的活跃人群高达6.5亿的数字,可见一斑。比如微信支付、微信朋友圈、群组功能等,越来越多的组织机构通过微信进行线上和线下的活动,可以说人们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微信打破了原有的营销生态、圈域经济、传统制造业等,使得各个行业本身的界域性变得模糊起来,相互渗透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从传播的效果看,微信传播也成为第二大新闻渠道,渗透率突破了电脑和电视,微信已成为目前为止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之一,围绕微信衍生的产业,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小到买个烤红薯的微信支付,大到订单式产品的微信一对一,界域的模糊与融合,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变得更加快捷与丰富多彩。

6 结束语

微信是一个社交软件,其本身属性是中性的,它在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会有不法分子利用微信谋取利益,所以,对于微信的传播,笔者认为要客观、理性,要加强网络安全的自律与他律,微信的出现,使人们都成为了一个个话语建构者,我们要对自己的言语行为负责,共同建设一个和谐的微信语言环境。

参考文献

[1]岑运强.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2]周蕾.微信广告传播力研究[J].东南传播.2012(1):21-23.

[3]南宏师,张浩.网络传播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4]罗斌.网络传播中的自媒体研究[J].新闻世界,2009(2):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