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2017-04-21戢汉斌朱长才戢红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职员教养

夏 莹 戢汉斌 朱长才 戢红英△

①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东医院 430084 E-mail:18664026@qq.com ②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武汉) △通讯作者 E-mail:709444380@qq.com

在校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夏 莹①戢汉斌①朱长才②戢红英①△

①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东医院 430084 E-mail:18664026@qq.com ②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武汉) △通讯作者 E-mail:709444380@qq.com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在校大学生与在岗职员关系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关系攻击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调查在校大学生和在岗职员的关系攻击行为、关系攻击信念、社交回避与苦恼、父母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等得分情况,并对两类人群的关系攻击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得分显著低于在岗职员(t=-3.708,P<0.05),但社交苦恼、情感温暖得分显著高于在岗职员(t=2.314,3.161;P<0.05),影响在校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的因素有关系攻击信念和过度保护(r=0.506,0.441;P<0.05),影响在岗职员关系攻击行为的因素有攻击信念和社交苦恼(r=0.765,0.241;P<0.05),两组人群的关系攻击行为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0.172,1.160;P<0.05)。结论:在岗职员的关系攻击行为较在校大学生明显增多,影响在校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的因素主要为关系攻击信念和过度保护。

大学生;关系攻击;人际关系;家庭功能

关系攻击是指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破坏同伴关系的信念和行为[1-2]。最开始主要用于研究女性的攻击行为以及学龄前儿童发展的研究,近年来才被应用于大学生群体。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社会关系和家庭功能发生新的变化,目前,人际交流紧张、父母对子女成长过度关注现象普遍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青少年身心发育和关系攻击行为的发生。本文选取在校大学生和在岗职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关系攻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男女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武汉某高校全日制大学生和某大型企业在岗职员为研究对象,各抽取300例为调查对象,发布统一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82份。其中大学生问卷300份,男性76份(25.3%),女性224份(74.7%);在岗职员问卷282份,男性66份(23.4%),女性216份(76.6%)。

1.2 方法

1.2.1 关系攻击测量 采用Loudin等[3]编制、梁凤华[4]修订的关系攻击量表,该量表由17个条目组成,其中关系攻击信念维度8个题目,关系攻击行为维度9个题目。要求被试从0(与自己极其相符)到4(与自己一点儿也不相符)做出反应。均为反向计分,高分表明有较多的关系攻击信念或行为。该表的两个维度的Cronbach'sα=0.788。

1.2.2 社交回避与苦恼测量(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5]社交回避及苦恼指回避社会交往的倾向及社交中的苦恼感受,回避是一种行为表现,苦恼则为情感反应。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含有28个条目,其中14条用于评价社交回避,14条用于评定社交苦恼。评分采用“是-否”方式。该量表两个维度的Cronbach'sα=0.772。

1.2.3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 采用中文版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C)[6],该问卷包括3个核心维度,由21道题目组成,其中拒绝维度6个题目,情感温暖维度7个题目,过度保护维度8个题目。情感温暖维度为保护性维度。问卷采用4点评分,1表示“从不”,2表示“偶尔”,3表示“经常”,4表示“总是”,其中第17题反向计分。该量表3个维度的Cronbach'sα在0.74~0.84之间。

1.3 统计处理

对量表测试指标赋值后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 0.05。

2 结 果

2.1 大学生与职工的关系攻击、社交回避与苦恼及父母教养方式比较

全日制大学生与全职工作人员的关系攻击行为、社交苦恼、情感温暖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关系攻击信念、社交回避、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人群关系攻击、社交回避与苦恼、父母教养方式的各维度得分比较()

表1 两组人群关系攻击、社交回避与苦恼、父母教养方式的各维度得分比较()

变 量 大学生 职 员 t P关系攻击信念5.00±4.350 4.55±3.696 0.762 0.446关系攻击行为8.25±5.582 11.29±7.123-3.708 0.000社交苦恼 7.13±3.343 6.05±3.331 2.314 0.021社交回避 5.73±3.774 5.23±3.856 0.948 0.344父母拒绝 8.85±2.959 9.44±3.039-1.412 0.159情感温暖 21.23±4.882 19.06±5.089 3.161 0.002过度保护 17.26±4.204 16.60±4.213 1.136 0.257

2.2 大学生与在岗职员的关系攻击行为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

以关系攻击得分为因变量,以关系攻击信念、社交苦恼、社会回避、父母拒接、情感温暖、过度保护共6个变量为自变量,分别对两组人群的相关变量做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关系攻击信念和过度保护为大学生的关系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关系攻击信念和社交苦恼为在岗职员的关系攻击行为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人群关系攻击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3 性别对关系攻击的影响()

表3 性别对关系攻击的影响()

项 目 男 女 t P职 员关系攻击信念3.29±2.614 4.92±3.902-1.466 0.148关系攻击行为11.00±8.709 11.38±6.696-0.172 0.864大学生关系攻击信念6.21±5.416 4.59±3.824 2.841 0.005关系攻击行为8.89±5.896 8.04±5.468 1.160 0.247

2.3 性别对关系攻击的影响

在岗职工组关系攻击信念、关系攻击行为得分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全日制大学生组关系攻击信念得分在性别上有统计学差异,在关系攻击行为得分上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3 讨 论

在本次大学生和职员之间的关系攻击比较调查中,职员的关系攻击行为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在社交苦恼(焦虑)方面,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职员得分,作为保护性因素的家庭成员情感温暖得分大学生也显著高于职员。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社会关系越复杂,关系攻击的发生率较高;情感温暖作为关系攻击的一项保护性因素,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均有显著作用,社交焦虑对关系攻击行为的发生的影响对不同人群的强度不一致。罗贵明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相关[7];闫瑞红认为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认知-情感行为呈正相关[8],郭秀琴认为父母的情感温暖与大学生攻击中的敌意等均呈显著负相关[9],都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分析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在工作人员中,与攻击行为相关性有显著性的是攻击信念和社交苦恼;在大学生中,与攻击行为相关性有显著性的是攻击信念和过度保护。由此可以推断,攻击信念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行为的发生,大学生在还没有完全走向社会时,造成其关系攻击的影响主要来源于原生家庭或早期童年经历,原生家庭的保护性因素也同样重要,一但其走向社会,社会关系的变化和社交态度的转变,将成为其关系攻击的主导因素。可见,造成两类人群关系攻击行为的因素并不完全一致,会随着其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产生改变。闫瑞红认为过度保护与认知-情感行为呈负相关[8],陈玉焕也认为过度保护与大学生的攻击情绪呈负相关[10];XU也证实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都给予过多的关注,从而也容易导致攻击的发生[11]。这也进一步说明,家长的过度保护对于青少年成长的不良影响。Crick和Grotpeter认为是关系攻击行为会更深刻地影响其日后社交能力的发展,并且关系攻击的受害者也容易被同伴拒绝和不被群体接受从而变得焦虑﹑沮丧,自尊心受损[12]。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在工作群体的复杂社交关系网中,社交回避不但是关系攻击的影响因素也是作用结果。有调查认为大学生的关系攻击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关系攻击水平高于女生[13]。但在本调查中,大学生男性关系信念得分显著高于女性,但关系攻击行为得分无差异。Archer的研究认为,在青年和成人的自我报告中,很少发生性别差异[14],刘晓秋对大学生攻击研究中发现言语攻击、敌意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15],这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也可能与男性样本量偏少有关。

在两类人群中,攻击行为均与攻击信念高相关,因此,对于这两类人群的干预的方式,我们可以选择霍克巴姆1958年提出的健康信念模式。该模式主旨是通过激发人们的内在动机,使他们坚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不健康行为并获得预期的结果[16]。针对临床疾病应用该模式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有研究证实针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也取得了良好效果,那么,我们也可以期待其对改善不同人群的关系攻击,帮助青少年心身健康发育带来深远影响。

[1]Crick N R,Grotpeter J K.Relational aggression,gender,and social-psychological adjustment[J].Child Development,1995,66 (3):710-722

[2]Simmons R.Odd girl out:The hidden culture of aggression in girls[M].New York:Harcourt(M),2002

[3]Loudin J L,Loukas A,Robinson S.Relational aggression in college students examing the roles of social anxiety and empathy[J]. Aggress Behav,2003,29(5):430-439

[4]梁凤华.高中生关系攻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5]Watson D,Friend R.Measurement of social-evaluative anxiety [J].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69,33(2): 448-457

[6]蒋奖,鲁峥嵘,蒋苾菁,等.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26(1):94-98

[7]罗贵明.父母教养方式组合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J].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30-32

[8]闫瑞红,雷璇,张澜.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健康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2):2507-2512

[9]郭秀琴,顾昭明,郭新刚,等.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攻击性的相关[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0):1499-1502

[10]陈玉焕,赵倩.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攻击性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595-597

[11]Xu Y,Farver J A M,Zhang Z.Temperament,harsh and indulgent parenting,and Chinese children's proactive and reactive aggression[J].Child Development,2009,80(1):244-258

[12]Crick N R,Casas J F,Mosher M.Relational and overt aggression in school[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97,33(6):579-588

[13]谭雪晴.某高校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85-85

[14]Archer J,Coyne S M.An integrated review of indirect,relational,and social aggression[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Review,2005,9(3):212-230

[15]刘晓秋,陈亚萍.大学生攻击性与社会支持、安全感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4):628-630

[16]彭向东,褚勇强,萨支红,等.健康行为理论:从健康信念模式到风险认知和健康行为决策[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6):547-548

http://www.cjhp.com.cn/

Relational Aggression in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Predictive Factors

XIA Ying,JI Hanbin,ZHU Changcai,et al
Wudong Hospital,Wuhan 430084,China

Objective: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on relational aggression and its effects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nd full-time staff,the study provides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argeted intervention.Methods:Relational Aggression Scale,social avoidance scale an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arenting Style Questionnaire(s-EMBU-C)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scores on relational aggression,beliefs about relational aggression,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ing,parents'refuse,emotional warmth and parents'over protec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and full-time staff.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relational aggression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college students'score on relational aggression behavio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full-time staff(t=-3.708,P<0.05),but the social distress and emotional warmth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ull-time staff(t= 2.314,3.161;P<0.05).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relational aggression included aggression belief and over protection(r=0.506,0.441;P<0.05).Factors affecting the full time staff's relational aggression included aggression belief and social distress(r=0.765,0.241;P<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gend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lational aggression behavior(t=-0.172,1.160;P<0.05).Conclusion:The full-time staff's relational aggression is higher than the college students'.The mai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relational aggression are aggression belief and over protection.

College students;Relational aggression;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Family function

R395.6,B844.2

A

1005-1252(2017)03-0400-03

10.13342/j.cnki.cjhp.2017.03.022

2016-10-27)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职员教养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教养方程式
迟到的理由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打错了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反差就是这么大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