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类型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2017-04-20何琨仪赵莹麦霓薇喻聪韩泽平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白血病血浆肝癌

何琨仪,赵莹,麦霓薇,喻聪,韩泽平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检验科,广州广东51140)

不同类型肿瘤患者凝血功能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

何琨仪,赵莹,麦霓薇,喻聪,韩泽平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检验科,广州广东51140)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0位肿瘤患者及20位健康体检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及抗凝血酶Ⅲ(AT-Ⅲ)等指标。结果对于PT、APTT、TT三项凝血指标,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肿瘤患者之间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血浆AT-Ⅲ含量,不同肿瘤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与肺癌组及白血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癌组与白血病组比较,AT-Ⅲ活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Fg含量,各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肿瘤组之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血浆中AT-Ⅲ及Fg活性及含量与肿瘤损伤程度相关,定期检测AT-Ⅲ及Fg活性及含量对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评估有参考价值。

肿瘤;凝血功能;抗凝血酶Ⅲ;纤维蛋白原

恶性肿瘤在我国城市居民中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第一大死亡原因,这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注意。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增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临床重视,恶性肿瘤患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凝血功能异常和继发纤溶活性异常,易形成血栓甚至发生DIC[1]。由于肿瘤组织对周围组织的侵袭、转移的形成以及恶性肿瘤细胞和恶性肿瘤患者血管的本身变化,均可导致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发生变化。PT、APTT、TT、AT-Ⅲ、Fg为常用的临床凝血与纤溶参数指标。本文通过研究健康体检者、肝癌患者、肺癌患者、血液肿瘤患者各凝血指标,探讨不同肿瘤患者凝血四项、AT-Ⅲ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对象70例肿瘤病人,来源于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到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病人,其中肝癌患者24例,肺癌患者24例,白血病患者22例。另外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1.2仪器和试剂Sysmex公司的CA7000凝血仪,及原厂配用试剂,枸橼酸钠1:9抗凝管,北京白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低速台式离心机。

1.3检测方法凝血项目标本,按比例抽取血液,颠倒混匀后,35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浆,检测各凝血指标。

1.4统计学方法参数数据用t检验,非参数数据用秩和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各组患者TT、APTT及PT结果分析检测各组人群血清TT、APTT及PT水平,与健康人群相比,肝癌组、白血病组、肺癌组患者血清TT、APTT、P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组与白血病组、肝癌组与肺癌组、白血病组与肺癌组患者血清TT、APTT、PT水平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肿瘤患者各项凝血指标测定结果(x±s)

2.2检测各组人群血浆AT-Ⅲ及纤维蛋白原活性及含量如表2所示,对于AT-Ⅲ活性,与健康组相比,各肿瘤组患者血浆AT-Ⅲ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肝癌组患者血浆AT-Ⅲ活性较肺癌组、白血病组患者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而肺癌组与白血病组相比,两组患者血浆AT-Ⅲ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血浆Fg含量,与健康人群相比,肝癌组、肺癌组及白血病组患者血浆Fg含量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癌组与肺癌组、肝癌组与白血病组、肺癌组与白血病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肿瘤患者各项指标测定结果(x±s)

3 讨论

AT-Ⅲ由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是抗凝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凝血酶的灭活70%~80%是由其实现,同时,它也可以抑制其他活化凝血因子、纤溶酶等的活性,在体内起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显示,肿瘤细胞本身可以释放具有促凝活性的组织因子和癌促凝物,肿瘤血管不同于正常组织内的血管,可以引起凝血状态的改变,所以肿瘤的性质、是否生成血管及是否存在亚临床状态的微小转移灶都会影响机体的凝血状态[2,3]。本研究中,与健康人群相比,各肿瘤组患者血浆AT-Ⅲ活性均显著降低,其中肝癌组患者较白血病组、肺癌组患者相比,血浆AT-Ⅲ活性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肝癌患者肝脏功能遭到破坏,肝脏作为大部分凝血因子、抗凝血酶Ⅲ、肝素等与凝血相关物质合成的场所导致凝血因子合成大量减少,进而使AT-Ⅲ获得性合成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或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导致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

纤维蛋白原是凝血酶和类凝血酶等促凝物质的底物,最终形成纤维蛋白,其水平变化和凝血功能密切相关,血浆中Fg含量增高,凝血功能增强。作为血浆中分子量最大的一种急性反应性蛋白,在病理情况下,如恶性肿瘤、急性感染时均可升高[4]。另外,Fg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为癌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提供支架,亦可增加血小板和肿瘤细胞之间的粘附,为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创造了一定的条件;纤维蛋白原可稳固血小板、肿瘤细胞共同形成的瘤栓,并保护其内部肿瘤细胞免受单核细胞、NK细胞、淋巴细胞的攻击,从而有效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利于肿瘤转移[5-7]。中医研究证实,Fg升高与肿瘤血瘀证有较强关系,当Fg高于正常范围时,患者辩证为血瘀证的概率明显升高[8]。亦有研究证实,转移性肺癌患者血液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非转移者显著增高,其升高提示纤溶活性降低,促进血栓形成[9]。本研究中,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

凝血功能的检测是测定机体凝血系统与止血系统功能的实验基础,有助于了解机体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0]。恶性肿瘤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加上各种凝血因子障碍,抗凝、纤溶系统失衡,均易诱发DIC。有研究显示,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会加重上述失衡状态,同时,机体的这种状态对肿瘤的生长、转移起促进作用,形成恶性循环[11]。Hahn N等的研究证实,在对肿瘤患者进行化疗的同时联合抗凝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12]。高凝状态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相关。临床上密切监测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对病情预后、缓解、复发等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因此可以为临床提供客观化量值指标[13-15]。

本研究显示,肿瘤患者TT、APTT及PT三项指标水平与正常体检人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肿瘤患者之间相比,TT、APTT及PT此三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故此三项指标对于动态检测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等特异性意义不大。但血浆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在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有明显差异,且不同类型肿瘤患者血浆AT-Ⅲ活性亦有明显差异。肿瘤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栓塞,因此动态监测AT-Ⅲ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指标,不仅有助于了解恶性肿瘤患者高凝与纤溶状态,对DIC和血栓形成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且对于预后发展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余佩芝,秦建川,郑志龙.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2):165-170.

[2]常春霞,陈洪.恶性肿瘤相关凝血功能紊乱与抗凝治疗[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8,35(9):677.

[3]白丽萍,门剑龙.恶性转移瘤患者高凝状态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2006,14(4):241-242.

[4]张瑜,杨宁蓉,王锋,等.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癌症杂志,2012,27(2):165-167.

[5]喻晓洁,胡小青,罗兵.化疗对卵巢癌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实用癌症杂志,2009,24(1):87.

[6]Tiedje V,Dunkler D,Ay C,et al.The role of fibrinogen plasmalevels,the-455G>A fibrinogen and the factor XIII Asubunit (FXIII-A)Val34Leu polymorphism in cancer-associated venous thrombosis[J].Thromb Haemost,2011,8:106.

[7]苏曙光,郭经锋,黄炬辉,等.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诊断鉴别作用研究[J/OL].海南医学院学报,http://www.cnki.net/kcms/detail/46.1049R.20150108.1615.006.html

[8]王珂,薛东,孙红,等.晚期恶性肿瘤血瘀证与凝血功能及血栓弹力图指标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16,57(14):1218-1221.

[9]舒宇,林家坤,谢丽莹,等.转移性肺癌和非转移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6):744-745.

[10]蔡琴.临产孕妇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4):463-464.

[11]梁桦,杨承祥,李恒,等.术前急性超容血液稀释对结肠癌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J].癌症,2010,25:1256-1260.

[12]Hahn N,Heiden M,Seitz R,et al.Inducible expression of tissue factor in small-cell lung cancer;impact on morphology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seceretion[J].Cancer Res Clin Oncol,2012,138 (4):695-703.

[13]Rybicki F,Prevedello LM,Di Salvo DN,et al.Imaging presenta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AJR Am J Roentgenol,2010,194(4):1099.

[14]韦贞红.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6):958-959.

[15]舒宇,曾良,齐迅捷,等.益气活血化瘀方治疗气虚血淤型中风的血液流变性观察[J].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51-52.

R

A

1674-1129(2017)02-0234-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7.02.030

2016-11-04;

2016-12-27)

广州市番禺区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5-Z03-18)

赵莹。E-mail:544890563@qq.com

猜你喜欢

白血病血浆肝癌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CHF患者血浆NT-proBNP、UA和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