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三痹汤治疗腰肌劳损临床观察
2017-04-20陈仕友
叶 坪,陈仕友
(1.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康复科,重庆 404020;2.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泌尿男科,重庆 404100)
针刺联合三痹汤治疗腰肌劳损临床观察
叶 坪1,陈仕友2
(1.重庆市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康复科,重庆 404020;2.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泌尿男科,重庆 40410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三痹汤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用针刺联合三痹汤治法,对照组口服复方氯唑沙宗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对照组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后VAS评分减少治疗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三痹汤治疗腰肌劳损明显优于用复方氯唑沙宗片治疗。
腰肌劳损;针刺;三痹汤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属中医“痹证”、“腰痛”范畴,主要表现为腰痛发作与缓解反复交替,活动功能受限。本病常因年老体虚,或劳累过度,或内伤房劳等引起,发病率高,治疗方法多样[1-2]。本研究采用针刺联合三痹汤治疗寒湿型合并肾虚型腰肌劳损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50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万州区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男性患者,年龄45~67岁,平均(49.6±1.6)岁;平均病程 (32.3 ±2.8 )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年龄、病程、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年版腰肌劳损诊断依据[3]。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一侧或两腰骶部酸痛不适,时轻时重,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一侧或两侧腰肌明显压痛,骶棘肌轻度压痛,急性发作时有腰肌痉挛、腰部活动障碍,无下肢放射痛等根性定位体征。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心血管、胃、肾及造血系统等原发疾病及精神病,过敏体质或对药物过敏,经X线或CT、MRI等检查,排除脊柱、临近脏器器质性疾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口服复方氯唑沙宗片(山东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40)2片 ,每日3次,疗程4周。
治疗组:予针刺联合服用三痹散汤剂。取穴取主穴:后溪、肾俞、大肠俞、委中。患者俯卧,显露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选用2.0寸毫针,直刺后溪、肾俞、大肠俞、委中穴。针刺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约20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三痹汤方药用黄芪20g,续断15g,秦艽15g,独活15g,防风12g,细辛3g,桂心9g,人参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5g,杜仲15g,川牛膝15g,茯苓12g,甘草3g,大枣10g,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早中晚饭前各服1次,每次100mL,疗程4周。
3 观察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4](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判定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0~3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
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腰肌劳损的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腰痛症状消失,腰部活动自如。好转:腰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无:症状无改善效。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25 8.15±1.23 1.37±0.46*△对照组 25 8.06±1.37 2.84±0.25*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6 讨 论
腰肌劳损是腰腿痛中最常见的疾病,属中医“腰痛”、“痹证”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诸病源候论》也云:“凡腰痛有五:一曰少阴;二曰风痹;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曰臀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曰寝卧湿地,是以痛。”《医学衷中参西录》言“从来治腿痛臂痛者,多责之为风寒湿痹,或血瘀气滞、痰涎凝滞。余临证以来,知元气素盛之人,得彼病者极少。故凡遇腿痛臂痛,历久调治不愈者,补其元气以流通之,数载沉病亦可随手奏效也”。《杂病源流犀烛·腰脐病源流》对其病因病因病机记载较详,认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为虚标实之证,治疗强调标本兼治。现代多采用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5-6]。临床发现寒湿型合并肾虚型腰肌劳损最多见,肾虚是发病之关键,寒湿邪因肾虚而客,导致痹阻不行、经气不通、筋脉不和、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治疗上参照清代李用粹在《证治汇补·腰痛》中所言“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治当宜补肾散寒除湿,行气活血。采取针刺配合三痹汤加减。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肾与膀胱相表里,选用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取其经脉过之。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主穴取后溪、肾俞、大肠俞、委中。后溪为手太阳经腧穴,手足太阳经相接,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而足太阳、督脉均行于腰背部,故治疗腰痛疗效显著;委中为膀胱经穴,足太阳主筋所生病,加之“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可通调足太阳经气而散风寒之邪,是为“腰背委中求”;肾俞、命门补肾培元,舒筋活络;大肠俞祛寒除湿,疏通经络。肾俞、大肠俞、委中共同组成治疗腰痛的腰三针,三穴均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肾俞为通肾之俞,以治“肾中风者,其人踞坐而腰痛”;大肠俞能疏凋肠府,通利腰腿,能增强肾俞治疗腰痛的功效;委中乃足太阳膀胱经合穴,循经远取以治“内府”。《四总穴诀》曰“腰背委中求”,便在于肾与膀胱相表里的经络学说。本组穴对各种急慢性腰痛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全方合用补肾而疏利膀胱气机,消络中瘀滞,达到通则不痛目的。
三痹汤方是中医补肾散寒除湿的经典名方,为唐代孙思邈《千金方 》中独活寄生汤去桑寄生加黄芪、续断化裁而成,具有补肾散寒、益气活血、祛风除湿、止痹痛等功效。主治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经络,而气血凝滞证。方中黄芪壮肌表而能祛风湿为主药,续断性味主治与牛膝相近且具宣而能补之力,细辛、独活以通肾气,秦艽、防风疏通经络、升发阳气、祛逐寒湿,当归、川芎、生地、白芍四物以养血活血;人参、茯苓、桂心、甘草益气助阳,杜仲、牛膝强筋健骨。正如明代喻嘉言认为本方“凡治三气袭虚而成痹证者,宜准诸此”。 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散寒除湿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有效发挥减缓衰老、抗疲劳、抗感染、调脂的功效[7],川续断能增强免疫功能[8],独活挥发油对兔膝关节软骨组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9],秦艽醇提液对机体抗炎镇痛作用[10]。四物汤具有提高免疫功能[11],防风有解热、镇痛、抗菌等作用[12]。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三痹汤联合治疗腰肌劳损疗效确切。
[1] 杨德俊,李亚平,楚志高,等.独活寄生汤配合理疗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9(10):55-56.
[2] 周仲瑜,卢莎.补肾祛瘀针刺法治疗腰肌劳损临床疗效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 (5):15-18.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13-214.
[4] 宋春华,徐梦,陈梦媛,等.针刺结合放血拔罐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8):17-18.
[5] 姜培林,张银鸽.中医多途径给药治疗慢性腰肌劳损7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3): 88-90.
[6] 闫红卫.推拿配合走罐治疗腰背肌劳损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181-182.
[7] 林化冰,张延明.黄芪的药理分析及临床用法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 2015,9:22-24.
[8] 何国萍.续断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0,16(2):120-122.
[9] 乙军,周业庭,潘武,等.独活挥发油关节腔注射对实验性兔膝骨性关节炎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20):1670-1672.
[10] 李庆.秦艽醇提液的抗炎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9):63-64.
[11] 李泓涛,李胜涛.四物汤药理作用及其应用研究[J].光明中医,2016,31(6): 897-898.
[12] 贺峰.防风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J]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 43.
R246.981.57
B
1004-2814(2017)03-0241-02
2016-11-06
陈仕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