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2017-04-20郭磊
郭 磊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 350007)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
郭 磊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 350007)
采用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395名在校高中生进行施测。以探索高中生心理资本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以及心理资本在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高中生的心理资本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干部在总体心理资本及乐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女生在感恩、谦虚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2)父亲过分偏爱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亲对女生的偏爱程度显著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偏爱、母亲过分偏爱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3)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学业成绩两两存在显著相关。(4)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母亲惩罚严厉和学业成绩之间起着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学业成绩;中介作用
1 引言
1.1 研究源起
在社会大环境的引导下,无论是父母还是学生自己都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很多父母甚至将孩子的教育当作家庭的头等大事,尽全力栽培子女成才。在以往的很多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孩子的教育问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家庭、社会、学校、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其中家庭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受到了教育心理学家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了父母的高度关注。高中阶段,作为子女学习最为重要也最为紧张的阶段,家长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关注程度达到了最高。家长迫切想了解如何更好地陪伴子女一起经历这个特殊的学习阶段,怎样的教养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子女提高学业成绩。而心理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能力,对学生的思想认知,情绪情感,价值观,行为表现等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生活满意度之间是否起着中介作用呢?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2 文献综述
1.2.1 父母教养方式
(1)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没有一个固定的结论。由于不同学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所以对父母教养方式概念的界定也不同。张丽华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与子女相处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社会价值观、道德观、态度体系等通过教养行为传递给子女[1]。陈陈认为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这些方法和形式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2]
目前最被广泛引用的是Nancy Darling于1993年提出的概念: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行为所表达的情感气氛和对子女的态度的统称,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不易发生改变的行为[3]。
(2)父母教养方式的维度和类型
西蒙兹是较早投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心理学家。他在1939年提出了从支配-服从、接受-拒绝这两个教养维度来区分父母教养方式。通过研究发现父母经常以接受态度来对待的孩子,更多的表现出善良、乐观、情绪稳定等积极的心理状态。反之,父母经常以拒绝态度对待的孩子则会更多的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冷漠等消极的心理状态。从小在家里就习惯受到父母支配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多的表现出顺从、缺乏独立性、性格温顺,无主见等特点。而父母对子女的提议和行为经常性采取服从态度,会使子女更多的表现出高独立性、高攻击性、性格急躁等特点。美国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根据父母在教育过程中言行特征的不同,把教养方式分成了宽容型、专制型、权威型三类。并通过研究发现,接受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孩子其社会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要优于其他两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专制型其次,宽容型教养方式对孩子能力发展最为不利。
虽然我国心理学研究者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相较西方较晚。国内研究一边借鉴西方已有的研究成果,一边结合我国特有的国情进行探索。石伟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根据父母对待孩子过错行为的不同处理方式,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说理型、权利维护型、撤回爱护型3类[4]。
1.2.2 心理资本
(1)心理资本的概念
心理资本是继财力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之后出现的第四种资本。心理资本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积极心理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在众多研究者对心理资本的不同定义中,Luthans F提出的定义是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Luthans F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发展状态,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个体积极心理能力[5]。
(2)心理资本的结构
Goldsmith等认为,心理资本可以分为自尊、控制点两个维度;Judge等对Goldsmith的二维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将心理资本划分为四个维度:自尊、自我效能、控制点、情绪稳定性;最具代表性,也最为广泛应用的是Luthans F和Youssef对心理资本结构的划分方式。他们认为,心理资本由自信、希望、乐观、坚韧等四个维度组成;田喜洲在Youssef四维度划分的的基础上又加入了积极能力这个因素,将心理资本的构成因素分为了五类[6]。
(3)心理资本的研究方法
心理资本的测量可以通过心理资本量表或他人评价来获取,目前,较多采用的是通过自陈式心理资本量表来获取被试的心理资本状况。心理资本量表种类很多,研究者根据被试的不同情况和对心理资本构成的不同理解,编制了不同的心理资本量表。应用最为广泛的是Luthans于2004年编制的心理资本问卷(PCQ-24)。
1.2.3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心理资本为新概念,研究者将它与生活满意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在校行为等因素进行了关系研究。付丽菲对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发现积极心理资本与能有效的抑制学习倦怠水平,证明了心理资本对学习有促进作用[7]。戴宾荣对千名中小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近年来,更多的研究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各种变量在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作用[8]。岑翠认为,父母教养方式可以通过影响子女的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了学业成绩[9]。后来,石晶,刘玲花也先后验证了岑翠的研究结果[10]。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被试
从福州二中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8个班级作为被试,其中高一3个班,高二3个班,高三2个班,利用体锻课时间到施测班级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98份,回收382份,回收率95.98%,有效问卷304份,有效率79.58%。男生142(46.7%)人,女生162(53.3%)人;独生子女227(74.7%)人,非独生子女77(25.3%)人;担任学生干部的有143(47%)人,未担任学生干部的有161(53%)人;家庭来源地为城市的有194(63.8%)人,来源地为农村的有110(36.2%)人。
2.2 研究工具
2.2.1 基本信息情况
根据学生情况及本次研究需要,自编了高中生基本信息情况表,涉及的内容有年级、年龄、性别、家庭来源、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本学期期中考试语数英三科成绩、本学期期中考试年段排名等。
2.2.2 青少年心理资本量表
本研究采用熊猛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量表(Psychological Capital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s, PCS-CA)。该量表共27题,可分为5个分量表,包括自信、乐观、坚韧、感恩、谦虚。采用6级评价。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1,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2,达到了心理测量的可接受水平[11]。
2.2.3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本研究采用岳冬梅(1993)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该量表共66题,可分为11个分量表,采用4级评分。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在0.57-0.90之间,分半信度在0.60-0.90之间,达到了心理测量的可接受的水平。
2.3 研究程序
采用随机抽样和方便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团体施测,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 结果
3.1 高中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
对高中生心理资本的总水平及其各维度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
由表1可知,高中生总体心理资本处于中等偏上水平(4.43),表示被试有较明确的工作目标,有较为周密的学习计划,对待生活、学习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各维度发展水平的高低顺序为:感恩>谦虚>乐观>自信>坚韧。其中感恩的均分最高(5.08),表明了该校高中生能积极地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帮助,并对他人给予的帮助怀有感激的心态。而坚韧的均分偏低(4.02),说明该校高中生在面对困难时的耐受力不强,容易放弃,不能长时间的坚持。
表1 高中生心理资本总体发展水平分析表
3.2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3.2.1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父亲过分偏爱存在显著性别差异(t=-1.74,p<0.05),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说明相较于儿子而言,父亲会更加偏爱女儿。其他10个维度上男生与女生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感恩和谦虚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t=-2.01,p<0.05)(t=-2.73,p<0.01)。但在心理资本总水平上男生与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
3.2.2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在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心理资本在独生与否上差异不显著。总体上均处于中上水平。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偏爱、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母亲过分偏爱等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非独生子女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偏爱、母亲过分偏爱等3个分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
3.2.3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在家庭来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来自城市和农村的高中生在心理资本总水平及乐观、坚韧等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来自城市的学生的心理资本总水平要显著的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t=2.37,p<0.05)。从各维度看,来自城市的学生在乐观分量表上的得分和坚韧分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t=2.93,p<0.01)(t=2.05,p<0.05)。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在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来自城市的学生得分均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t=2.06,p<0.05)(t=5.54,p<0.001)。
3.2.4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的差异分析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的高中生在心理资本总水平及乐观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学生干部的心理资本总水平要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t=2.20,p<0.05)。从各维度看,学生干部在乐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t=2.61,p<0.01)。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在父母教养方式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3.3 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
将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心理资本、学业成绩三者两两进行相关分析。高中生的学业成绩与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心理资本越高的学生,学业成绩越好。
高中生的学业成绩与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子女,经常否认子女,或是经常严厉惩罚子女均会对子女的学业成绩越造成不利的影响。
高中生的心理资本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等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越经常接受到父母亲温暖理解对待,心理资本越高,而越经常受到母亲严厉惩罚对待或母亲经常性拒绝否认对待的孩子心理资本越低。
3.4 高中生学业成绩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归分析(c)
由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部分维度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所以以学业成绩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的得分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由表2数据可知,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型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12,p<0.05)。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12,p<0.05)(β=-0.11,p<0.05)(β=-0.12,p<0.05)。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对该回归模型的解释率(△R2)分别为0.011、0.012、0.009和0.011。
3.5 心理资本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归分析(a)
由表3数据可知,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子女心理资本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9,p<0.001)(β=0.43,p<0.001)。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这2个维度的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19,p<0.001)(β=-0.20,p<0.001)。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这4个维度的父母教养方式,对该回归模型的解释率(△R2)分别为0.148、0.183、0.031和0.038。
3.6 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和高中生学业成绩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
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学业成绩产生显著影响,心理资本会对学业成绩产生显著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会对子女心理资本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假设父母教养方式是通过影响心理资本,进而影响学业成绩。即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绩之间起了中介作用[12]。构建如图1所示的中介模型路径分析图。
图1 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学业成绩关系之间的中介模型路径图
注:a为父母教养方式单独预测心理资本的未标准化回归系数,c为父母教养方式单独预测学业成绩的未标准化回归系数, c' 、b为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资本共同预测学业成绩时各自对应的的未标准化回归系数。
由表3学业成绩对父母教养方式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只有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保护过分干涉、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能有效的预测学业成绩。因此检测心理资本在这4种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绩之间的中介作用。
对表4中的四条中介模型路径进一步进行Sobel检验,按照Sobel的检验公式Z=ab/(b2Sa2+a2Sb2)1/2检验发现心理资本在母亲惩罚严厉和学业成绩之间起到了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Z>1.96,p<0.05),加入心理资本之后,测定系数R2由1.4%提高到2.2%。中介效应的大小为0.15,占总效应的15.96%。
4 讨论
4.1 高中生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及在主要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此次研究发现,高中生心理资本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各个维度及心理资本总水平上均有一定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各维度发展水平的高低顺序为:感恩>谦虚>乐观>自信>坚韧。其中感恩维度得分最高,说明现在的高中生能积极地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帮助,并对他人给予的帮助怀有感激的心态。而坚韧的均分相对偏低,说明现在的高中生在面对困难时的耐受力不够,容易放弃,不能长时间的坚持。原因可能是:现在的家长普遍比较关注孩子的成长,会尽力满足孩子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使孩子对当下的生活比较满足。而坚韧分量表的得分相对偏低,说明高中生在面对困难时的耐受力不够,容易退缩,容易放弃。这可能也与他们的生活成长环境太舒适有关。
表4 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绩之间中介作用检验
男生和女生在心理资本总水平上差异不显著,这与周巧英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在感恩和谦虚上,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13]。这可能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传统观念里,女生的社会角色与男生不同,女性属于弱势群体,在无形中会更多地得到他人的帮助,在他人的帮助中能够让女生更好地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他人的善意,增强了她们的感恩意识。
研究还发现学生干部的心理资本总水平、乐观分量表上的得分要显著的高于非学生干部。引起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会有更多的机会挑战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也会更多的受到老师的表扬,这些锻炼与鼓励,均有利于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心理资本较高的学生更愿意竞选学生干部,所以使得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的心理资本显著较高。由此,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社会支持与社会肯定有助于积极心理资本的塑造。
4.2 高中生家庭教养方式的总体水平及在主要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本次研究发现城市的学生与农村的学生在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与农村学生相比,城市学生的母亲更多对他们采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型的教养方式。张文新提出,城市青少年的母亲对子女干涉和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多余农村青少年的母亲[14]。本次研究结果与张文新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与城市与农村的文化差异有关。城市父母受教育水平普遍高于农村父母,他们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待,投入很大的精力与财力用于子女的教育。投入越大,当然对子女要求也就越高,自然会比农村父母更加的严厉。
父亲对女生的偏爱程度要显著高于男生。传统观念上认为,男生需要承担的责任比女生多,所以男生需要比女生更加的独立自主,不需要父亲过多的宠爱。而且父亲对男生往往寄予了更大的期望,所以对男生的教育会相对严厉一些。
4.3 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
本次研究发现,高中生的学业成绩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资本越高的学生,学业成绩越好。心理资本高的学生,有坚韧的意志力,对自己充分自信,对待事情持有乐观的态度,这些在学习中都是可以促进学习的良好品质。积极心理资本可以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自觉地完成学业任务。
学业成绩与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家庭教养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多集中在母亲的教养方式上。父亲的教养方式对子女成绩并无明显影响。母亲过分干涉子女的生活,对子女过分的保护均不利于培养子女的意志力和独立意识,从而接受这样教养方式的子女更容易在学习上表现出被动,碰到困难容易放弃等不利于学业成绩提高的状态。母亲经常以否认拒绝的态度对待子女,容易使子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消极认识进而引发消极情绪,在学习上表现出不自信,退缩。母亲经常以严厉惩罚这样高压的方式教育子女,会让从子女害怕惩罚,转变为害怕学习失败,长此以往子女可能会产生抵触学习的负面情绪。
子女的心理资本总水平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等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父母亲要多以温暖理解的方式对待子女,让子女经常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护与关心,这些积极的情绪容易带动子女自身的积极情绪,有助于子女积极心理资本的培养与提高。由此,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积极心理资本塑造的重要性,要求父母给予子女更多的爱护与关心。
本次研究通过中介作用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不仅对高中生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心理资本对高中生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即心理资本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经由影响高中生个体心理资本,进而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中介作用的统计结果表明,虽然教养方式中有多个维度都可显著预测学业成绩,可是心理资本只在母亲惩罚严厉型教养方式与学业成绩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母亲经常性的惩罚子女会反向影响子女的心理资本,从而阻碍了学业成绩的提高。
4.4 研究的局限性
首先,本次研究选取了福州二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研究在广度上不够,研究的结果可能存在地域性,需要后续研究对结果的普遍性及其推广性进行进一步检验。其次,本次研究采用问卷的方式收集数据,不排除有的被试会受社会称许效应影响而做出不符合自身情况的回答,从而影响了数据结果的准确性。
5 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高中生的心理资本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心理资本的总体水平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干部的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在性别、独生与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具体维度上,女生在感恩、谦虚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生干部在乐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
(2)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父亲过分偏爱这一教养方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父亲对女生的偏爱程度显著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偏爱、母亲过分偏爱等教养方式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上的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
(3)高中生学业成绩与心理资本呈显著正相关;学业成绩与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心理资本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等教养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4)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对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在母亲惩罚严厉和学业成绩之间起到了显著的完全中介作用,即母亲惩罚严厉教养方式会对子女的心理资本产生负向的影响,从而阻碍了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
[1] 张丽华. 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1997,(3):14-16.
[2] 陈陈.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6):27-29.
[3] Nancy Darling,Laurence Steinberg.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An Integrative Model[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3,113(3):487-496.
[4] 石伟,杨波.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道德内化的影响[J].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2):76-81.
[5] Luthans F, Youssef CM. 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004,33(2): 143-60.
[6] 田喜洲. 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到心理资本——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取向[J]. 商业研究,2009(01):77-79.
[7] 付丽菲.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 18(11):1356-1359.
[8] 戴宾荣. 家庭环境中主观变量对学业成败的影响[J]. 教育理论与实践, 1994,(4):24-26.
[9] 岑翠. 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学习成绩、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2005:13-15.
[10] 刘玲花. 大学生学业延迟满足、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0.
[11] 熊猛. 中小学生心理资本:结构、特点与作用机制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2] 张阔,付丽菲. 心理资本、学习策略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J]. 心理学探新, 2011,(1):47-53.
[13] 周巧英,洛宏. 大学生心理资本、学业情绪、英语学习效能的关系[J].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01,(2):18-22.
[14] 张文新. 城乡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7,(03):44-49.
(责任编辑:刘学伟)
10.3969/j.issn.1009-2080.2017.01.003
2017-01-11
郭磊(1989-),男,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B844.2
A
1009-2080(2017)01-0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