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全民守法意识的途径探析

2017-04-20陈忠良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

陈忠良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法治中国,要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民守法被视为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环节,与立法、执法、司法一并突出强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全民守法意识,要发乎人们内心对法律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这是法治社会的民众基础。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必须不断增强全民守法观念,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努力促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关键词:全民守法; 守法意识; 依法治国; 守法前提;信用守法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促进全民守法,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增强全民守法意识呢?笔者以为,知法是守法的前提,信法是守法的基础,尊法是守法的保证。

一、知法是守法的前提。要守法,就必须要知法;不知法,就无从谈守法。因此要促进全民守法,首先要让全民知法。解决知法问题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公民主动学法,二是政府全面普法。

公民主动学法,既是对国家权威意志的认同,也是对公民个人责任义务的认同,是公民个人家国情怀和文明素养的体现。公民通过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一方面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规矩,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把自己的行为限定在合理合法的界限之内;另一方面,公民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就能够明白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义务,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以利用法律武器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政府全面普法,就是通过政府的强制力“逼”公民学法。政府全面普法,是面向全社会的,因此,应分层次、有重点地全面推进。

所谓分层次,就是按照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点确定普法的内容。比方说对普通平民普法,可按照他们的不同职业(农民、工人、个体户等)需求来确定内容;对国家公务员,或按职级(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乡科级、普通职员),或按其业务范围(行政、财税、金融、政法)来确定普法的内容。

所谓有重点,就是对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员提出有针对性的普法要求。比如,对农民,就应该让他们主要了解掌握《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劳动合同法》、《婚姻法》等等,而其他诸如《会计法》、《银行法》等等,就完全没必要要求农民了解。

二、信法是守法的基础。要守法,就必须要信法;因为,如果你让一个人去干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事,除非是故意行骗,它是不会自觉自愿的。而老百姓对于法律的认识大多来源于执法和司法层面。因此,要树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就必须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约束权力入手。

严格执法就是执法人员要忠实于法律,正确地理解法律精神,准确地运用法律条文,保证执法不打折扣、不变形走样,维护法律的统一。

司法是指人民法院对案件的裁判和对裁判的执行。公正司法就是裁判公正、执行公正和裁判执行过程的程序公正。裁判公正,是指人民法院能够准确地认定案件事实,正确地适用法律、依法作出客观公正的裁决。这是司法公正的直接表现。执行公正,是指依法及时合理地实现或落实裁判文书确定的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司法公正的现实实现。程序公正,就是司法活动的行为方式或过程公平合理。这是司法公正的法律保证。

约束权力就是减少、最好是根除权力对法律的干预,让权力在法律面前不再有优越感;同时把有权力的人管好,让掌握权柄的人以身作则,让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不违法行使权力,才能引导群众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而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之风。

三、尊法是守法的保证。要守法还必须要尊法。所谓尊法就是尊重法律,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只有把对法律的敬畏、尊重铭刻在心里,才会在言行上自觉守法。

在如何树立尊法意识方面,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佳话。先秦时期,秦国宰相商鞅为了唤起百姓对法的尊重,在都城“立木为信”;唐玄宗年间,天文学家一行为了不干扰执法,放弃为恩人的儿子求情,于是就有了“一行尊法”的典故。那么在今天,我们该如何提高全社会的尊法意识呢?

首先要进一步加大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宣传力度。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部署,充分发挥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的职能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手段,开展全方位的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成为法律工作者的職业操守,成为政府工作的价值追求,成为普通群众的坚定信仰。

其次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尊法主要应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律底线意识,即清楚怎么用权、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自觉在法律范围内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二是法律程序意识,即严格遵循法律程序推进工作,实现工作流程公开化、有监督;三是法律规则意识,即自觉遵守法律规则,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用自身的良好形象给社会树立尊法的表率。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了解掌握法律知识,从内心深处相信法律,头脑里、思想上尊崇法律、敬畏法律,行动上才会自觉地遵守法律。

参考文献:

[1]法治社会的最高境界在于全民守法成为习惯[J]. 宋玉波,赵子尧. 探索. 2014(06)

[2]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的基石[J]. 刘爱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3]坚定理想信念 践行践行“三严三实”[J]. 巴音朝鲁. 新长征. 2015(06)

[4]社会新常态下提高全民守法意识探析[J]. 谢珍珍. 中国林业经济. 2015(02)

[5]论“三严三实”的主要思想内涵[J]. 鲁彩荣.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5(02)

[6]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增强全民守法意识[J]. 吴健宏. 福建理论学习. 2015(03)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为千秋伟业夯基固本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
立良法 谋善治
砥砺奋进的五年(二)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镜头·中国
依法治国进行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