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从曲折走向自然*
——以一道高考压轴题探究为例
2017-04-20福建省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350800
福建省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 (350800)
黄如炎
思维从曲折走向自然*
——以一道高考压轴题探究为例
福建省闽清县教师进修学校 (350800)
黄如炎
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1],因此数学教学应是清晰明理的.由于现行数学文本(包括教材、教辅、报刊等)的学术形态隐去了数学概念、结论、应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及应试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行为,常使学生感到数学教学中有些 “规定”没有规矩,有些推理不讲道理,有些结论强加于人,这些问题严重阻滞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学要遵循学生思维的自然形成,教师要对数学文本进行精心创作和深度开发,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经验,通过教学情境创设和导思探究活动,在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起伏跌宕的数学思维历程中,挖掘文本中看不见的数学发现、数学创造的思维过程,揭示蕴含在知识背后的核心素养、数学本质和思想方法,让思维从学生的头脑里自然地流淌出来.
高考压轴题蕴含着的丰富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承载着“四能”(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察功能,对学生解题思维的形成极具挑战性,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最好素材.本文以2016年全国高考(Ⅰ)卷理科数学压轴题的探究为例,谈如何让学生的思维从曲折走向自然.
1 标解疑惑
题目 已知函数f(x)=(x-2)ex+a(x-1)2有两个零点.
(Ⅰ)求a的取值范围;(Ⅱ)略.
命题组标准解答:f′(x)=(x-1)ex+2a(x-1)=(x-1)(ex+2a).
(ⅰ)设a=0,则f(x)=(x-2)ex,f(x)只有一个零点.
(ⅲ)设a<0,…,f(x)不存在两个零点.
综上,a的取值范围为(0,+∞)[2].
2 问题探究
基于学生存在的疑惑,笔者以“当a>0时,判定函数f(x)=(x-2)ex+a(x-1)2零点的个数”为问题,开展导思探究活动,教学过程如下.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研究函数零点问题的经验.
众生:应用函数零点存在定理,注意数形结合,常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图1
生1(约2分钟思考与画图):f′(x)=(x-1)(ex+2a),当a>0时,f(x)在(1,+∞)上单调递增,在(-∞,1)上单调递减,f(1) =-e<0.如图1,f(x)在(-∞,1)和(1,+∞)上各有一个零点,故a>0时,f(x)有两个零点.
师:大家同意她的解法吗?
生2:怎知道f(x)图像左右两侧都是向上无限延伸?
生3:似乎理由也不够充分,根据零点存在定理,要在区间(-∞,1)和(1,+∞)上各找到一个数使其函数值大于零.
师:当x→±∞时,f(x)→+∞,说明生1所画图像正确.直觉有助于思维,但不能替代证明.
师:为什么寻找不到小于1的常数使其函数值大于零?能否从式子的形式结构进行研判?
师:分析的好!x不能取常数那该取什么呢?
生5:根据以往经验取x关于a的式子,如取x= 1-a<1,f(1-a)=-(a+1)e1-a+a3,此式也不能保证大于零,因为还含e1-a难以计算.
众生(尝试失败,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取很多x关于a的式子都不能使其函数值大于零.
师:刚才我们的思维本质是寻找具体的x,当x<1且x为常数或x=g(a)时,f(x)>0.现在知道不可能了,那能否扩大寻找范围,如把寻找x=g(a)改为x 生6:为什么考虑寻找x 师:“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学家华罗庚语) 生7:“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华罗庚语).由f(x)图像知当g(a) 众生:一阵掌声. 生8:x<1时,怎样寻找x 师:当x<1时,看可否把不等式f(x)=(x-2)ex+a(x-1)2>0化归为x 众生(思路再次受挫):含ex怎化呢? 师:化繁为简,可考虑把ex放缩为简单的式子. 众生:掌声雷动. 师:生9把ex放大为简单的e避免了超越运算,我们为他的机智而喝彩,还有别的放缩方法吗?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老师还没看到哪本书刊有这么自然优美的解法,你们发现的解法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