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017-04-20王丹马瑞
王丹++马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智力发挥。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以发挥百分之八十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百分之二十,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如此。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应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教学中的游戏,教师讲的动人故事,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等,引起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并从中发现每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好学生是鼓励出来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好表扬的武器,不断鼓励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学习效果明显。
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将听录音、讲故事、演小剧等方法引入课堂。提高同学们参与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兴趣浓。此外精心设计如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争当医生等,分角色朗读课文,都是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设置扣人心弦的疑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平铺直叙一讲以底,不相方设法设置一些好的疑问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即使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依旧是无动于衷。因此,教学中必须要有意识的设置疑问,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如:教《彩色的非洲》这一课时,可以针对课题提出这样一个疑问:非洲的哪些方面是彩色的?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己尝试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学习、探讨的兴趣。
四、满足学生心理,巩固学习兴趣。要大面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让一个差生掉队,就要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对中下成绩学生的劳动成果要给予恰当并富有鼓励性的评价,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获得学习的动力。例如,我在班上开展口答、朗读、表演、作文等各种比赛时,把学生分成攻关、冲锋、跃进三组,比赛内容和要求都不同,分别评出优秀给予鼓励。人人有参赛资格,个个有获奖可能。经常满足全体学生期望成功的心理,激励后进生奋发向上,不断培养和巩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做好学习评价,增进学习兴趣。
学生在通过艰苦的学习劳动之后,总想早一点知道其学习结果如何,还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可利用课堂提问,当场给予小评;作业送来后,及时予以批改;考试后,对试卷尽快地作出分析。同时,还要利用墙报,作业展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作公开评价。另外,评价还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对个性偏弱、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尤其不应严厉批评。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对教师评分持正确态度。要使学生认识到分数不是唯一的标准,要避免单纯分数观点。否则,就有可能出现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教师还应该将评价向家长通气,把学生微小的进步直至取得的优秀成绩及时通报家长,发挥家长对学生的鼓励、促进和教育作用。
六、鼓励发散思维,深化探索兴趣。教学中采取“一因多果”、“一问多答”、“变式训练”等方法,鼓励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包括错误的见解),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大胆设想不同的答案。并让学生在假想故事结局的过程中摆理由,说道理。在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基础上,对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七、联系学生实际,引导迁移兴趣。例如有些学生喜欢讲故事,我就让他们把故事编写成作文,顺其自然地把学生“玩”的兴趣引导到阅读和写作上来。
八、教师全情投入,广掘兴趣源泉。例如,为激发学生对字词句的锤炼产生浓厚兴趣,我广泛搜集汉字演变、字谜、古人炼字的故事、传说中写错别字的趣闻等,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提高消灭错别字和推敲字词句的兴趣和能力;为激发小学生的听说兴趣,我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将知识点设计成深浅不同程度的应答式和跳跃式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听说的兴趣和能力;我还在课堂上开辟三分钟节目,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畅谈自己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趣事。为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我鼓励学生通过阅读、集邮、绘图、采访、小实验、小制作、小活动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把部分质量较高的文章推荐到有关报刊发表,让那些在学生心中“一石激起千层浪”,给小学生学习语文带来持久的乐趣。
总之,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