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小学数学阅读与问题解决的思考

2017-04-20黄韦红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黄韦红

摘要:阅读在小学学科教育学习中一直被认为是语文的专属,在数学中只学习的是计算。所以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数学阅读学习缺失问题,但是数学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对于数学教学课堂的教学延伸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就小学数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阅读;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2011版)》针对数学学科提出:“数学教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已成为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位公民必须接受的教育。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明确点明数学学科教育的重要性。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随着年级的上升,对数学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步入高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下滑幅度明显,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年级數学与低年级数学除了计算上的学习,更多的涉及了对数学阅读的理解。故此分析探讨小学数学的阅读理解的现状及对策很有必要[1]。

一、小学数学阅读学习的现状

小学数学教育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时候,数学学科的学习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数字运算,低年级作为高年级的基础阶段,在迈入高年级后在基础运算之外拓展了关于数学阅读计算的学习。数学阅读是在教学教材之外对数学相关书籍的阅读以及对数学理解能力的教与学。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中普遍存在数学阅读缺乏的现象[2]。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教学的中心放在数学教材书中的知识框架内容,片面强调关于知识点的灵活套用,忽略引导学生对数学教材的阅读。绝大多数数学教师将教材的数学知识框架体系研究作为工作之重,忽视了学生的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不是单纯依靠学生的自学,毕竟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对学习的自制力习惯养成还有待建立中。

数学较之语文等文科性学科的学习,可阅读的资料种类较少,对于数学的阅读一直局限在数学教材书籍。课外学生对数学的练习也只是大量的数学练习辅助教材,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储备面的扩展,大量的练习题也让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抵触情绪。

二、数学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数学学科并不是一项枯燥的学科,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和许多公式定理的背后都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在学习数学时,通过阅读这些数学家以及公式定理推导背后的故事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数学的阅读也并不是单纯的数学文字读书,数学学科的奥秘存在于很多关于公式定理的再推导,一些趣味性的数字游戏、珠心算、速算等都可以在数学计算的基础上扩展延伸,这些大量的数学阅读辅助活动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提高对数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获得知识的途径除了课堂上的教育,课外的练习以及阅读也是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渠道。阅读作为学生重要的自学渠道之一,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积极意义。学生可以自主的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对教材之外的学习知识进行补充,不仅是扩大了自身知识量的储备,更是学习到一种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数学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源源不断的汲取知识的精华。帮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自学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养对数学学科的探究能力

数学阅读是一个不断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不同种类的阅读工具极大的扩展延伸了自身的数学知识储备层面,在遇到不同的课外数学延伸问题时,学生在利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课外数学延伸的知识储备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敢于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的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3]。

三、在数学学习中开展数学阅读的对策

(一)营造数学阅读的学习氛围

在前文对小学数学阅读现状分析中可以很明确的了解到学生周边学习气氛的重要性,一个良好学习气氛的创建与授课教师有分不开的联系。教师要主动积极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及学习氛围,循环渐进的转变学生对数学阅读的意识,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留出阅读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教材内容的阅读,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问题做初步的判断和分析。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动学生在课下课余时间主动阅读。

例如:学习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时,授课教师在进行简短的课堂导入后,留出时间让学生带着对面积和周长的初步认识和问题先对教材内容做相关的了解,根据学生对教材内容的了解让学生讨论身边关于面积和周长的生活案例,让他们在交流中轻松、愉快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授课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展示进一步拓展学生关于面积和周长的思考,在阅读、思考、讨论、引导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并且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学以致用。

(二)帮助引导学生在数学阅读中思考

在创造了良好的阅读环境后,学生可以初步形成数学阅读的习惯,授课教师在此阶段上应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能力培养,让学生熟悉掌握在阅读中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思路,通过阅读来辅助数学相关问题的解答。

例如:第一车间生产了200个零件,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生产4个,两个车间一共生产多少个零件?解题时要理解“第二车间比第一车间少做4个零件”这一条件中的“比较”关系,然后理解题目中的“组合”关系,将两个车间生产的个数求和,虽然问题文本中只有两个数字,却包含了“比较”和“组合”两层数量关系,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将比较关系的方向搞反,从而导致理解错误。

(三)增加有效阅读,扩展数学知识面

有效阅读的关键在于解答问题时的突破口是否能通过阅读去提炼主题的信息并进行解答。对一些体系比较相近的知识点学习中,通过阅读来反复加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自主梳理掌握的知识框架,学生在认真阅读中可以找到自己的错误认知在哪,很大程度上巩固了对数学知识的掌握[4]。

例如:数学中有很多常见的多音字,如“差”,有多种读音。“甲数减乙数剩余的数”应读“chā”;又如“差额”,“差价”也读chā;读chà时,有“不同、不好”的意思,如“差不多”、“差多少”等。再如“长”,当形容词时,读cháng,如“长度”、“长短”、“绳长”。当动词时,读zhǎng,如“增长”、“长高”等。

小学数学阅读关乎学生对解题能力的提高和数学系统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结构,提升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数学授课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艳. 小学数学阅读与问题解决的思考[J]. 科普童话,2016,23:70.

[2]常委. 小学数学阅读理解的困难及解决对策[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3,10:68.

[3]常梅芹. 小学数学科普阅读指导的行动研究[D].扬州大学,2014.

[4]龚雅韵. 数学阅读进入小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15,Z1:98-99.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以数学阅读为支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浅论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试论初中生数学焦虑对数学阅读的影响
“数”山有路“读”为径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