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存款定价非理性行为研究

2017-04-20张琳

时代金融 2017年9期
关键词:存款市场化定价

张琳

2015年10月24日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后,我国全面进入利率市场化进程。在人民银行、自律机制和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国内金融机构存款产品定价行为总体上较理性,但目前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经营模式较为单一,盈利来源主要集中在传统存贷款产品,少数银行存款产品存在非理性定价的倾向。然而,存款非理性定价给银行机构自身盈利和风险控制带来较大压力,扰乱市场合理竞争秩序、影响银行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对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行为进行分析,对如何避免金融机构存款非理性定价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金融机构实践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和结果,对我国商业银行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美国

美国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后,美国银行业纷纷采取了应对措施:一是完成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定价到以客户为中心定价的转变。首先实现单一产品定价向客户关系定价的转变;其次实现了利率、汇率、费率定价由分离走向高度融合。二是存款利率的定价往往是根据自己的资产组合和市场规模进行的。三是“大行跟随”策略。美国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后,银行、存款机构出现了竞争,相当多的银行和存款机构盯准其他竞争者尤其是市场领先者,小型存款类机构利率往往随这大型存款机构利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各机构利率水平相差不大。

在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曾出现由于金融机构非理性定价而引起大量储蓄机构破产的“储贷协会危机”。中小金融机构以提高存款利率的方式吸收存款,同时为了保证盈利水平,可能会降低风险管理标准,盲目的向高风险企业发放贷款。

(二)日本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大行竞相抬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导致存贷款利率倒挂现象的产生。小银行经营乏力,或被吞并,或破产倒闭。这也说明利率市场化符合企业经营收益递增的规律,使得大者益大弱肉强食。不断增强的利率弹性,使债券市场快速发展,致使存贷差缩小,银行机构经营风险增大,诱发宏观经济的波动,出现泡沫。利率市场化使银行的投资渠道增多,出于追求高利润的经营目标,银行机构的投机行为增多,加大了高风险行业投资力度,导致自有资本比重下降。在泡沫经济问题较多的时期,大量银行资金投入导房地产市场和股市,会使泡沫破裂后商业银行的坏账逐步增多。

定期存款利率自由化导致存款利率相当高。这开始挤压银行利润,银行被迫增加来自房地产开发商、中小型企业的贷款,房地产行业贷款的比例开始飙升。

(三)阿根廷

阿根廷是拉美区域率先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早在1971年,阿根廷初步尝试推行利率市场化,但持续时间不到一年,因商业银行的资金大量流入非银行金融机构而被迫停止。1975年,该国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政府再度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了部分利率管制,储蓄存款利率上浮不得超过40%。两年后取消利率管制,随后经济波动明显,利率水平迅速上升,商业银行开始大力发放贷款,导致银行业资金紧张,许多融资方反而从境外金融机构贷款,导致国家外债规模不断增加。此次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但没有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反而使大批企业无法兑付债务而导致危机,使政府最终放弃了利率市场化改革。

二、存款非理性定价的概念

存款定价应在综合分析价格对存款人的吸引力、银行承受能力、资金用途、盈利能力、资金价格走势等因素后,确定存款利率水平及其他价格标准。因此,存款的理性定价行为应能满足银行机构的经营目标,不扰乱市场、不牺牲经营效益、产生的潜在风险可承受,能与市场价格保持平衡,可以保持银行机构持续稳健经营。而存款非理性定价行为是以明显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高成本或以过度偏离市场均衡利率的较高价格来组织运用资金,给银行机构自身盈利和风险控制带来较大压力,扰乱市场合理竞争秩序、影响银行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三、非理性定价行为造成的影响

(一)引发盈利风险

非理性定价行为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推升了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削弱了银行盈利能力。一方面,存款利率具有刚性,向下调整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并不局限于银行之间,还会扩展到银行与非金融机构之间。资金在银行体系、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之间的不断调拨导致了资金的非中介化。金融脱媒造成资金绕开商业银行体系,削弱银行贷款议价能力,贷款利率容易调低。

(二)引发信用风险

利率作为资本这一特殊生产要素的价格其变动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有着重要影响,非理性定价引起的存贷款利率变动尤其是向上变动,影响企业、银行和居民的交易策略,最终引发信用风险。

(三)引发流动性风险

银行业庞大的资金规模使该行业成为流动性风险的潜在主体,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媒介所提供的资金借贷服务,实际上是流动性实现的关键。由于盈利性、安全性与流动性的负相关性,非理性定价行为引发的如前所述的盈利风险、信用风险等都有可能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增加。

四、政策建议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各银行金融机构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个别机构会产生非理性定价行为,而产生的原因,部分源于银行自身经营状况,部分受利率定价环境所影响。因此,减少银行非理性定价行为可从加强利率市场监管、提高行业自律约束、提升行业定价能力入手。

(一)加强利率市场监管

人民银行、银监局应对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进行必要的监督指导,组织金融机构定期交流定价工作,认真学习行业自律机制相关文件政策,防止扰乱区域定价秩序的行为出现,并且建立明确的奖惩体系。一是产品创新许可管理。加大对合理定价金融机构产品创新支持和开放力度,限制非理性行为金融机构产品创新或新兴业务的准入,如同业存单、大额存单、三方支付牌照、个人征信等方面。二是执行差异化存款保险费率。利用保险成本的增加对金融机构的定价行为进行约束,避免银行金融机构粗放式发展。三是将非理性定价行为作为定性指标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中,使对该行为的处置更有针对性。

(二)提高行业自律约束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银行自主定价能力较弱,由银行机构自发组成的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能在较大程度上引导银行理性定价,避免银行因定价技术不完善、对市场信息捕捉不全面等因素导致的定价偏离情况发生,依次对成员机构挂牌利率执行、各期限利率的实际操作、产品宣传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巡查,确保成员间具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赋予自律机制明确的窗口指导职能,强化成员机构自律意识,共同维护定价秩序。

(三)提升行业内部定价能力

一是加快推广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等定价管理系统,FTP 作为银行各类金融产品的定价基础,不仅能实现精细化定价管理,也能强化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的准确性。二是增强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定价基准作用。以建设统一的货币市场为目标,提高Shibor与国债利率、央票利率的相关性,同时进一步扩大以Shibor为定价基准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利率衍生品定价,提高Shibor的市场敏感性和认知度。

参考文献

[1]肖欣荣,吴永刚.美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J].國际金融,2011,01.

[2]潘小明.美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研究[J].金融论坛,2014,02.

[3]张东奎.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存款市场化定价
本刊2020年36卷第12期版权页定价勘误
追回挪走的存款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生命的存款
基于分层Copula的CDS定价研究
帮爸爸定价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自主定价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