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的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发展分析

2017-04-20郑艺

时代金融 2017年9期
关键词:产业转移物流

【摘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设立促进了皖江区域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是国家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皖江城市带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区域物流的发展,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指出发展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 产业转移 物流

一、引言

2010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复,全国首个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战略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正式出台,示范区范围包括合肥、芜湖、池州、滁州、宣城、马鞍山、铜陵、安庆8市全境以及六安市的舒城县和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标志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皖江城市带有望成为东中西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强劲引擎[1]。毫无疑问,区域物流的发展将在皖江城市带建设过程中发挥着纽带的作用。首先,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安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提高全省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物流服务能力、促进全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物流业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制造业提升的空间。其次,产业转移是以低成本为导向的。作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效、专业的物流服务是皖江城市带吸引周边省份产业转移的基础性条件。然而,目前皖江地区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偏低,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发展较慢,经营主体偏分散,综合物流成本较高[2]。在此背景下,优先提升区域物流整体水平是做好区域产业转移承接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政策倾斜明显。2009年9月,安徽省政府颁布《安徽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了将省物流业发展重点项目整体列入省“861”项目投资计划,力争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安徽省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的目标。2011年,又出台了《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中小物流企业通过联盟合作创新物流服务模式,鼓励优势物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整合分散的物流设施资源,支持物流企业全面参与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安徽整体纳入长三角,并启动“三年行动计划”,依托黄金水道建立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皖江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为皖江地区物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

2.区位优势突出。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地处我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旺盛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省会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覆盖着山东、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江西、上海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皖江城市带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共生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在中部地区几大城市群中,皖江城市带不仅紧临产三角,发展基础良好,而且具有水资源、岸线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组合优势[3]。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必将为区域物流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3.科教资源丰富。合肥市作为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城市,也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和国家大科学工程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区域内拥有众多知名高等院校如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这些高校专门开设了物流方面的专业课程和实验室,为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精尖人才,已启动建设的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也覆盖这个区域。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为区域物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劣势(Weakness)

1.缺乏统一、完善的物流信息网络。信息化是衡量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的重要基础。由于受地区、部门分割的影响,皖江地区物流一直缺乏一个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这就使得地区间物流数据信息交换、共享难以有效实现,极大制约了地区间物流运作效率,提高了物流运输成本,降低了物流企业的生产效益。

2.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不足。区域内物流企业普遍规模不大,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单一,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提供高端智能化服务,再加上较为落后的物流服务理念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难以做大做强[4]。

3.区域物流一体化水平不高、缺乏协同合作。安徽物流业发展管理体制呈现出条块分割的形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商务厅、省交通厅、各地方政府等都有自己的管理领域和空间,这种管理体制与现代物流跨行业、跨区域、网络化发展特征不相容。物流经营网络不合理,部分地区有点无网,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合作意识不强,没有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也是区域内物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5]。

(三)机会(Opportunities)

1.发展区域物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应有之义。2016年10月,安徽省政府正式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修订)》,修订后的规划结合了“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提出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发展公路、铁路、水运联运和江海联运,形成外向型現代物流产业带[6],这必将增加区域物流总量、提升区域物流需求层次,给皖江城市带物流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势必会进一步增强皖江城市带承接区域产业转移的能力。

2.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增加将推升地区物流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根据安徽省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安徽省多年GDP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其中2015年,皖江示范区生产总值达到14953亿元,占安徽全省的68%,同比增长9.6%。2016年1~12月份,安徽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841.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0.3%,相比去年同期增加69.1亿元,同比增长8.9%[7];全省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355302万吨,货物周转量101766832万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87%、5.32%[8]。区域经济稳定增长、产业联动日益紧密以及相关领域投资的持续开展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从而进一步降低区域物流成本,提升区域竞争力。

(四)威胁(Threats)

1.全国物流需求增速放缓,经济进入“新常态”。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19.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速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社会物流总额为966万亿元,年均增长8.7%,增速比“十一五”时期回落12个百分点,比“十五”时期回落10个百分点。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2014年,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回落到3.35,为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显示出创造单位GDP所需的物流规模有所下降,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可能已进入回落区间。这势必会大大增加区域物流发展的不确定性,给未来区域物流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2.省内及周边省区竞争激烈。一方面安徽省为承接产业转移,需要集中精力发展示范区内物流,提升区内物流业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同时又不能忽视省内其它区域物流的发展,这就容易顾此失彼;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各城市群均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战略,并出台了促进本地区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加之皖江地区物流服务能力与长三角相比有较大差距,以上因素叠加势必会影响地区物流业发展效果[9]。

三、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发展应注意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通过SWOT分析显示,皖江城市带区域物流发展的优势多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区域物流水平整体提升空间很大。但区域物流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也亟待去解决,如政策落实问题、区域物流与产业转移衔接问题、区域物流智能化水平低、缺乏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区域环境保护问题等都是发展皖江城市带物流业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为更好、更快地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物流业发展,在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区域物流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深化落实好相关政策,统一部署、扎实推进,不断完善地区物流业发展的规则制度,用系统化思维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切实保障各环节参与者的合理利益[10]。加快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与预警机制,加强对物流细分子行业的引导,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二)紧密结合区域经济产业动向,着力提升区域物流服务能力

作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排头兵”,皖江城市带发展物流产业必须与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向相配合,物流产业发展的模式应与产业转移的空间布局和结构相适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修订)》提出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战略,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传统产业提升和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这就要求区域物流服务能力必须跟上产业调整的步伐[11]。

(三)发展“智慧物流”,打造“互联网+物流”新业态

作为制造业大省的安徽,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难以有效沟通、流通环节过多、标准不统一,致使流通成本过高是制约全省物流业和制造业有效联动的重要瓶颈。此外,人工、场地、交通等一系列成本的上涨也给传统物流业带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2]。在此背景下,“智慧物流”为行业提供了提速增效的解决方案——将最新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业运输、仓储、配送、快递等基本环节,实现智慧物流信息化、智能化、系统自动化的运作模式[13]。互联网、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为“智慧物流”的开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物流中心,打造区域物流龙头企业

皖江地区物流园区比较分散,规模较小,集聚性不强,发育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需要统筹规划建设好若干综合性、专业性物流园区,如合肥空港物流园区等,进而形成全国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此外,还须重点培养一批对行业有相当影响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引进等方式逐步发展壮大,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14]。

(五)注重区域环境保护,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

物流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增加空气中的细微颗粒(PM2.5)、对植被耕地的破坏等,如何在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既发挥好物流产业的优势,又不牺牲环境是管理层必须深入考虑的问题[15]。为此,修订后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就提出了“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承接产业转移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R].2010.

[2]汪涛,汪传雷,胡梦文.基于SWOT-PEST矩阵的安徽农产品物流竞争力提升策略分析[J].物流技术,2015,(9):19-23.

[3]程晓丽.产业转移背景下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模型[J].池州学院学报,2012(6):65-68.

[4]毕学成,胡庆十,毕学进.皖江城市带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构建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2,(6):74-79.

[5]孟丽,潘理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3):107-111.

[6]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修订)解读[EB/OL].(2016-11-29)[2017-02-01].http://xxgk.ah.gov.cn/UserData/DocHtml/731/2016/11/29/272495815378.html.

[7]安徽省交通运输厅.2016年1-12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EB/OL].(2017-01-19)[2017-02-02].http://xxgk.ahjt.gov.cn:8090/ xxgkweb/blue/showView.jsp.unit=002986280&newid=74438.

[8]安徽省交通运输厅.2016年1-12月安徽公路水路运输完成情况[EB/OL].(2017-01-19)[2017-02-02].http://xxgk.ahjt.gov.cn:8090/ xxgkweb/blue/showView.jsp·unit=002986280&newid=74441.

[9]邓琪.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物流产业竞争力分析[J].物流技术,2011(30):17-18.

[10]方大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SWOT辯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10):53-58.

[11]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修订)的通知[EB/OL].(2016-11-29)[2017-02-01].http://xxgk.ah.gov.cn/UserData/DocHtml/731/2016/11/

29/272495815377.html.

[12]乐烨.互联网+时代智慧物流的应用及前景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0):19-20.

[13]高宁,倪立明.物联网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37-38,40.

[14]闫静静,刘洒,高中雅.皖江城市带发展现代物流业的SWOT分析[J].物流技术,2015,(15):13-15.

[15]皖江城市带对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提升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6):93-97.

作者简介:郑艺(1990-),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

猜你喜欢

产业转移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及关键问题研究
多方支持推动物流行业“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