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用水户协会工作机制探析
2017-04-20刘玉德
刘玉德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建设节水型农业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文章认为,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势在必行,不仅事关农村水利的发展,事关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更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农民用水户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關键词:用水户;协会;机制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9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之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农村和农业用水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建设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势在必行。这就需要全社会参与,需要政府行为作为引导,实施经济手段、规范法律,给予政策支持、舆论引导,多管齐下。
众所周知,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广大的农村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漫灌用水方式,水量耗费大,有效利用率低,效益不高,节水潜力大。加之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用水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不少地方连续出现用水荒,水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设节水型社会成为必然,而节水的重点是农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节水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自然顺理成章。作为新生事物,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事关农村水利的发展,事关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农民用水户的切身利益,事关新农村建设。
1 建立健全用水节水规章制度
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遵章办事。这是做好用水、节水的关键所在。基层水利主管部门要做好引导和指导职能,积极引导农民用水户认识到节水的意义,积极开展水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水权,建立总量控制下的新型用水模式,组建用水者协会,形成用水户参与下的水资源高效利用运行机制,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利主管部门因地制宜,做好试点,引导协助试点村用水户广泛讨论,集思广益,制定出《用水户协会章程》、《机井管理制度》、《用水奖惩制度》、《水权交易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且成立协会组织机构,确定会长、会员职责和义务,制定水价,收缴水费,落实对水利设施的维修和管理,分配水量,协调处理用水矛盾。
2 做好计量,合理收费
水利主管部门引导和指导用水户要遵循国家农田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农田灌溉实行节约用水、定额管理,逐步推行超定额用水累计加价制度,指导农民用水协会为水利设施安装计量设施,根据本村实际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实行浮动定额奖惩的竞争节水制度,按照每轮次同等作物实际灌溉总亩数和作物灌水总量,计算平均数实行奖惩,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灌溉机井上安装水表,浇地按计量收费,生活用水一户一表;实行考核结算制,定额用水不加价,超额用水加价收费,促进用水户节约用水。
3 控制总量,调整结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对水资源消耗实施管控,确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为此,水利主管部门要严格遵循,在试点村每户发放《水权证》,明确每户用水总量,使用水户清楚定额,清楚超用要加价收费,使他们珍惜自己的水权,更合理地调配用水、少用水多浇地、更加注重经济效益,改变单一种植结构,增加耗水少、收效好的作物种植;用水户可以把节约的水,在协会登记交易,价格由协会监督转让,增加经济收入,从而调动更多群众调整种植结构。
4 问题与思考
实施节水管理,建立节水型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也要看到,这并非靠单一的一个村集体和一个用水协会所能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能力薄弱。应当看到,现在的农民还不富裕,村集体经济薄弱,以至于农民投资进行工程改造的能力不足,直接结果就是田间工程配套差、破损难以得到及时修复,计量设施缺乏,直接制约协会的发展;协会本身缺乏正常的运行经费,运转困难;协会管理人员素质还不高,协会运行有待规范;协会缺乏有一定经济能力与无私奉献的带头人;用水户协会缺乏相关的法律支撑,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力不强。要想真正实现节水型农业,实现农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认真对待上述问题,大力扶持农民用水协会,采取有效措施,立足长远,做好以下工作:为民着想,提高农民认识。坚持农民利益为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调动农民积极性,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投入,提高节水技术,政府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协会组织,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规范运作。严格按照协会章程和管理制度办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本着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坚持群众自治;确保农民收入。要以农民增收增效为目的,极为农民提供灌溉技术指导,做好墒情预报和灌溉预报,为农民提供生产管理中的技术。
建设节水型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基层水利主管部门要认真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和引导农民用水协会,为农民用水者协会发展提供保障,使他们在用水、节水工作中能够会管理、善经营,从而确保我国农村长期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