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理课堂的德育渗透

2017-04-20郁秀燕

祖国 2017年4期
关键词:保护环境德育素养

郁秀燕

摘要:地理课堂上的德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了地理知识后,通过知识来提高自身素养,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不要一味的进行自己的讲,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改变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地理课堂 德育渗透

德育教育就是指我们的教育者根据社会和个人的需要结合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自己积极得到消化吸收,养成一定的素养的教育活动。高中的地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文化和品德修养相统一的一门课程,把文化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关系处理得当之后,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和身体、心理素质,同时更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达到新课标要求的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现实课堂上的德育教育的问题

由于考试的指挥棒存在,在当前的地理课堂中尤其是高中课堂上,我們的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非常重视,而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的重视程度却达不到课表要求,只能实现教书而不能育人。主要表现就是一方面,在上课时,广大教师往往采用的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教学的内容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这样只能让学生学会书本上基础知识,但是去不能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学中应就某一问题向同学们提问,听取学生的看法,并进行讲解和点评,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在的地理教育却没有做到这一点;另一方面,学校管理层面上,对于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要求也没有到位,或者根本就没有要求,不能体现新课标,往往是只看成绩来评定教师的业绩,这样就导致了广大教师为了迎合考试,为了完成所谓的计划,只是对地理知识进行灌输,而从来不考虑学生地理知识的素养。

二、加强地理课堂上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从课堂的教学内容上入手

新课标实行以来,课标对德育教育的实施也有明确的要求,地理学科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都能巧妙的把德育的内容渗透进来,我们在教学时就要努力挖掘课本知识中蕴含的人文知识。例如,课本在安排“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时,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我们可以在讲课时可以从我国的人口总量、国家的总资源及经济发展的形式,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的资源短缺的事实,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开采资源对于经济和我们的环境影响,通过经济与环境关系,让学生悟出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样一个可行的可持续向发展的理念。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认识到了我国需要发展经济,需要开采资源,但同时有需要保护环境,并且不能浪费资源,从国家层面再过渡到个人层面,通过资源紧张,来对学生提要求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节约,培养自己的保护环境的意识。这样的教学就避免的整堂课的知识的填鸭,通过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关注问题的意识,增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情怀。

(二)通过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使命感

我们的教学是应当时刻关注国情,关注时事热点,尤其是环境与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达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各种形式的德育渗透,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地球上物质资源的宝贵,环境的保护的重要性,地理景观的美妙,环境变化的层次,以及最终要保护人类的家园的使命。

(三)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科技的进步,不仅是对工业有影响,对我们的教学同样有着重大影响,课堂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技术进入课堂,多媒体器材在地理教学中的应有,就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再加上我们教师精心准备的课件,将我国大好的河山,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给人以既直观有形象的感觉,把地理课堂变成了一辆满载学生的旅游列车,同学们坐着车看着祖国的河流,山脉等地貌,对他们的特征也就一目了然了。尤其是一些关于地方的风土人情,光凭嘴说有时是很苍白无力的,这是我们可以把记录片放给学生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体验,自然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再配上教师这个学识渊博的导游,加以深情的讲解,这样就能达到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丰富教学的内容的目标,让学生能够更迅速有效的接受枯燥的地理知识,并形成人文素养。

(四)采取互动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地理课堂上的德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了地理知识后,通过知识来提高自身素养,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不要一味的进行自己的讲,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通过交流,发现学生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改变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讲述“河流”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关于河流的污染问题,以及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让学生看到我国水源的现状不仅少,最主要人们不知道保护,人为的破坏,好多的生活垃圾和污水的排放,使原本清洁的河流水源变得污浊,变得不能为人类服务,人们最终失去了河流,教师层层引导,解析让大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呼吁大家首先节约用水,节约能源,其次重要的是要保护水源不受污染,保护河流就是保护环境,保护环境就是热爱祖国,就是保护自己,就是为社会服务,就是为社会在做贡献,所以即使在困难也要做,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

(五)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设置就是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达到很快的让学生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呢不仅能够实现学生的触景生情的,而且还能适时地进行德育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情趣,例如在讲述“民族风情”时,我们就可播放关于各个民族特征的视频、图片等,通过视频让学生很快的对各个民族的服装特点,民族习惯等产生最直观的印象,提高他们对这些知识兴趣,激发他们了解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的欲望,从而积极的学习地理知识。这样做即教给了他们地理知识,又促进了学生德育的发展,还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地理教育是一门人文的教育,是高中学校教育版图的重要图块,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不仅仅能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认识国家的地貌,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祖国的自豪之情。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热爱祖国的热情,还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形成优秀人格,为个人和国家的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莒南县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保护环境德育素养
保护环境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保护环境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