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介入 有效引导
2017-04-20居秋霞
居秋霞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明确提出:“儿童是以游戏为生活的,我们应当给幼儿充分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完美的游戏生活。”指南大力推进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等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关键词: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策略
幼儿的年龄小,经验有限,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为了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使幼儿想玩、会玩、爱玩,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把握时机,适时介入,并掌握必要的策略,在支持中引导。那么,教师何时介入游戏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是一个关键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简单谈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和策略。
一、当游戏不能满足幼儿愿望时
在自选游戏中,幼儿有时受规则、场地的限制,不能每次都满足游戏愿望。他们必须在不影响别人游戏的前提下,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行为,设法满足自己的愿望。比如,在游戏中,天天小朋友在自选游戏中连续两次遭到同伴的拒绝,他选建构区,人满了;他又去表演区,同伴告诉他“我们的人已经够了”。天天感到很无奈,此时教师见他两次都没有实现游戏愿望,就对他说:“天天,来,我们一起看故事表演,好吗?”在教师的邀请下,天天坐了下来,观看表演。表演的幼儿没有任何道具,教师故意摇摇头,说:“台上的小演员如果带上头饰,估计表演会更精彩了。”此时,坐在旁边的天天马上说:“老师,我去美工区做几个头饰吧,下次我来演,一定能演得比他们好。”教师表示支持:“这个主意不错,下次我一定来看你的表演!”在教师的鼓励下,天天来到了人数不多的美术区,认认真真地制作起小动物头饰来。
天天是个个性强、聪明能干的孩子,刚开始他两次遭到同伴的拒绝,按其个性,可能会控制不住情绪,与别人发生冲突。因此教师一开始就以和善的态度关注他,并寻找机会稳定他的情绪。在教师的引导下,他能自己提出新的游戏内容,说明教师的指导是得当的。
二、当游戏遇到困难幼儿求助时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游戏过程,不要干预过多。但是,如果幼儿遇到困难主动求助时,教师要给予帮助。一般来说,幼儿对游戏区出现的新游戏材料较敏感,也乐意尝试,但由于不会玩,好奇心便会打折,甚至转移目标,离开游戏。如益智区新增了一套动物卡片,有几个幼儿想玩,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玩,摆弄了一会儿就离开了。思思没有走,她继续坐在桌边,将卡片翻来覆去琢磨,过了一会儿,她主动询问:“老师,这怎么玩呢?”教师告诉她说:“这套小动物卡片有好多玩法,我们一起先来玩找家禽的游戏好吗!”于是教师和思思两个人玩起来。教师抽出一张小狗的卡片说:“这不是家禽,因为家禽是有两只脚、有翅膀的动物,而且是家养的。”接下来轮到思思抽了,她抽出了一张小牛卡片看着老师,老师说:“它也不是。”教师抽出小鱼卡片后故意说:“鱼家里可以养,它是家禽吗?”思思立即回应道:“鱼不是家禽,它没有两只脚和翅膀。”可见,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家禽知识,对动物卡片产生了兴趣。在思思的带动下同伴们也喜欢上了玩动物卡片的游戏,慢慢地他们还探索出了更多新的玩法。
在游戏中,幼儿常常会遇到困难,如果教师马上介入,则剥夺了幼儿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权利,也不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但如果一味地等待幼儿自己解决,幼儿会失去探索兴趣,因而教师要把握介入的“度”。
三、当游戏出现不安全因素时
游戏常因场地、用具或内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给幼儿带来不安全因素。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倾向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游戏,帮助他们了解这样做的危险性。比如,户外体育游戏中,两名幼儿你一拳我一拳地互相挥拳,一不小心会碰到对方。教师发现后就问他们怎么回事,两人说他们在玩拳击比赛。教师了解情况后,为了不挫伤幼儿的游戏积极性,同时又为了阻止发生危险,说:“拳击运动员都有一双手套和头盔,你们这样没有手套和头盔会很危险。”“可是我们想当拳击运动员啊。”此时,教师灵机一动,说: “我有个办法,能不能用报纸、橡皮筋扎双手套呢?谁的手套破了,就算输,你们看行不行?”“行,可是报纸手套一会儿就会破的呀,怎么办呢?”其中一名幼儿提出了疑问。另一名幼儿马上回应他:“那我们要保护好手套,不要用力打,也不要打在对方身上,手套就不会破了。”教师及时肯定了那位幼儿:“说得有道理,我们的拳击比赛和别人不一樣,既安全,又能看出谁的本领大,本领大的运动员是不会让手套打破的。”当游戏中出现不安全因素时,教师必须对游戏进行干预,否则不仅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也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但是对于这一类游戏的介入也需要教师的机智,在满足幼儿游戏欲望的同时,让游戏顺利开展,保护幼儿的安全。
总之,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决策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要对幼儿尊重、理解、包容,适时地介入游戏中,采用灵活有效的策略,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