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当今高校教育现状关于本科教育改革的分析与建议

2017-04-20宋喆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教育技术

宋喆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一批又一批的新时代大学生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流砥柱,为社会的方方面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社会生源的逐年递增,各层次的高校招生体系发生了改变,教育资源、体制、成效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期许,进而导致了技能型人才缺少,学术性的人才水平欠缺,高校毕业生不能很好地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继而不能缩短从培养期到贡献期的时间,导致就业困难等现象。为此我校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内蒙古工业大学大学教育改革调查组针对这个问题对本校的本科生做了大量的问卷調查,现严格根据此数据做出了基于当今高校教育现状关于本科教育改革的分析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改革;本科教育;教育技术;高校考试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大学学习方面、就业方面、教育改革方面,自由阐述五个方面涵盖了大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现从教育技术和高校考试层面展开本人的观点。

1.教育技术的分析和改革建议

1.1教育技术的分析

教育经历了PC时代的数字化教育、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化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泛在化教育,现在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的个性化教育,视频将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传统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网上课堂只是把教育教学转换为视频,通过网络传播,使学生异地学习,只是学习内容的网络化和跨地域化。

未来大部分的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者,而不是知识的讲授者。数据在网上自动整合和跳转,向学生推送学校信息和建议。学生可以和其他学习者交流互动,寻求有效帮助。

1.2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实施了以下改革措施

1.2.1个性化差异化教学

大四第七学期的课程全部作为选修课,设置的门数和种类更加多样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自由选择其中的4-5门课,选修够最低学分要求,对最高学分不进行限制,鼓励多选。

1.2.2化解学生学习时间和地域限制的矛盾

学习方式改革,利用大数据技术,借助网络,将课程教学视频根据教学安排,上传网络,使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自由安排学习时间,这对于在外培训工作的学生,十分方便。对于校内考研和学习的学生,也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1.2.3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学生必须要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学时,每次课安排有课前测试,课后测试及作业。学生的课程成绩由学习的所有各阶段的所有成绩汇总而成,所以学生必须重视和认真对待每次的学习、测试和作业。

1.2.4师生互动交流,角色转变

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方式多样,可以通过线上论坛讨论答疑,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的便捷,建立课程QQ群或微信群,进行交流。教师将作业、要求、提醒等信息及时发布网络和交流群中,引导督促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

2.关于高校考试模式现状调查与改革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人才的认识和要求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也在与时俱进。

2.1关于高校考试模式现状调查

考试作为保障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同样需要“适时而变”做出调整,然而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的考试内容主要局限于教材、课本,注重对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理解、推测能力忽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1.1考试内容涵盖面窄,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考试内容涵盖面窄严重挫伤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探索学科前沿理论动态的积极性,致使学生的知识储备陈旧化、知识结构简单化。

通过表中数据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当代大学生已经认识到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知识的操作运用能力。并且开始关注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对现行考试提出了改革的要求。

2.1.2考试方式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学习状况

考试目的、内容、方式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部分紧密联系。而当下高校考试方式却呈现出经验性操作氛围浓厚,科学化、规范性程度低;考试形式单一,开放性考试少;口试、实做少等特征,成为制约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

从统计结果来看,呈现出两个特征:一是注重考试的多样性;二是强调考试的发展性。同时表达了学生对考试方式应注重考查和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强烈愿望。这也是我们在考试方式实践改革中应重视的。

2.1.3考试过程的单向性,抑制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现行的高校考试在考试结果的处理上普遍存在着“重评定、轻反馈”的问题,使考试应有的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加强考试的反馈促进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学生新的要求。

通过表中数据我们得知关于考试结果的处理上有65.4%的学生选择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评价,这反映出大学生其实是想在自己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得到老师诚恳的反馈和评价,使自己的努力和发展更有方向和针对性。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体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而对老师期望值却在下降。高校老师与学生缺乏必要的交流,这启示我们在高校考试的改革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师生之间考试的反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关于高校考试模式的建议

2.2.1.专业知识考试—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拓展和优化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量的拓展,冲破课堂、教材的限制;其次是质的深化,知识的掌握是理解推测、分析运用和问题解决为准则;最后是结构的优化,要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实现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良性互动、融合贯通与优势互补。

2.2.2.多元能力考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具有扎实宽广的知识外更强调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多元能力,这同样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更注重主动性和实践性。

2.2.3.综合素质考量—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意志、品格等应得到全面的发展,可采取综合素质考核、情景模拟考试、自我评价等。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识到高校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在改革中一定要转变考试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师生之间以平等的地位进行交流与合作,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为核心,拓展考试内容,综合运用多种考试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就业的需要。

指导老师:任慧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教育技术
保险专业本科教育:基于需求与供给的分析
以整体思维统筹卓越法律人才本科教育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中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