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管理问题研究

2017-04-20韩飞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

韩飞

前言:通过本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探索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个性特征上的差异,为有效地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增强德育实效提供有益指导。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在对独生子女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深入探寻促进独生子女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具有高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更好塑造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案描述

这是一则从网上看到的消息:几年前的十月份,大连沙河口区的一位70多岁高龄的周老太,收到了一份让她颇感无奈的快递。快递里面是她的刚上大学的孙女寄给她的一大包衣服和7双袜子,这可不是孙女孝顺给周老太的,而是孙女要奶奶帮她洗衣服。这则消息的出现,让人们在惊讶和无奈之余,对当前我国的独生子女教育产生了强烈的质疑。独生子女对于家庭的依赖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l)心理上的依赖。独生子女似乎成了长不大的一代。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本市独生子女每个周末都要回家,如果几个星期不回家,心里就会非常失落。

(2)生活上的依赖。生活中的事情由父母越姐代应被独生子女看成天经地义的事情。每年9月初大学新生报到,家长送孩子上大学己经成为校园的一大景观。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独生子女大学生都由父母送到学校,一切手续都由父母代办,甚至父母把床铺好、一切嘱咐完毕后才离开。

二、个案分析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氛围、自我培养动机均有密切联系。

(一)家庭因素

独生子女一代,普遍家庭环境较好,经济条件优越,在家庭中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的物质要求能得到充分的满足并无他人与之分享和争夺,家长用过分的爱满足他们的要求,百依百顺、过于保护。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没有挫折的体验,这会导致独生子女形成依赖性格,遇事退缩,自制能力差。在他们得到了充分的父爱和母爱的同时,也获得了较多的智力激励和发展空间,家长对其前途充满憧憬,一心只督促其学习,但对其能力、兴趣、需要方面缺乏理解,常常强迫孩子学习,这会导致独生子女缺乏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能力。独生子女们从小与成人接触机会较多、知识面较广,这些都使他们显得比较聪慧和健康。

(二)学校因素

随着“双休日”制度的实行,学生的课余时间明显增多,但学校娱乐场所、活动器材、活动技能的缺乏和娱乐形式的单调,又使过惯了“三点一线”式生活的独生子女大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文化活动。因此,有些人觉得大学生活并不像中学时想象得那样丰富多彩,而是单调、枯燥和乏味。另外,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他们学习、生活的集体成员来自不同层次的家庭,加上地区间的差异,对刚刚融入集体生活的独生子女大学生来说,要适应并融入这个集体,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将会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三)社会因素

现阶段,不仅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的产生和成长的过程有一定特殊性,他们成长的社会环境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大都出生于80年代初,当时正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这一阶段正是我国现代化过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生活力-式、价值观念、道德模式都处在不断变化中。社会的开放和传播媒介正逐步现代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在社会新旧体制、秩序、规范的并存交替和冲突的过程中,传统思想受到西方文化和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猛烈冲击,人们的思想处于一个过渡和待成熟的阶段。

三、對策建议

(一)教师要言传身教

学校在注重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应加强教师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通过他们传授相关知识给学生,还要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引导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傲到以下三点:

(l)敬业。敬业是教师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敬业的教师,会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自己的义务,努力将工作做好,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从而在学生面前树立模范形象。

(2)勤业。勤业就是勤奋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这是尽职尽责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展现,也是生命价值在平凡、点滴的具体事务中实现的惟一途径。

(3)精业。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当代的独生子女大学生,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言教不如身教,一个教师的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会影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强弱。

(二)创新生活实践教育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为了使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并加强“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应开设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亮点。我们应考虑提出基于生活能力培养为基础的高校教育课程内容,从而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为他们面临的现实生活和即将面临的未来生活做好充分准备。

(三)开展社会实践教育

要充分发挥集体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并从中注意分析独生子女大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及其价值观念,作到有针对性地对其加以引导,使独生子女大学生从中提高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塑造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能力,增强自我管理的愿望和动机,从而在社会化过程中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体系。

结论

我国自1979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一度受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些独生子女在性格和行为上表现出了某种特异性,人们对独生子女的前途十分担忧,并有过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说法,认为独生子女是“小太阳”,担优他们成为“被宠坏的一代”,无法托起明日的世界。近年来,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加,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争论。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客观地总结了当今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个性品质、人际关系、学习与生活、教育管理及社会适应力方面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并从中剖析影响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家庭、学校、社会因素,阐明了独生子女大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研究的必要性,指出了目前高校在独生子女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般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特别是创新教育课程内容,生活实践教育策略的提出具有创新和实际意义,从而促进整个大学生群体更快、更好、更全面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阮阳,刘莎. 当前中国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Z2)

[2]王亦戎. 搞好独生子女教育的几点建议[J]. 时代教育. 2007(27)

[3]王强.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研究[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

[4]霍庆. 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应充当的角色[J]. 中华家教. 2009(05)

[5]李小坪. 为什么不要赞美孩子漂亮[J]. 好家长. 2008 (Z1)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政协委员提议独生子女带薪休假照顾父母
生活感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