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学生自主自学能力优化探析
2017-04-20肖福褒
肖福褒
(临泽县第一中学,甘肃 临泽 734200)
摘 要: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学校教育提出更严峻的课题,那就是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学生自主自学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主自学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自学习惯;强化学生自主自学的基础训练。
关键词: 语文学科 自主自学 能力优化
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文化经济日益发达,新技术、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涌现,给学校教育提出严峻的课题。那就是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
自主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是指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的基础。学生自学能力一旦形成,不仅能在校顺利完成学业,更重要的是将来步入社会,能够面对日趋复杂和竞争激烈的社会形势,不断获取日益膨胀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适应职业更高的要求和生存更好的需要。
然而,在現今的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已经习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倾向于将自己置于课堂学习的被动地位,不会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体,不是学习的主人,而是学习的奴隶。“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思维发展,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乃至所有学科的教学都是如此。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教书育人,将知识传播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自学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主自学的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科是学生掌握必要知识和进行有效实践的工具性学科,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思想是行动的指路明灯,也是学生形成自主自学意识的根基,面对改革,教师只有先明确方向,更新教学观念,才能引导学生强化自主自学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主自学的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生存的主题报告中警呼:“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不仅没有上过大学的人要获得成功需要自学,即使是大学毕业生,甚至硕士、博士,要有所成就,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也必须不断自学。学习能力是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护照。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主要表现为驾驭知识和信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因此,全民化和终身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
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德国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因此,语文自主自学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学生对语文的强烈兴趣。”无数事实证明,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主动、积极,从心理学的角度说,积极主动会使人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会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
三、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的习惯
习惯是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对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不断地重复或练习,逐渐养成并巩固下来的一些好的行为方式或动作倾向。
培根说:习惯是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什么?那就是学生自主预习,自主质疑,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合作,自主完成作业,自主反思,自主创新的新课标要求的语文学习习惯。
无数实践证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就会成为一种不可估量的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意识,在持续的训练和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四、创设学生自主自学的活动环境
环境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个性、能力发展上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活动环境是学生的潜力得以开发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质疑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更多的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创造活动环境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使教育指令、外来知识内化为新的知识能量、自主自学能力。
1.让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依据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实际,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参与学习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求知、自己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2.给学生质疑的机会。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大力提倡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采用设问、制造悬念、演示、辩论等方法让学生寻找出疑点,大胆质疑。
3.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学习舞台,让学生居于活动的中心地位,如画画,歌唱,举办记者会、辩论赛、打擂台、课本剧表演等活动都是学生喜爱的。
另外,强化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自主意愿,建立符合学生发展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小组中,给每个学生自由表达见解的机会。科学引導每一位学生发挥己所之长互补他人之短,使每个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这样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就会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便得到提高。
五、强化学生自主自学的基础训练
语文基础训练途径多范围广,但听、说、读、写相关的教学活动则是最基本的训练形式。这种训练形式承担着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和熏陶情感等任务,是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语言、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主旨、感受表达方式、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而精心设计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策略之一。实践证明,有效的语文基础训练能克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无效劳动及其带来的副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听、说、读、写训练要循序渐进,灵活多样,重点突出,更要科学合理。“听”、“说”的教学过程,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与想象力等智力品质,训练时要使学生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思维内容和思维方式,学会在交谈时观言察色,控制讲话的语脉、重点和语速;培养学生在说话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提高说话效率;可以让学生听清并记住对方讲话的内容,有重点地复述或讲解;促使学生在说话时,能展开想象,能有一些新的想法,不断丰富讲话的内容……
训练时应该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内容,有计划地安排训练时间,并有一定的措施检查学生的训练效果,使“听”、“说”训练落到实处。
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有关读与写的训练是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编写教材的。出于弱化知识系统的考虑,读写训练点作为知识与能力的一个方面出现在教材中,用来帮助教师强化学生的读写训练。教师可通过每一篇教材特点设计训练点,训练时应注意立足专题课文内容,把大小读写训练点混合编排,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元化的训练点的教学,可以采取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重点展开、反复练习的方式。最后,在学生学完每单元后,教师组织学生将自我发现、读写体会进行交流。交流内容不做限定,可以是来自文本的点滴个性体验,也可以是超越文本,更广阔、更深入范围的阅读经验思考。
培养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我相信只要语文教师转变观念,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自主学习,那么学生自主自学的能力定会形成,学生持续学习和未来发展的技能会终身受用,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一定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崔峦.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2(03):1-6.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