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7-04-20刘芳
刘芳
摘 要:当今社会,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学数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措施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是人的本质特性,同时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创新教育则是基础教育阶段中的教育实践,其目的在于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我国当前正推行素质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无疑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对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创新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实施顺应了各方面的要求。小学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是重要的基础课程,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实践性强的学科特点。若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应立足于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全新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与基础。对一个人而言,具有创新思维也就意味着能够独立思考,不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之前,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一,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人在思考时往往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很难发现一些问题。如果逆向思维能力强,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平时无法轻易发现的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在课堂上经常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第二,运用纵横联系法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例如,在教授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出一道例题:1/3+1/6=?1/3+1/6+1/12=?1/3+1/6+1/12+1/24=?给出例题之后,先让学生思考以上算术式有什么规律,之后再让学生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第三,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思考问题的角度往往决定了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果思考问题的角度多样化,则解决问题也会有多种方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多触角、全方位地探索问题,形成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这种方式,逐渐优化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的主体性张扬的最高表现,具有创新意识的人,其行为也会与众不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目标之一,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则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笔者认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愉悦、友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打破常规,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具体而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给每位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勇敢提问或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学生在教学中表现出求异思维,教师应大力表扬并倡导其他学生向其学习。例如,在计算“4+4+4+2”时,学生有多种计算方法:①4+4+4+2=8+6;②4+4+4+2=4×3+2;③4+4+4+2=2×7。教师首先让学生表述这样计算的理由,之后再让所有学生思考哪种算法比较好,理由是什么。通过这种方式来交换思路,促使创新思想在学生心中萌芽。
三、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对学生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与交流,交换不同的思路。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完善,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例如,在学习“认识鐘表”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分组,并进行三次小组合作。第一次合作学习的内容为:给每位学生发放一个空白的钟面,让学生在钟面上画上刻度,之后让学生在组内介绍钟面,说出钟面类型,并评价钟面是否画错,如果画错则予以更正。第二次合作学习的内容为:让学生拨动时针、分针、秒针,说出时钟所指示的时间,弄清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关系,大格与小格的关系。第三次合作学习的内容为:学生展开想象,共同设计未来的时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很快掌握“时、分”的相关知识,发展创新能力。
四、结语
创新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创新教育,积极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璠.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读书文摘,2016(6).
[2]古丽努尔·吾斯曼.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赤子(中旬),2014(4).
[3]王新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29).
[4]苏秋香.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学周刊,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