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多媒体上好音乐课
2017-04-20张晓娟
张晓娟
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衡量教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科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而且能激发学生主动、自由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素质教育;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学生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机遇,教师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那么怎样才能使远程教育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也不再是负担。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保证。
京剧是国粹,值得我们发扬光大,但是因为难学、难唱,学生没有兴趣,就连教师也认为难学、难唱,一到教学京剧时就一晃而过,甚至跳过不讲。但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效果就会截然不同。人教版十一册第六课就有《迎来春色换人间》《打虎上山》和《智斗》,它们分别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和《沙家浜》的选段。为了上好这一内容,笔者课前收集了相应的影视资,选取精彩片段放给学生看。因为有故事情节,又是战争题材,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出现和课本内容吻合的音乐时,笔者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要求边听音乐边看教材,然后再反复一遍。原来要耗三课时以上的内容,笔者用两课时就解决了,而且效果很好!
二、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乐理知识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难点。利用音乐课件进行音乐知识教学,可使音乐理论知识更为直观,从而完成“突重化难”的任务。如讲滑音,传统音乐教学中更多的是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很难理解,而预先利用控制器制作出滑音,在上课时进行播放,让学生对滑音这个概念有了从文字到音响的统一认识。欣赏音乐一般没有歌词,学生难以体会音乐形象,若用多媒体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如欣赏钢琴曲《保卫黄河》时,运用多媒体把黄河惊涛骇浪的情景展现出来,将音乐情感与艺术形象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运用多媒体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鼓励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音乐资料,丰富课外音乐知识。比如人教版十一册第八课的“音乐活动”第3题是“音乐擂台——我国民歌知多少”,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不拘形式的收集要求,结果,多数学生上网查找、下载了与我国56个民族有关的民歌资料,同时也较为全面地了解了各民族的文化、民间习俗、民间舞蹈、声乐、器乐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既提高了艺术素养,又培养了动手操作的综合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人教版十二册第八课后的“听听音乐”内容为《黄果树瀑布》,教材上除了二十几个字和一副黄果树瀑布图外,没有其他内容。为了上好这一内容,笔者上网下载了宋祖英演唱的《黄果树瀑布》视频,课堂教学时用DVD放给学生欣赏。这一部分的任务学生欣赏就可以,但学生认为瀑布景色很美、歌曲很好听,希望能学习这首歌曲。因为之前没有准备,笔者灵机一动要求学生一起学唱,并提出“看看有没有人比老师学得更快”。有了想超越教师的学习动力,学生学得非常认真,半节课的时间学生就都学会了,速度之快是笔者没有想到的,笔者为他们的认真而感动,更为这节课的学习效果而欣慰!
四、巧用多媒体,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中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忽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即“各科教学均要适时贯穿思想品德教育”,音乐教学同样如此。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呢?找准切入点是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适时地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受到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如人教版第七册第二课《国歌》,就有“欣赏合唱歌曲《歌唱祖国》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笔者选取了电影《国歌》的片段:国旗下,英雄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勇往直前……学生一个个变得肃然起敬,教室顿时鸦雀无声。笔者提问:“国旗和红领巾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经过讨论,学生很快明白:国旗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学生在充分认知歌曲的同时又接受了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能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弥补课堂教學的不足,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视野,更好地发挥音乐课的德育功能,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