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区开放背景下的道路通行效果评估分析

2017-04-20陶茜赵燕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7年6期

陶茜+++赵燕

摘 要 随着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生活的新常态,新都市主义下成熟的社区制因其“窄路密网”的特质,在取消了社区与外界分隔的同时,实现了内部道路公共化的道路贡献。本文针对社区制下小区开放、内部道路公共化的问题,利用小波模糊神经网络模等方法,分类别考察“窄路多网”方案的具体实施效果,从而提出城市交通管理方面的政策优化建议。

关键词 小区开放 窄路多网 小波模糊神经网络模型 MATLAB

中图分类号:U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3-000-03

近几年,我国的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为了进一步缓解我国的土地资源紧缺现状,我们可以尝试打开已经建设完成的住宅小区或单位大院。这样就能有效提升城市道路通畅性,实现城市道路的合理布局,促进不同道路网的正常交通,不断提升道路的使用率。通过不断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性,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城市道路的通畅性,小区的开放问题是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对封闭式和开放式小区的交通分析

(一)封闭式小区交通分析

封闭式小区建成时间已久,道路系统通常只为该区域内的人群提供服务,一般道路层次单一,主次不明确,内部道路布置形式呈封闭的树状或环状,主干路直接与出入口相连。由于一些小区建设时间较长,建设时考虑不够充分,没有全面考虑到日后的停车与行人之间的矛盾,小区内部的道路设置不合理,上下班高峰期时容易造成小区内部的交通拥堵问题。即使是一些近期建造的小区也有一部分采取的是封闭模式,小区的出口和入口处非常容易发生交通拥堵,进而影响过往车辆正常行驶,影响附近的正常交通。

(二)开放式小区交通分析

开放式小区的形成使得城市从“居民小区”转变为“居住街区”,这种城市内部规划设计模式,不仅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还拥有较为合理的设计格局,最为重要的就是全面考虑了城市交通现状及交通占地规模需求等。这种模式能够结合道路交通实际需求更加合理的计算出小区的占地比例,从而有效提升小区道路的通畅性,功能混合的布局方式,高效利用的城市资源,多元平衡的交通方式等特点。开放、独立的社区细胞,其路网呈现出“窄路多网”的特性,社区和街道没有边界、互相融合,大大拓展了通行道路的可选择性。

二、建立小波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小区道路交通进行分析

模型的建立--小波模糊神经网络模型(WFNN-Wavelet Fuzzy Neural Network)

(一)基于WFNN的预测模型

该模型分为四层,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主要通过三个不同的神经元进行网络输入,在输入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预测路段及交通流信息进行神经网络的输入操作,在某路段 时段的预测流量可表示为:

(三)交叉与变异

影响遗传算法的两个主要因素就是交叉和变异,这样能够把优秀的因素遗传给下一代,并且经过不断的遗传进化,使目标函数值逐渐变为0,最后获取交通流的运作分布结果。

由上述可知,国内城市住宅小区现行状态造成了交通拥堵,小区附近交通流拥挤。小区封闭不仅破坏了城市道路网之间的联系,而且,降低支网路的条数。而且,小区开放可以减缓周围道路负荷量、加快运营速度和通行能力,减少出行路上耽误的时间,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

三、基于前述定量分析的结果,为我国相关部门推行小区开放提出合理化建议

对于开放式小区,社区道路即作为城市道路的一部分,贯穿于社区之间,具有基本的城市道路功能,社区内部道路承担着小区内部与外部交通,并具有一定功能的道路形式。

通过对封闭式、开放式小区的分析,并根据建立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小区在两种狀态下的道路交通状况,体现出小区开放可以减缓周围道路负荷量、加快运营速度和通行能力,减少出行路上耽误的时间,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

根据以上研究及结论,对于道路通行,从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两方面来考虑如下:

(一)城市规划的角度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对于已建好将要改变成开放式小区的封闭式小区,要根据内外环境判断该小区是否适宜改变,对于尚未建设的开放性小区,应当合理规划。

其次,在选定的开放小区准备开放时,要关注其主要出入口和主干道的位置,在提高道路使用率的同时,避免无效绕行。

再次,由于多数小区存在车位不足现象,晚上小区道路上停满了车,仅能容一辆车单行,遇到会车就容易造成交通堵塞,或者导致车辆无法通行,造成小区内部交通阻碍。一旦小区围墙打开,在市区,尤其是市中心地区,势必造成停车的混乱现象,对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在保障居民停车的同时,多设计零时停车位。

最后,绿化生态环境同样影响开放性小区。进出小区车流量的明显增加,带来汽车排放污染物量的增加、噪音污染,造成小区环境遭到破坏,影响小区居民的正常生活水平。可以设置繁忙道路与居民活动区的边界;在道路两侧多种植绿色植被,加装水雾喷洒除尘设备等。

积极采用单行道路方式组织交通。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二)交通管理的角度

首先,加强进出社区的通行管理,例如交叉路口的信号管制;用“小环岛”代替“大十字路口”,加快车辆通过速度;设置必要的单行线路等。

其次,在道路上设置各种设施、设定道路管理措施来控制车流,控制车辆性行驶数量,限制车速、安放减速带等等,用以保证小区居民的人身安全用,在维持良好的交通秩序的同时,也解决了社区道路的安全问题。

再次,控制进出车辆,并对车辆类型进行限制,允许使用新能源车辆进出,限制其他类型车辆的数目,较少汽车污染物在小区内部的排放,保护小区内部环境。并规划车辆在小区内行驶的路线,尽量远离居民居住区,较少对居民的影响。通过对小区内部道路的管理规划,降低机动车对居民生活质量及环境的负效应,改变行人与非机动车环境,以达到交通安全,保护环境的理想状态。以保证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保护社区内部绿色生态。

最后,要控制车辆进出通行的时间,例如:对于半小时内通过小区的车辆免费,对超过半小时以上的车辆实行阶梯型收费;休息时间禁止驶入等。

参考文献:

[1] 唐杰,孙达妮.建设“开放式小区”的利与弊[J].浙江,2016.

[2] 黎云路,王超.城市规划和人口密度:城市交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2013.

[3] 邵俊倩.基于小波模糊神经网络的实时交通流预测[J].绥化,2016.

[4] 李向朋.城市交通拥堵对策---封闭型小区交通开放研究[J].长沙,2014.

[5] 朱怿.从“居住小区”到“居住街道”---城市内部住宅规划设计模型探析[J].天津,2006.

[6] 秦葛.城市封闭式居住小区规划模式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协调性研究[J].2010.

[7] 张磊.次年交往的街区式住区交通设计初探[J].2009.

[8] 中国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