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慕课学习看网络时代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2017-04-20赵海亮
赵海亮
【摘要】本文从网络时代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分析慕课学习者的使用与满足现状,思考慕课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能更好的促进慕课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理论;慕课;个性化学习
一、使用与满足理论及其发展
“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对这一理论的研究源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的一些代表性的学者,例如H.赫卓格、B.R.贝雷尔森、麦奎尔等人,他们分别对人们使用广播媒介、印刷媒介、电视媒介的行为及其心理动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人们接触到的媒介,例如广播、报纸、电视、书籍等等,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最终接触媒介都是由于该媒介能够满足自身一定的需求才进行的。这些基本需求大致分为四种,即信息需求、娱乐需求、社会关系需求和精神心理需求。
以上的研究表明了受众的特定需求和个人的性格、兴趣、心理等个人因素的有关。但是,施拉姆在他的研究中进一步发现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还受到诸多的社会条件的制约。包括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社会地位、价值观、群体归属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等。如果受众在现实中的一些“欲求”无法得到满足,他们就会“逃向”幻想的世界来寻求一种代替的满足。而大众传媒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世界。1974年,传播学家卡兹发表了《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一文,其中他将媒介的接触行为概括为“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这一过程。1977年,日本学者竹内郁郎对该模式做了若干补充,增加了实际接触行为发生的两个条件,媒介接触的可能性和基于以往媒介接触经验形成的媒介印象,同时认为接触行为的结果,无论需求得到满足与否,都将影响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使用与满足”理论第一次将受众放在大众传播的中心地位,改变了过去认为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这一理论的出现体现出在受众这一领域中由传者本位转移到受者本位。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的媒介接触动机以及这些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正如麦奎尔等指出的,它“不是研究传媒对人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让我们研究人们通过传媒做了些什么”。该理论将是否满足受众的需求作为衡量传播效果的基本标准,有利于发挥受众自身的能动作用,增强传播的效果。当然,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过分强调受众本身,以及虽然指出了受众的能动性,但是这种能动性却极为有限,仅仅限于对媒介所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接触”者一范围内,无法反映出受众作为社会实践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二、网絡时代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1、网络时代打破了传者和受者二者间的界限
大众传媒时代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以电视为例,当它播放节目时,受众只能被动的去选择观看,电视自身无法实时得知受众的感受,只能提前对受众的需求进行调查尽可能的制作一些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网络时代,受众可以随时观看电视节目,例如一些在线直播的体育赛事,受众也可以在网上实时发表自己的感受,通过发帖,评论,转载等方式对传者进行及时的反馈,受众和传者一样同时具备了发布信息的能力。
2、网络时代为受众提供了多样化需求的内容
大众传媒时代的每一种媒介只能提供单一的内容,而在网络时代,只要在可以使用互联网的任何地方,在线就可以看到难以计数的网络信息,并且这些内容的类型多样,有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等,并且这些内容之间还可以相互融合,有利于调动受众多方面的感官。网络传播让受众作为实践主体的传播需求和作为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慕课学习者“使用与满足”现状
1、慕课的概念
慕课一词是英文MOOC的音译,MOOC是由四个单词的首字母所组成的,即Massive、Online、Opening、Coursera。将其连起来可翻译为,大规模在线开放性的课程。
2、慕课学习者的特点
慕课平台兴起于国外,近年来在国内引发了它的一股热潮。这是因为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通过注册后就可以学习一门或者几门课程。网络时代的发展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多样化的选择和诸多的便利条件,能够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需求。慕课学习者在此背景下的“使用与满足”形式也呈现出类型多样的特点。
(1)学习时间、地点的灵活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事先制定好教学时间表,学生们只能按照学校教务部门安排的课表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去上课,而慕课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点,它使得学习者可以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可以通过电脑,手机,Ipad等诸多的移动终端设备提前下载好视频或者在有wifi覆盖的地区就可以自由的进行学习,满足了学习者对学习时间和空间的个性化需求。
(2)学习内容的丰富性
世界著名的三大慕课平台有Coursera、edx、Udacity,国内也有众多知名的慕课平台,例如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中国大学mooc、果壳网、网易公开课等等,这些慕课平台对于学习者完全免费,而且包含的课程类别多样,门数众多。同时也融合了多种渠道的知识内容,例如可以提供报纸、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介所能提供的信息。由于网络突破了传统媒介版面的限制,这也使得慕课平台可以提供给学习者更多的超链接,便于学习者去了解更多相关联的信息。
虽然近几年慕课在中国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是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慕课在我国仍在起步阶段,大部分学生从来没有使用过慕课这一学习平台,还有部分学生并没有听说过慕课这种平台。大学生得知慕课平台的途径大致分为以下几类:网上浏览、同学或朋友介绍、老师推荐、还有其他等几方面。从慕课学习者使用的慕课平台来看,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果壳网和coursera。此外,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使用慕课的原因是为了感受世界名校教师的授课以及想要通过慕课的学习来开阔眼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也再次证明了慕课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在使用慕课平台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
四、慕课学习的不足以及建议
1、慕课学习的不足之处
(1)互动性不足
慕课平台上的课程大都是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学习者在学习课件时只能够被动的去接受老师单方面的讲授,对于一些不懂的问题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当学习者停下来思考某个问题时,老师却并不会停止讲授,二者学习的时实状态存在不一致的情形,此外学生有问题时也无法及时向老师进行提问并获得解答,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足,这一方面仍需要多方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2)学习的监督作用弱
慕课的学习都是在网上在线进行,它往往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否则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网上海量性信息资源的干扰,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例如热播的电影,正在直播的体育赛事,微博、微信、QQ等即时性的聊天工具的干扰。离开了课堂上老师的监督,同学间的激励,如果学习者自身缺乏自控力很容易导致学习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平台建设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学习者需要在网上进行视频学习,完成课堂讨论及课后作业。除此以外,学习者之间无法获得更多的交流途径,为众多的学习者构建一个社交平台讨论区十分必要,这一方面需要不断加以改进。
2、对于更好的满足慕课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建议
按照“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慕课学习者在慕课平台上得到学习的满足过程有下面的一系列环节,学习者在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下,紧接着联系自身對慕课这一事物的印象对从它中学习满怀期待,在这种期待下寻找特定的慕课平台开始具体的学习活动,最后看学习者自身的学习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为了更好的促进慕课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笔者初步建议应采取一下改进的措施。
首先,专业人士应该加强对慕课平台各方面功能的改进,例如进一步完善平台讨论区、注重收集慕课学习者们提出的使用建议和意见,努力和学习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使平台更好的为学习者服务。
其次,由于慕课平台提供的课程十分丰富,对于学习者来说要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内容产生一定的困难,慕课平台服务者应该将各种课程门类进行精细化的划分,以便学习者尽快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资源。此外,不同的慕课平台上课程资源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学习者自身需要去仔细斟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完成课堂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同老师和其它在线的慕课学习者的交流,努力想办法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高校中应该向学生们加强对于慕课知识的宣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开设关于慕课学习和研究的通识选修课程,并成立相关的慕课研究部门,从而更好的促进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利用好这一新颖的教育资源,努力满足网络时代下高校学生们不同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165,168,169.
[2] 陈燕华. “使用与满足”理论与科学的受众研究去向[J]. 东南传播, 2006(10).
[3] 方婷云. 李金城. 元茂兵. 大学生对慕课的认知与应用调查[J]. 东南传播, 2015(12).
[4] 包小婷. 移动网络时代“使用与满足”视域下的个性化学习[J]. 中国成人教育, 2015.
[5] 易 然. 新媒体视域下“适用于满足”理论的发展[J]. 华中人文论丛, 201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