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2017-04-20吴英娟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借助启发和探究相结合的基本方式能够对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继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效能。基于此,启发和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大量使用,将会促使师生关系走向和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并最终实现化学综合教学水准的提升。
关键词:“启发—探究”;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便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模式体系中学生应具有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问题探究的同时,能够主动获得问题解决的基本方式和技能,让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启发—探究”教学模式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概念最早由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和思想家孔子提出,“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在教育理念的开展过程中极为重视因材施教理念的使用,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开展日常学习。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起源二十上世纪五十年代,其由美国哲学家杜威提出。杜威认为科学的教育方式不但需要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更需要形成科学的问题研究方式。“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通常是以充分启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并通过大量探究方式促使学生找寻到问题的答案或者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该教学模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充分奠定和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的主体地位,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确保学生找寻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日常学习过程中。而启发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更加注重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的分析和思考,继而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实现活跃的学习氛围。
二、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情况
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教学水准的评价依然是借助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一唯一标准进行考核,而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也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受到上述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教师对于化学实验并不重视,甚至认为其可有可无。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仅仅重视某一部分实验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相关内容,该种教学方式使得开放式教学模式演变为“填鸭式”教育,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都极为不利。
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化学实验更多的是通过教师所设定的实验模式进行实验。该方式极大程度上已经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固化,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受到极大地限制,最终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缺失。另外,高中学习阶段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张,从而极大地压缩了化学实验学习的时间,对化学实验教学也产生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三、“启发—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基本策略
“启发—探究”教学模式是高中化学素质教育对于化学课堂教育开展的基础性要求,更是素质教学理念的重要表现。该教学模式是以素质教育大范围开展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借助该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基本素养。
1.对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应用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倘若学生只能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却没有形成应有的学习能力,将会使得化学学习的基本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加深研究和探索,充分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譬如,在铜元素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直观实验的方式促使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对铜元素的基本性质形成更加深入的了解,但是此时的化学教学过程并没有真正结束,其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确探究的基本意义。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化学资料的搜集,并通过相关讨论和假设明确实验教学的基本步骤。此外,在保证高中化学教学基本安全的基础上,化学实验必须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只需要进行指导。当实验结束之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针对所做实验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反思,继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有效培养。
2.通过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基于此,在全新教学模式下针对师生之间的关系提出新的要求。具体而言,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主要有以下两种优势:一是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能够顺利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该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向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确保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继而提升化学教学的基本水准。
(2)充分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在“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过程中,核心工作便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之后的化学教学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学习本身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形成科学的教学体系,继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铜元素性质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故事导入的基本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根据实验的基本现象向学生提问,启发学生根据自身所学知识深入了解铜元素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有效提升高中化学实验学习的基本质量。
3.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
对于任何教学模式来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必须形成明确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确保教学的基本效果。“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主导地位主要展现在以下方面:教师先完成实验原理的讲解,之后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理解,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形成具有一定开放性和科学性的问题。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进行纠正,在实验结束之后,学生应当根据自身在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总结形成相关结论。该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较为重视,在此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结论通常比教师单纯,形成的记忆结论更为有效。自主式学习方式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产生的禁锢作用,继而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素养。
“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我国,因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仅仅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此外,因为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教育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对于“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正常应用产生了极大地限制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模式的应用极为有限。但是,针对学生自身科学素养的培养,“启发—探究”式教学模式始终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翠娥.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索[J].高考(综合版),2015(11).
[2]李 芬.“启发—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考试周刊,2013(98).
吴英娟(1979—),女,江西上饶人,高中化学教师,中学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化学教育。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