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能力源于教师的适当放权

2017-04-20杨永山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建构情感思维

杨永山

摘 要:新视角下的小学课堂,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利、空间和自由,让学生的思维、情感都得到提高。教师应该适当放权,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守护者、建设者和创造者。

关键词:自主;联想;求异;迁移

关于自主,法国当代思想家茨维坦·托多罗夫阐述得很深刻,即针对外部强加标准的解放运动和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新标准的建构运动。自主是自己选择的新标准,那么我们应该注重独学、独自思考和自主探索。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反思、自我调整。新视角下的小学课堂,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权利,更多的空间和更多的自由,让学生的思维、情感和心灵都得到滋养和提高。在课堂上注重知识的联想、迁移、求异等,也许能更快地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一、自主之一:“联想”不可或缺

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学生的联想能力不可或缺,正所谓“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心能到达”。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联想包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古到今、由内到外等。教师要引领学生“浮想联翩”,并以此建构自己的生活、情感、思想和观念。引导学生联想的课堂是有弹性、有张力的,并具有无限延伸发展的可能。

例如,在教学《游园不值》中“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扣”字时,联想贾岛“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中“敲”字的由来;教学《月球之谜》时,联想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联想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开启了师生心灵的大门,比传统意义上的单线条阅读更为绚丽多姿,也更能激活学生的心灵和情感。

教师对教学前的规划、教育细节的把握要“细”,要深入学生学习的核心地带,如此才能给学生创造联想的时机与可能。特别是语文教学,往往一个词语就连带起不少词群、句群和意象群,甚至连带起一个故事、一种文化、一种情致。既然窗里窗外都是语文,都是“泉眼、小鸟、诗歌”,那么,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联想的翅膀翱翔在语文广袤的田野上。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视野是广阔的,收获也是沉甸甸的。

二、自主之二:“迁移”不可或缺

“一个教师若任由自我长期处于休眠状态,不仅会让自己陷入止步不前的窠臼,而且会让学生陷入人云亦云的泥淖”。但如何从“休眠状态”中醒来,如何从“窠臼、泥淖”中跳出,则需要教师敢于坚守,善于创新。教师要充分放权,处理好“扶”和“放”的关系,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

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奇怪的大石头》,主人公李四光就是一个提问题的高手,一个善于自我设疑、自主反思、自主探究的人。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环节:第一,问题:第四纪冰川怎么只带来了一块大石头呢?第二,图片:第四紀冰川、唐古拉山冰川、北极冰川等资料。第三,辩论:“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说明李四光是个什么样的人?

课程学习都强调举三反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迁移,让学生的身心处于自主状态,随时剔除思维中固化、僵化的东西,并大面积地激活隐含其中的思维弹性,随时吸纳、消化与文本有关的所有信息。

三、自主之三:“求异”不可或缺

在新的学习视角下,教师不应追求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对于“杂音”或“不和谐音”,教师不仅不能屏蔽掉,而且要当做难得的生成性资源加以利用和开发。实践证明,剥夺学生的自主感悟、独特感悟和多元解读,他们会本能地在心里竖起一道屏障。课堂应该是多元的、自主的、灵活的,而这需要教师适当地放权:自主提问权、自由辩论权、问题反驳权……正如《博斯巴赫共识》中所说:“禁止灌输,保持争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所谓的“求异”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善待学生在学习中的“异想天开”或“旁逸斜出”,珍惜学生的自主体验和多元解读,并视之为一种教学资源;以民主的方式生成课堂教学规则,如自由交流、倾听、提问、质疑等,并对这些规则加以审视与反思;切忌一刀切、一窝蜂、一阵风,打破教师的“一言堂”或“一问堂”;不能把“行云流水”作为课堂标准,好的课堂应该在学生“磕碰”甚至是“痛苦”的时候多训练,以此拓展思维、解放头脑、提升能力;注重结果,但更注重过程,即“我们喜欢的不是成熟,而是走向成熟的过程”。

好的课堂不止步于句号和“完稿”,不拘囿于思维定式,不固守于标准答案。一节精彩的课堂一定是一个充分自主的世界,学生的心在自主,思维在自主,情感在自主。当然,这一切,取决于教师的适当放权。当自主自悟成为常态,课堂必将摇曳生姿,学生必将学得有滋有味、有情有义。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措施之一。小学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守护者、建设者和创造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华.教师:做思想的舞者和歌者[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3(5).

猜你喜欢

建构情感思维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感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台上
建构游戏玩不够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