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建构
2017-04-20冯妍
摘要:在高校中,为学生积极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建立心理的疏导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为学生建立合理科学的人文关怀和对其的心理疏导的机制是属于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就现代的观念水平来说,我们必须要从正确的人生观,和谐的校园文化等等作为出发点来进行多方位的考察,最后再加以确认和构建。
关键词: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 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一、一些相关显著的案例分析
在高校中,由于学生每天会受到来自各方各面的压力,所以其的心理承受能力会比较弱,如果在这时,学生没有得到及时的情感疏导,那么就更容易让其产生抑郁症等症状,严重的会危急到自身甚至他人的生命安全。在此方面,最为显著的案例就是2004年,在云南大学所发生的马加爵案例,马加爵杀害了自己的四名同学之后,也使得我国对大学生的情感疏导教育更加的注重起来。还有2007年震惊世界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赵承熙射杀了32人事件。这些新闻从现在来看,已经时过境迁,但是这些事件就给我们的后果以及对它的反思是不会因为时间的改变而被磨灭的。因为这些事件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他更多的伤害到了其他人的生命安全,同时这反映出了当今高校对学生人文关怀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
自从马加爵事件发生之后,一些相关的学者分析之后说,不断要求转型的中国,随着社会的整体巨变,和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冲击下,人们以前旧的价值观已经彻底的被推翻,随之而来的新的价值观又尚未建立成功,所以迷茫哦哦人们只是注意自己的生活问题,而忽略了对自己的内心变化与需求,这样日久月累的慢慢下去,大部分人们都会产生一些大大小小的心里问题。马加爵之后在其的绝命书中提起的内容中,大部分都是亲戚对自己的帮助,由此可见,马加爵的心中十分的渴望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对其的关爱。在大学生这个年龄段应该已经懂得了如何关心他人,理解他人,而不是随意的去歧视和取笑别人。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之间必须要善于坦诚相待,如果在相处当中,别人只能感受到来自于其他人的嘲笑和歧视,那么就会逐渐的使人产生怨恨,最后由怨恨升级为仇恨。马加爵事件所带给人的后果是惨重的,赵承熙所制造的后果也是恶劣的,但仔细的想想,他们俩人又有谁不是悲剧的牺牲品。认真的反思了这俩个案例,其实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缺乏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的疏导工作。
二、什么是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人文关怀中的“人文”一词最早的出现在了我国的《易经》当中,其的原文是“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这里的人文主要指的就是要重视人的文化,同时也是指在人类的社会进化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的现象统称。而所谓的“人文关怀”就是指对人类本身的生存条件和状态的关注,它主要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为内在的一个价值取向。而“心理疏导”更加注重对人的人性审视,它既不是教导,也不是指导。教导相对来说比较缺乏亲和力,而指导又听起来高高在上的感觉,所以这俩个词都不能真正的解决学生的内心心理问题。要想真正的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就必须首先要建立平等尊重的基础上,而且必须要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情感疏导和人文关怀。在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合理科学的心理疏导能使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能够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人文关怀有效的进行结合,然后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基础,充分的尊重学生的心理诉求,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以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思想教育工作的价值最大化。
三、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建立的思考
在现在这个和谐社会主义的当代,随着我国越来越注重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现思想教育的社会价值的同时,还应当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重视起来。高校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是属于一个比较系统化的工程,从观念层次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好比像是一个树,在生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肥沃的土壤,充分的水,同时还必须要阳光和雨露。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的时候必须要找到大学生真正的内在需求,然后激活出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主体性。换句话说,就是必须要充分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然后根据其每个人之间不同的差异,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服务。如果要想真正的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观点,高校还必须要从以下几个内容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第一、调研关。调研关指的是要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学生当中,要真正的做到对学生的实际问题,个性偏激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要在第一时间收集到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情况。只有拿到真实的资料,才能在以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第二,是情感关。列宁曾经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如果要想真的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建立和谐平等相处的关系。从具体来分析,也就是教师要用热爱,关怀的感情去感染大学生的内心,对一些弱势群体诚恳宽厚,不以讽刺的态度去对待,只有这样摆弄激发出其的理智道德感,最终将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第三、因材施教。在当今社会,每个学生总是富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和个性,在这时教师就必须要充分的考虑到每个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所以在对其进行人文关怀和情感疏导的时候就必须要用不同的思维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倡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发展自己。
四、结语
在构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机制时,还必须要注意加强对大学生心态的检测和评估工作,要不断的发现展问题和改善问题,逐渐找出平衡的工作机制。同时还应当注意要善于引导大学生的心态良心变化,要帮助其在逐渐的改善中达到心理和谐的状态。如果高校可以长期的这样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对其适度心理状态疏导,逐渐的就会使学生树立起更加自信的心态,以及养成坚韧不拔,珍爱生命的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任效峰.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应对策略[J].理论观察,2006,(37).
[2]周悟.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点[J].法治社会2008,(06).
[3]杨林.基于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3).
[4]胡钦太.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J].肇庆学院学报,2003,(04).
[5]戴树根.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6]唐新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8).
[7]顾春禄.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0,(05).
[8]周琼花.略论人文关怀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9]李桂凤,杨继昭,韩国新.以人为本思想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1).
(作者简介:冯妍,学历:大学本科(硕士),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职称: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