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生历史学科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4-20李琴
李琴
摘 要:中学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更是中学历史教学理论研究的必然发展方向。本文对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培养要注重的问题进行探索,希望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基础课程改革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历史学系应该通过对历史史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基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人们会已经意识到历史学科综合思维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本文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活动,从历史思维角度着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概念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没有历史思维,史学便无所谈起。历史认知过程以及历史解释系统的生成,就是历史思维发生作用的重要过程。”学者白月桥先生认为,历史思维的核心在于运用历史史料,真实、科学、具体地再现历史。于友西则认为,“历史思维的本质在于搞清楚历史是什么”。历史思维主要从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和联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以及社会问题。
历史学科思维能力是指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并预见未来的重要能力。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强调历史事实。从核心层面而言,历史学科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在历史学科思维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分类
1.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主要可以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首先,历史形象思维是学生认识历史的首要前提。一般而言,历史学科形象思维主要包括感知、想象、代入等相關心理活动。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象活动非常活跃,但往往又是不完整或者是错误的。为此,教师应该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插入相关录像资料,对经典历史进行重构和还原,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过程。当然,教师应该允许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胆想象,坚持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其次,高中阶段学生身心逐渐成熟,学生思维活动除却形象思维外,抽象思维同样越来越显著。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不同,无法用具体的形象进行思维,而是从事物抽象出来的概念、理论、规律等进行思维。从这方面而言,历史形象思维在于感知历史事实,形成历史表象。历史抽象思维则在此过程中解释历史现象本质,探索历史发展规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历史是什么”,还应该鼓励学生探索“历史为什么会这样”,让学生能够全面地、科学地判断历史问题,提升自我历史思维。
2.思维三元理论
美国耶鲁大学斯腾伯格首次提出思维三元理论,即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分析性思维主要是指分析、判断、对比、比较、评价以及检验等能力。创造性思维则包括发现、想象、生成以及假设等能力。实用性思维则涵盖实践、运用和实现等能力。与传统智力理论侧重于学业智力不同,思维三元理论不仅仅重视IQ式智力,也同时强调情境性智力。
三、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1.关注学生的思维特征
高中生身心发展的核心特征在于思维能力的增强。首先,形式思维日趋成熟,辩证思维开始发展。形式思维反映的是历史相对静止性,属于低级性质思维;辩证思维则主要反映史事的区别和联系,属于高级性质思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其次,思维独立性增强。高中生喜欢探寻事物本源,会逐渐形成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第三,创造性思维逐步形式。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
2.关注历史的学科特征
首先,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资料不等于历史本身。再现历史,处理史料,就必须对历史史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历史史料选择应该多元化,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培养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
其次,历史具备综合性特征。历史学科所包含的内容过于广泛,这使得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必然反对割裂历史、孤立史实,通过对史料进行综合性剖析来了解历史史料的相互联系。
第三,历史学科具备发展性特征。历史发展性特征要求历史学科反对静止地对待史实和概念。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培养要求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对待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个性,认识共性,解释历史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武守志.论历史思维[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56-57.
[2]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思维能力[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