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

2017-04-20顾成宜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6期
关键词:工作创新工学结合学生管理

顾成宜

摘要:“工学结合”模式就是充分的利用企业丰富的资源和实际的工作环境,结合学校的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最大化的发挥企业和社区党组织的积极作用。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对培养人才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特征,把学生的党建工作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工学结合”下带给高职高专院校的是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新途径的角度出发,解释了“工学结合”模式的具体含义和作用,进而探索了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031-02

“工学结合”的模式,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每天的任务就是在校园和教室当中活动,完成课堂老师教给学生的课堂作业。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的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学业,还要进入企业和工厂进行实习,完成实习企业的工作。所以,学生就有了双重的身份,既是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面对这种变化,就需要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做出改革和创新,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含义及特性

1.“工学结合”模式含義的理解。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是,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当中进行应用。把知识应用到与之有关的企业或者工厂当中去,通过真正的实践应用,不仅获得劳动报酬而且能够把课堂学习和工作当中的实际操作结合起来。然后再把工作当中遇到的挑战和增长的见识重新的带回到课堂上,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进一步的分析思考。通过这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可以迅速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缩短了学校教育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充分的做到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以学生未来的职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是我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2.“工学结合”模式的主要特点。第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工学结合”模式是使学校、企业及行业三个方面共同的参与进来的一种多元化的开放性的教学管理模式,它使学校的办学模式由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转向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打破了过去学校传统的关起门来办学的模式,把原来封闭式的教学,转变成了开放性的社会教育,让学生不仅在课堂和学校当中学习还可以在社会和企业工厂当中进行实践操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第二,“工学结合”模式具有社会实践性。“工学结合”模式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过程当中,让学生重新理解理论教学的内容,给予理论知识新的理解。从而实现课堂理论教学到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教学的转变。与传统教学模式当中以课堂教授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不同,“工学结合”模式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相结合,从而把教学、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三者融为一体,让学生的知识水到渠成,自然提升。第三、“工学结合”模式具有公司对员工的约束性。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以教室为主要活动地点不同,“工学结合”模式当中,学生的活动地点由单一的学校和课堂转向了企业、工厂和车间。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

1.树立“工学结合”模式的工作理念,明确“工学结合”的工作任务。“工学结合”模式是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提高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的,在实际的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服务和提供一些保证工学结合顺利进行的工作。所以,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把传统的学生管理转变成现在的以学生服务为中心的现代学生服务管理工作。高职学生的活动地点,由原来的校园为主转为了工厂、企业和社会为主,相应的学校在学生的管理工作方面也应该由传统的单一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转变成,由学校和企业合作,相互配合的方式。所以,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要树立起学校和企业协作共赢和开放合作的理念,从而正确的处理好学生的问题。

2.做好学生实习前的动员工作,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带头作用。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和企业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要打好这基础性的“第一步”。学生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对身份的转变,不仅有身体上的执行还有心理上的接受。在学生走出校园之前,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和实习动员教育。通过给学生讲解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比如:实习企业的公司文化、基本的规章制度、企业概况等,从而使学生能够迅速的融入到新的环境当中去,也使对工学结合这种模式进行了解和认识。所以,要给学生上好这最后的一堂课。誓师大会这个形式就是给学生上好最后一课的最好形式,它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誓师大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和动员教育,让学生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和找准自己的位置,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实习状态。

3.感染公司的企业文化,提高学生自身素养。让学生感受到公司的企业文化,从而提高自身的整体素养,认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培养学生,不仅让学生学会理论知识的学以致用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还可以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影响学生整体素养的就是公司中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公司整体运行的精神导向,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它是整个企业的核心,它是把企业所有员工粘合在一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对整体实习进行全程跟踪评价,对学生进行期末的考核评分。学生离开校园到企业工作,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对教学成果的要求却是变得更高了。学生的管理不能是像在放羊,对学生撒手不管,放任学生自由散漫。新的管理模式下对学生的管理应该是像在放风筝,学生可以自由的飞翔,但是,不管飞的多远,老师和学校都应该紧紧握住学生背后的线。那么如何牵好学生背后的线呢?这就要求老师和学校根据学生的表现制定出详细的考核评价机制。比如说在学生平时的工作态度方面,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出勤率、工作时的责任心、工作时的状态和实习时的表现给学生打相应的合理分数。

三、总结

“工学结合”的培养人才的模式,是对人才培养方式和方法上的一次重大的变革。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更加的注重实践性、效果性也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相应的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的管理上也随着培养方式的转变而进行转变,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面对高职高专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挑战,学校、老师和社会企业不畏艰难和困苦,面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高职学生的管理工作上提出了新的改革和创新。相信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之后,一定能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契合,合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节拍,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良,唐志红.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成人教育,2010,10(2):22-23.

[2]郑国凤.“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探讨[J].成人教育,2010,35(3):52-53.

[3]李鑫,李磊.新媒体在“工学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2):47-48.

[4]谭家德.中职学校“工学结合”学生工作行为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3):46-47.

猜你喜欢

工作创新工学结合学生管理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媒体融合下广播电台编辑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