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习得理论对商务汉语课程的教学启示

2017-04-20韩金玲

东方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启示

韩金玲

摘要: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学科主要研究目标是描述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解释第二语言习得的特征等。研究涉及语言学习者的内在特征、语言学习的外在表现以及语言学习环境的相关理论。1981年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第二语言习得模式,他全面系统地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他的若干具有影响力的二语习得理论模式的启发下,本文将充分地利用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模式和规律,探究与分析泰国留学生商务汉语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总结出对商务汉语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商务汉语;启示

20世纪60年代末,国外部分语言学家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进行深入地探究。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上世纪80年代编写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代表作---《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在书中Krashen提出了五个假说,分别为:习得与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自然顺序假设(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这五种假说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克拉申的“学习”与“习得”假说

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通过两种方式获得语言能力:一种是通过“习得”的方式,另一种使通过“学习”的方式。所谓“习得”是指一种潜意识获得语言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身处目的语的语言环境之中,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习得了该目的语的语言规则。而“学习”是指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语言知识学习的过程,学习者通过有意识地学习来获取新的语言技能。

2、自然顺序假说

卡拉申认为不论是成年的语言学习者,还是幼儿语言学习者,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第二语言习得,他们在自然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一定会按照可预测的顺序来习得相关的语法知识,有些语法知识习得较早,而有些语法知识则习得比较晚。

3、监控假说

克拉申认为通过学习的方式而获取语言技能的学习者们,他们在输出第二语言时,所学得的第二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语言知识会在他们的头脑之中形成一套监察机制,这套监察机制负责检测他们在输出的语言的过程中,是否按照第二语言正确的语言规则来输出的。

4、输入假说

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者在输入新的语言知识时,必须在学习者可以接受的知识范围之内进行新知识的输入,这就是“输入假说”。“输入假说”要求在输入新的语言知识时,一定要按照“i+1”的原则来输入,在原来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之上,提供在学习者现有知识水平以上的有略微难度的新知识。提供一些超出学习者预期的新知识。只有输入超出他们预期的新知识,才能让学习者发现自己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仍然有空缺。新知识的新鲜感,也会不断刺激学习者产生持续不断的学习热情。

5、情感过滤假说

克拉申认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情感因素的影响,他提出“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假说”涉及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焦虑等感情因素。学习者在情感因素的作用下,会对学习第二语言的态度和学习效果产生相應的影响,会阻止或促进第二语言习得的进度。

二、目前高校商务汉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中泰贸易领域的快速发展,泰国的商业贸易公司对精通商务汉语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商务汉语课程也随之成为了热门的学习领域,国内外各大高校及教育机构开始相继地推出了针对不同学习需求和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的商务汉语教学课程。但是目前的国内外高校及教育机构开设的商务汉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虽然商务汉语这门课程作为国内高校留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商务汉语的动机都是为了将来更好的与中国人进行商贸往来,促进两国经济的友好发展。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学习商务汉语课程的热情不够强烈,动机也不够明确。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商务汉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各种问题,比如:(1)商务汉语课程的词汇比较商业化,需要真实的商业文化环境来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学生在课堂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相关商业知识,但是他们课后却不能使用所学到这些商务汉语知识来进行交流沟通,商务汉语课程的教学被局限在教室之中,学生们缺少使用商务汉语知识来进行实践的机会;(2)学习者对与商务知识的渴望,并不止满足于汉语专业商务方向有限的专业知识,而是希望能学到更多且更为实用的商务专业知识;(3)商务汉语是一门以专门教授商务汉语交际的语言课,而不是一门专门教授经贸知识的专业课程。教师在教授商务汉语课程到时候容易陷入就词论词,过多地讲授专业词汇和商业知识的怪圈,从而忽略了在商务汉语课程中必须遵循讲授经贸知识要为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所服务,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的交际技能的原则。(4)商务汉语课程是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课程,商务词汇具有专业性、语体风格庄重文雅。所以学习者在学习商务词汇和商务知识时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学习者容易在苦难面前出现信心缺失和厌学情绪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的情绪会影响学生们学习商务汉语的热情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商务汉语课程还存在教材更新滞后的问题,商贸经济发展迅速,原有的商务汉语教材内容不够新颖、新生的商务汉语词汇和句型在原有的商务汉语教材中都无法找到,教材当中的部分编写内容已经不符合实际商务交流的需要;师资水平方面,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缺少商务贸易方面的知识储备,非专业的商务知识在对学生的商务汉语教学中无法进行准确地、专业化的指导,或指导指导效果无法达到预期。商务汉语的课堂教学除了要教授学生商务汉语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使用中式思维、学会根据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来进行商务交际。但是在实际的商务教学中却缺少对学生思维模式和文化观念的引导。

三、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对商务汉语教学的一些启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研究,在国内外的语言教学中得到了不断推广和应用。对改变各大高校以及教育机构的商务汉语课程教学现状也有很多启发:

1、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输入的质量

商务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当注重把握好课堂语言输入的质和量。Krashen认为,对于初学者而言,教学难度一定要由浅入深,如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大量接收到不理解的知识输入,这样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根据Krashen的观点,输入应遵循“i+1”的规则。教师在教授新的语言知识时,语言输入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知识点讲解与操练要做到难易适中。既不要等同于学生的水平,从而使学生失去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又不要太超出学生水平。让学生对新知识望而生畏,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中应当保持“i+1”的适度输入原则。“商务汉语具有作为一门与商务活动紧密相关的专门用途汉语,它的基本内容围绕贸易、投资等各种经济、商务和社会活动展开,涉及经济、管理、法律、外交、媒体、社交等多领域,实践性使其重要的特征。”(沈庶英)根据Krashen提出的“i+1”的规则,商务汉语在实践教学中也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初级阶段的商务汉语课程应该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实用的商务汉语和商务专业知识,让学生们先初步了解中国的商务文化特征,通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务体验,让学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有基本的了解。比如:商店购物、市场讨价还价、银行货币兑换、酒店投宿、民航购票、网上购物、介绍旅游路线等可实操的校内真实场景进行语言的操练。中级阶段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再提高难度,增设商务文化方面的知识。结合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参观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为会议订餐、考查开发区、做产品用户意见调查、向顾客解释产品说明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状况。当学生在掌握中级商务知识的情况下,再增加实践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参与媒体商讨广告、到税务局咨询相关税务知识,主持业务洽谈会,或者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学习制作草拟合同、设计企业策划书、设计产品宣传广告、汇报工作等商务环节等。通过这样循序渐进地增加学习商务知识的难度,才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

2、发挥“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应当把有意识的“学习”与无意识的“习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学习过程。因此,商务汉语课程应该通过“学习”与“习得”两种途径: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无意识地习得第二语言的交际能力。

在日常的商务汉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属于有意识地学习商务汉语语言规则和语言形式的学习模式。但是学习语言规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学生学习语言规则只能起到语言监控和修正语言的作用。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提升和语言表达的流利性取决于日常交际之中无意识地操练。因此,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教学应该既重视语言规则的学习,也应该通过具体实际的语言环境下的交流活动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让语言学习者在不自不觉中将所接收的知识输入逐步转化为系统的语言体系,逐步达到熟练掌握和运用语言的目的。

在商务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真实的商务交际情景或者模拟的特定商务情景来,让学生们在具体的商务情境下进行操练。通过形式多样地操练,提高学生们理解、记忆相应的商务场景下运用汉语知识的能力。

3、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情感因素,降低情感过滤。

Krashen认为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对习得机制没有影响,但情感因素仍然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产生阻碍或促进大脑语言习得的作用。他把情感因素分为三类:(1)动力:学习动力强、动机明确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习得的语言知识更多;(2)自信心:对自己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有信心的学生习得语言知识更多;(3)焦虑程度:学习过程中学习焦虑程度低的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就更高,所以学习效果更加好。成人的情感过滤能力比儿童强,所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语言的输入效果没有儿童好。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一种情感过滤较低的环境,排除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心理障碍,降低情感过滤的程度。对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留学生而言,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积极度,降低留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感情过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能否正确使用课堂评价语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引导学生保持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和谐友好、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受到较低的情感过滤。对于学习困难或者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不应在课堂上随意批评学生,应该多给予学生肯定、鼓励的评价。

综上所述,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理论对商务汉语教学事业有很大的启迪作用。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師,我们应该不断深入学习第二语言学习理论,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促进学习者学习商务汉语课程的能力。将“学习”和“习得”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加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循序渐进地增加语言知识输入的难度;努力消除影响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焦虑因素,逐步提高学习者的商务汉语交际能力及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顺利进入商务贸易公司工作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伟娟.克拉申输入假说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2.第6期

[2]肖云南.戴曼纯. 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J].外语界.2004.第3期

[3]朱黎航. 商务汉语的特点及教学[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第3期

[4]刘淑华.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第29卷 第6期

[5]崔鹏.杨连瑞. 第二语言习得的几种心理语言学模式[J].当代外语研究.2011.第4期

[6]杨东升.陈子骄. 商务汉语课程总设计.大庆社会科学.2009.第4期

[7]韩凤明. 泰国商务汉语教学研究[M].浙江.2012.03

[8]戴炜栋. 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J].外国语.2005.第6期

[9]沈庶英. 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商务汉语教学改革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第3期

[10]李芃. 外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理论的作用及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4卷..第2期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
国外企业融资主要监测体系、法理依据及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