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中学学生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7-04-20苏世中
苏世中
我校是一所主要面向农村的寄宿制初级中学,2014年秋季开学招生,开学以来,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下列安全事故就很有典型意义:
2014年11月,在体育活动时间,两位学生打闹,一人被摔倒在操场上,结果造成一人左腿胫腓骨骨折;同样的事情在2015年3月又发生了一起。这类事故不光造成学生家庭经济上的损失,还给双方的家庭带来了矛盾,甚至为医疗费用诉诸法庭。受害者不仅耽误了学习,还对身体造成了终生无法弥补的伤害,令人痛心。2014年12月八年级的一名男生,由于一点小小的矛盾,在午夜两点左右,被同宿舍的一名同学用利刃划伤颈部,虽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是想起来也很害怕,如果拉得再深一些,神仙也不能挽救他的生命。
2015年4月,九年级的一名学生,在同学的鼓动下,从一楼半的楼梯间窗口跳下,结果造成跟骨粉碎性骨折。该同学家庭非常困难,在学校、教师和亲戚的帮助下才做了手术,不光给自己的身体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还使家庭为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最让人痛心的事情发生在2015年5月,一名女学生在周末给父母留下遗书撒手人寰。看了她的日记我们才知道,她有这种思想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帮助。
此外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离家、离校出走。学生离家、离校出走尽管是极少数,但是影响却很大,甚至会出现连锁反应,导致其他同学效仿,增大了安全隐患概率。
笔者从事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参与了学校全部伤害事故的处理过程。事情过后笔者也进行了反思,并分析了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提醒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注意教学管理方式方法,预防此类事故的发生。
第一,学生对学校环境的陌生。我校地处县城,是聚全县之力新建的一所标准化寄宿制中学,学校校园全部进行了绿化和硬化。这和农村的校园环境有很大的区别。农村的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多数活动区域没有硬化,在那里玩耍一般不会造成伤害。但是在我们学校,学生活动的场所基本上都进行了硬化,在上面活动和玩耍,如果动作幅度过大,或者方法不当就容易造成伤害。这也提醒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加大教育力度,告诫学生注意活动方式,不在校园和操场进行危险的活动。
第二,学生的小团体思想和地域意识比较严重,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容易形成所谓的“帮派”,排斥班级的管理机构,并和班干部对立,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由于我校学生来自不同的乡镇,新入校的新生和同乡、同村的学生建立小团体,孤立其他学生,甚至打架斗殴等。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让学生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其次,班主任要针对这种情况做必要的应对措施,如座位的安排、卫生打扫、学校活动的参与等,在安排学生时做好平衡工作,使学生能尽快熟悉,快速建立起新的、和谐的同学关系。对于已经建立起来的小团体要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服,使其尽快解体,保证正常的班级秩序。
第三,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学生一旦受到某些刺激,就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使自己或他人受到严重伤害。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方面班主任要对问题学生建立档案,并隨时更新,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一旦发现学生有不正常的行为要及时跟踪、及时关注、及时干扰,避免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把学生的情况及时通报给学生家长,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此外,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疏导。
第四,家庭教育。在学生事故的处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凡是发生事故的学生,家庭教育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有必要对家长进行教育和指导,让家长知道一些必要的教育知识,避免出现要么不管,要么采取极端的打骂方式进行教育的现象。我校采取家长自愿的方式,每月举行一次家长座谈会,对家庭教育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受到了学生家长、教师、学生的普遍好评,为教育学生提供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第五,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突然性、多样性、特殊性,他们常常爱激动,乱发脾气,反抗性极强。在学校和家中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往往以极端的方式与家长、教师对抗,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针对这种情况,家长、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态度,要多和学生交流,要多给学生关爱,遇到问题要会分析、会讲解,不要在学生面前说脏话、粗话、野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能从心底里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家长一起帮助学生愉快、健康、安全地度过青春期。
总之,校园安全关系到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涉及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校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构建校园安全网络体系,加强学校安全硬件和制度建设,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让学生学会必备的安全防护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推卸的任务和职责。另外,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根据地方和学校实际编写学校安全校本课程,加强安全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能时时处处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构筑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注:本论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寄宿制中学校园安全现状分析及建立校园安全防范体系的实践探索”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6]GHB1775)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