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的儒学精神与当代发展
2017-04-20张勤刘淮
张勤++++刘淮
2016年是“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开始的一年,中国在杭州成功地兴办了“G20会议”,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在国际上获得领引地位,为世界争取和平、全国人民谋平安幸福的力量在不断增长,中华民族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迈向全面复兴与繁荣!同时,党中央提出从严治党,号召全体党员“两学一做”,即通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系列学习与活动,加强了对党章党规的认识,提高了思想觉悟,学习并用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2016年也是严肃党风党纪、反腐倡廉、落到实处、卓有成效的一年。在繁荣与挑战同时并存的大环境中,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大会开幕式上致辞,发出呼吁:“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使命、牢记职责,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同党和人民一道,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傅抱石先生曾经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样式”。儒、道、释精神在中国画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与表达,而这种精神相传,从未中断,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与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健康社会建立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理念,可以看出,在当代政治文化建设中依然保持着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并有所发展。“绘事后素”,本文就中国书画中的儒学精神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联。
儒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理念在中国画的传承中,通过艺术表现,我们发现儒家思想并不仅是道德说教与劝戒,更多是鲜活的抒情达意与审美表达,早在《尚书·尧典》中即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腔。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而苏东坡称中国画的特征是“诗画一律”。他在《文与可墨竹屏风赞》这样说:“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中国画与文人的诗情,与书法的书写性相得益彰,交融交汇,别出意象,傲然于世界艺术之林。中国画经历在文人雅士、艺术家们不同时期的倾情演绎,成就了中国绘画的一座座丰碑。
首先,以“成教化,助人伦”为主要功能的中国绘画传统。
以汉代艺术为代表,这也儒家忠孝伦理精神在绘画艺术中的第一座高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文化第一次成为最高思想权威,上升为国家哲学,写秦始皇的法家思想相比,体现了亲民仁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汉代绘画展示了“深沉博大,朴质自然”的艺术世界。汉代壁画中,大量圣贤、烈士、烈女、瑞应等题材作品表达了正义与奉献的儒家思想。《汉官》记载“郡府厅事壁,诸尹画赞,肇自建武,迄于职嘉,注其清浊进退,所谓不隐过、不虚誉,甚得述事之实。后人是瞻,足以劝惧。”主张实行仁政、德政,反对苛政、暴政,通过塑造仁君、圣贤、功臣等人物形象,褒善惩恶,这些形象也多见于画像石与画像砖。山东嘉祥氏祠等画像石中,就有伏羲、女娲、神农黄帝、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孔子等圣贤像,反映了对“克己复礼”的儒家思想的尊崇。武氏前石室《水陆攻战图》之主车桥正中,五辆属车分列两侧,与《续汉书·舆服志》完全吻合。汉代绘画对儒家伦理观念的体现也随处可见。儒家的仁学体现在政治上即为仁政,重礼制,重伦理,是道德领域崇尚的仁爱精神。“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汉画像石中忠孝题材也十分多见。在汉代“孝”是人们出仕入官的重要途径,厚葬之风与壁画盛行也使儒家孝道得以传播。如汉代绘画中常出现“董永葬父”、“闵子骞失棰”、“曾子质孝”“伯榆悲亲”等题材,手法沉重凝重,表现了对孝悌仁义思想的崇敬。对节妇义女的表彰也是伦理题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如齐义母、京师节女、无盐丑女、梁高行、秋胡妻、鲁义姑、楚真姜、李善等故事题材。“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在汉代绘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其次,中国画构图是画家的素质修养的体现,更是胸襟、气度的体现。
中国画的构图,古称“经营位置”,主要解决主题、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山水诀》“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石为起,树为承,路为转,峰为合”中国画的起、承、转、合,连绵而丰富,处理好构图,是一个画家需要重视的素质修养与专业基础功。《芥子园画谱》云“群山环抱,如君臣朝祭之势。主峰是君,群峰是臣……”于中国画理论中明确提出君君臣臣的理念,以比兴的方法,将构图的关系与人类社会关系作比较,讲究尊卑高下、主宾关系等,与儒家社会伦理关系一致。因此,中国画的构图反映了画家的素质修养。古人讲经营位置,讲上下位置、左右位置、对角位置,即占天式、占地式、中心式,又有“马一角,夏半边”之说,如齐白石特别重案头功夫,他注重学习前人的样式以作为创作素材,他年轻时,讲“大翻陈案”,经过自己的加工提炼,创“齐家样”构图,是因为他总结了民间艺术与文人画的构图总集并有所突破才有所创立。
“知白守黑”、“计白当黑”,如果说,道家对中国画影响体现在对“道”的把握上:“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傾……恒也”——早在先秦时代,老子就在《道德经》里揭示了“道”的规律,在比较与平衡中,才能获得平衡的力量,中国画构图中的欹正、揖让、主次、虚实等关系的处理,正是遵循了宇宙间的能量守衡规律,那么,“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儒家则在胸襟与气度上对中国画有着深刻的影响,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沈周的《庐山高图》,尤其是以大小李将军、荆浩、关仝、李成、范宽为代表北方山水画派得江山之助,所表现的壮丽河山,所表现的民族气概是气壮山河的。
在当代,西方构成对中国画的构图影响非常大,如白构成、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肌理构成等,这些原本适用于设计艺术的构成方式也成为中国画构图的重要元素,这虽然对中国传统构图有一定冲击,但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绘画语言。而习总书记文联第十次会议开幕式的讲话中也强调这一个史诗的时代,当代中国不缺少可歌可泣的史诗人物与事迹,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奋斗,推动我国社会发生的变革是全方位,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面对这种史诗般的变化,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而宏大的题材、丰富的故事情节,繁盛的物像,则需要统筹把握的能力并综合运用中西构图规律,如此才能更深刻地提炼生活、生动地表达生活、全景地展现生活。
第三,中国画的题材寓意往往寄托了画家的气节与祝福。
如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四君子题材寄寓了中国文人的高标风骨与气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梅之傲骨、兰之悠然、竹之坚劲、菊之淡然,四君子题材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体现了儒生自强不息、宠辱不惊的的志节。如《论语》中记载,孔赞扬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富有,曰‘苟美矣。” 这便是知足随份、克己尊礼的谦谦君子;文中还多处在阐述了“君子”的修养:“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因为儒家文人士大夫在早年都有较为深入的儒家经典学习经历,在独善其身方面都有很高的修养与很严格的自律,君子达高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尤其是文人画“以画载道”代代相承,中国画的儒家精神便得以绵延传承。又如岁寒三友题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描绘松、竹、梅的高贵品格,宋代文豪苏东坡就以松、竹、梅自勉,在艰苦的环境、不得志的人生境遇中,始终能如凌霜傲节岁寒三友保持着洁净的高尚情操。此外,又如牡丹象征富贵、水仙象征清廉、萱草宜男、石榴多子等则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此外,中国画“形神兼备”的造型论,“格物致知”的写生传统,体现了现实主义艺术观。又如中国画“绘画后素”、“随类赋彩”的色彩观,体现了古代艺术家对品质的重视远重于绘画本体以及实事求是的艺术态度等等。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儒家思想观念其实是一代代以儒生为主体的艺术家的人生信仰,其影响深远而深刻。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审美经验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儒家思想对传统中国画的审美与创作具有相当根本性的影响。近百年的文化苦旅,已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懂得文化自尊、自信和自强的重大意义。
在当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引中国画发展是当务之急。
首先,中国美术之价值取向,当以人生关怀为根本,维护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营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培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人才为创作的航向,而不应以迎合所谓“国际艺术潮流”,中国画不应成为“当代艺术”的附庸。习总书记在文联会议开幕式上关于价值取向,特别强调:“引导高尚的道德价值,摒弃廉价、无底线、无节操。文艺工作者要提高定力,耐住寂寞,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文化的繁荣不应以自私自利、世风日下为代价。习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长大会讲话时指出:“希望院士善养浩然之气,发扬我国科技界爱国奉献、淡泊名利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严格自律,在攻坚克难、崇德向善中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带动科技界乃至全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领引,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尤其是儒家文化。当代文化路线方针,依然在儒家仁政、仁爱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执行文艺政策的最高的标准,《新民主主义论》中说:“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社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文化领域中的目的。”在当代,如何处理新时期以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义与利,国家利益和个人财富,忠诚孝悌与个人价值,在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等等冲突面前,怎样选择与引导,正在文化应当关注与领引的。在当代,我们应当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精神,挖掘其有利的文化因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修身立德,自我反省、自我超越,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内涵、人文关怀、民生关怀的优秀的中国画作品来。
其三,当代中国画发展高度关注社稷民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出生活底蕴又有艺术高度的优秀作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固步自封、默默陈规,或目空一切、盲目自大,或迷失自我、茫然四顾都不是正途,只有深入社会生活、关心社会、关心百姓疾苦,了解社会的需求,读懂社会,读懂民生,读懂人的精神世界,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总之,中国画自古以来在“仁、义、礼、智、信”的儒学精神的领引下发展与完善,创造于一代代丰碑,建立了完整的与中华民族精神完美融合的审美体系、价值体系。在当代。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依然离不开儒家精神的照耀,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领引,通过道德领航、精神指引、心灵荡涤,从而为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营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人才而发挥艺术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