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 理解 尊重

2017-04-20刘乐珍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郭斜线套筒

刘乐珍

“学习故事”以幼儿自发活动为切入点,是对幼儿自发活动的叙事性观察记录。一个学习故事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注意”“识别”和“回应”。“学习故事”是一种评价儿童的方法,也是一种研究方法,最先由新西兰学前教育学者提出。

在合肥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引领下,我们也掀起深入研读“学习故事”的教研热潮,旨在引发教师对儿童观的再度思考,对幼儿园大量存在的幼儿自发活动(包括自发游戏)高度重视,改变实践中教师依然存在的急于让幼儿按自己的“期望”做事的思维惯性。通过研读,教师们联系实际进行案例分析,对“学习故事”教育理念精髓深入理解,深受启发。下面我将以研读《幼儿园大班学习故事:红黄套筒》(刊登于《幼儿教育》2016年第5期,附有视频资源)为例,与大家共同走进幼儿自发活动之中,品味“学习故事”的魅力。先对“红黄套筒”游戏做一简单介绍。

游戏材料:九宫格底板一张,5个不同粗细的红、黄套筒各一套。

游戏玩法:两名幼儿分别代表红方、黄方,轮流在九宫格的空格上摆放自己的套筒,谁先将同种颜色的3个套筒连成一线(横线、竖线、斜线均可),即获胜,并在记录纸上记录,赢满6局者为最终胜利者。

图中两位大班小朋友大黄(身穿黄色竖条衬衫)和小郭(身穿彩色横条T恤)正兴致盎然地玩着“红黄套筒”游戏,他们共玩了10局,前两局都是小郭赢了。下文中“一、发生了什么”摘录了《幼儿园大班学习故事:红黄套筒》一文中教师对幼儿自发游戏的观察记录,以及本人透过视频实录对幼儿自发活动行为的分析与感悟。

一、发生了什么

第三局观察摘录(教师的观察记录从第三局开始):大黄先摆出最粗的套筒,小郭则摆出最细的套筒。大黄随即将第二粗的套筒套在小郭最细的套筒上,小郭见状也试图将最粗的套筒套在大黄最粗的套筒上,但未成功,自言自语地说:“哦,是一样的,只能用大的。”

分析与感悟:透过教师的观察,我们可以捕捉到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学习。如文中所述,小郭试图用大黄的策略,把最粗的套筒套住大黄最粗的套筒,虽然不成功,却让他获取了对粗细的感知经验:“哦,是一样的。只能用大的。”

第四局观察摘录:大黄在斜线上取得了获胜的机会,就在大黄做记录时,小郭突然说道:“怎么每次都是你先摆呀?刚才那次是我赢了,谁赢了谁先摆。给我补上刚才那次赢的。”大黄一边整理材料一边回应:“现在补不上了,只能下次了。”

分析与感悟:透过孩子的对话“谁赢了谁先摆”,我们可以发现大班幼儿能在游戏过程中自主建立规则。

第五局观察摘录:大黄先摆出最粗的套筒,小郭将第二粗的套筒摆在中间的格子上,并且不服气地说:“看你怎么来!”接着,两入又各自在空格处摆放了一个套筒,小郭在斜线上取得了获胜的机会。……“嘿,我赢了。”看着小郭的手势,大黄恍然大晤,说:“你怎么又赢了?太帅了!”在小郭做记录时,大黄还帮助小郭整理材料。

分析与感悟:透过孩子们的行为,我们不难发现,在公平的游戏竞赛中,幼儿学会内省,学会认可同伴。大黄对小郭夸赞:“你怎么又赢了?你太帅了!”幼儿良好的社会品质着实让我们感到欣慰。

第六局观察摘录:小郭将最细的套筒摆在中间的格子上,大黄立即用最粗的套筒套在小郭的套筒上。四个来回后,大黄在斜线上取得了获胜的机会。大黄在获胜的同时还得意地说:“你想清楚了吧?”小郭着急地拍着桌子,叹了口气。

分析与感悟:透过孩子的情绪反应,我们能感受到大黄取胜后的得意以及小郭的气馁。这是自发游戏带给孩子们的真实情感体验。

第七局观察摘录:小郭在直线上取得了获胜的机会,大黄没有发现,仍按原计划摆放。小郭成功后立刻转身去记录。这时,大黄还在摆放着套筒并高兴地说:“我赢了。”他说完才发现小郭已经赢了,他遗憾地敲着桌子。

分析与感悟:透过大黄“遗憾地敲着桌子”的举动,我们可以判断大黄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是站位影响了他对套筒方位的空间判断。这是孩子的内省行为。

第八局观察摘录:大黄在斜线上取得了获胜的机会。做完记录,大黄對小郭说:“别忘了,是赢的人先摆。”见小郭按照从粗到细排列套筒的方法很特别,大黄愉快地说:“我也要像你这样放。”……

分析与感悟:透过大黄“我也要像你这样放”,可以发现幼儿同伴间的相互学习。

第九局观察摘录:大黄发现了斜线上的机会而获胜。此时的比分为5:4,大黄只要再赢一局就能胜出。

第十局观察摘录:小郭建议:“现在我们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看谁赢了,就谁先摆。”小郭伸出手准备猜拳,而大黄则淡定地回应道:“赢的人先摆。”说完便开始游戏,将最细的套筒摆在一角落的格子上,小郭用第二细的套筒套在大黄最细的套筒上。大黄获得最终的胜利。

分析与感悟:透过小郭改变游戏规则建议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以及大黄“赢的人先摆”的淡定否决,我们可以再次解读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

二、学习了什么

解读了孩子们自发游戏中的行为,我被他们的自然智慧与能力感动,对幼儿的“与生俱来的潜能”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加坚信是孩子们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总结在自发游戏“红黄套筒”中孩子的学习,两位幼儿在数学经验、心智倾向等方面都颇有收获。

(一)数学经验方面

1.感知空间方位。

九宫格的底板蕴含着多个方位,除了上中下、左中右,还含有四个不同方位的角。通过反复交锋,幼儿逐渐有意识地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空间,实现在横线、竖线、斜线“三连通”,从而提高空间感知能力。

另外,幼儿的站位也会影响观察“三连通”的结果,尤其是对斜线的观察。如小郭时常能在斜线上获胜,却容易忽略对方在斜线上对自己形成的威胁。在失败中,他们学会调整观察角度,从而积累了对空间方位的敏感性。

2.比较粗细。

游戏中,两位幼儿利用目测、重叠、排序的方式比较五种粗细不同的套筒,并逐渐学会运用“粗套细”的策略改变战术。

(二)心智傾向方面

1.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性品质。

游戏中,幼儿学会合作、沟通、协商、妥协。如,在谁先摆套筒的问题上,两位幼儿协商“谁赢谁先摆”的规则,最后一局小郭希望通过协商来改变规则,增加自己获胜的机会。在十局对战中,两位幼儿能始终遵守游戏规则。

游戏中,幼儿不仅会自己协商、制定并遵守规则,还能在对手获胜后,还能表现出大气豁达的心理品质,如真诚地肯定和赞美对方赢得“太帅了”,并友好地为对方整理材料……

2.表现出良好的学习品质。

仔细观察,在游戏中两位幼儿始终处于互相学习中,他们在不断调整中积累经验、完善经验。如,大黄发现运用小郭的“对角线”策略,获得了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小郭也尝试采取大黄“套”的方式来实现阻止对方的目的。细细品味,我们不难感受到大黄和小郭在游戏中轻松愉悦的情绪和阳光的心态,无论是输了还是赢了对方,都表现得那么友好和淡定。他们所处的心理环境是安全温馨的,表现出的学习品质是积极主动的、敢勇于探究的、乐于创造的。

三、下一步该怎么做

“学习故事”记录的是幼儿自发的积极行为,是他们天性充分绽放的时刻。作为教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依序处理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身份,给幼儿提供更加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

以下三点是教师对幼儿自发游戏行为观察分析后的回应,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首先,可以创设一些分享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将内化的经验转化为数学语言,尝试将思维过程外显,如说说粗细不同的套筒在使用的先后顺序上有什么技巧。

其次,可以针对两个幼儿的个性特点给予后续的指导。大黄比较活泼,较容易兴奋,教师可以引导他更仔细、安静地参与游戏。小郭比较仔细,但不够大胆,教师可以鼓励他果断地放上套筒,增强自信心。

再次,可让幼儿有机会与更多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同伴互动,在争论和交流中不断积累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逐渐学习从多个维度考虑问题,提高游戏的目的性。

“学习故事”引发我思考更多的是儿童观问题,幼儿园的课程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儿童为本”,还需要教师对儿童的正确认识。“观察”——“理解”——“尊重”需要一个过程,它是教师践行科学儿童观和教育观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愿我们永驻童心,与孩子们一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小郭斜线套筒
套筒灌浆连接密实性检测研究现状及展望
立体几何问题的传统解法剖析(不用向量的方法)
一起吃肉更香
一种尾架套筒自动机械锁紧机构
套筒类零件内孔精加工工艺分析
铝带、箔轧机上、卸套筒装置的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