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薇,天堂最亮的那颗星

2017-04-20李木子

中国民政 2017年6期
关键词:陈薇爱民福利院

◎ 本刊记者 李木子

◎ 本刊通讯员 杨洋

陈薇,天堂最亮的那颗星

◎ 本刊记者 李木子

◎ 本刊通讯员 杨洋

陈薇和孤残儿童在一起

相片中,陈薇正温柔地托抱着一个婴儿,她浅蓝色的外衣,像天空一样透彻,弯弯的眉眼似绽放的花朵和煦……她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儿童福利院的一名保育员,31年里,她温柔的怀抱、呵护与陪伴,让百余名孤残儿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而现在,她则化作了天堂里的一双眼睛,默默地注视着孩子们的成长。2017年1月31日,年仅49岁的她,因身患胃癌离开人世。

“孩子控”

1986年,19岁的陈薇来到儿童福利院,一开始是负责食堂的工作,那手艺“院里找不出第二个”,有个孩子就曾说过:“陈姨做的菜是‘妈妈的味道’。”

后来,陈薇当上了保育员,一颗心就完完全全地放在了孩子的身上。杨宏和陈薇相识近30年,她们是闺蜜、是知己、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记忆中,年轻时的陈薇性格开朗,爱说爱笑,让杨宏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特别爱美,喜欢穿艳色的衣服。每次新衣服上身,她总不忘在朋友面前转上一圈:“宏宏,好看不?”

陈薇更是一个“孩子控”,杨宏说:“她真的是那种聊起孩子眼睛会放光的人。”中午聚在一起吃饭,陈薇经常是眉飞色舞地和杨宏聊自己班上的孩子:“小双会站了,今天早上还吃了一个蛋黄!”“天佑能和我表演‘小手拍拍’了,你看他多聪明!”“宁宁今天帮我把尿盆拿进屋子来了,你看他多棒!”……有时,杨宏会找点话题岔过去,可很快,就又被陈薇给“唠”回来了。

31年来,陈薇对孩子的爱就浸润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在她的工作日志里,一行行娟秀的字,就像和煦的阳光,让人感到温暖。

“2016年6月7日,今天阳光明媚,稍带点风,便带着孩子们去室外晒太阳、玩滑梯,孩子自己能从台阶上一阶一阶地爬上来,还会从滑梯上滑下去,玩得很高兴,小天已经渐渐消除了陌生感,不再因到室外玩哭了。”

“2016年6月25日,玩具桥很高,而且还很窄,孩子们还很小,在玩的时候我会扶着他们,怕他们摔下来。在玩小羊过桥游戏时,我先让大班的孩子演示了一下故事内容,再让小班的孩子参与模仿故事情节,我觉得很好。”

“2016年9月23日,下午孩子们到了吃饭的时间,小双看到其他小朋友吃饭了,在一旁也着急地喊叫,示意她也想吃饭,一口一口吃得可香了。吃完的饭碗,我随手放到了地上,小天很想帮我拿起来,看我瞧他,他又放在了那。”

………

参加工作30多年来,近百名婴幼儿在陈薇的照顾抚育下健康成长,她是全院第一个获得中级护理员资格的保育员;她发明的滴管喂食法,挽救了20多名唇腭裂儿童的生命;她编撰的《婴幼儿护理操作规程》是儿童福利院多年延用的护理养育指导手册;她倡导的“拥抱孩子制度”,解决了院里工作人员少、孩子多,亲职角色不到位的问题;她提出的“周末妈妈”活动,让院里的每一名孩子都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呵护。

今天能带我回家吗?

在福利院里,每到下班时间,总会有孩子跟着陈薇“腻歪”,“陈妈妈今天你能带我回家吗?”她几乎从未拒绝过。

陈薇的家庭并不富裕,她却先后将3名弃婴带回家中抚养,其中还有两名是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重残儿童。在她的精心照顾下,一名重残儿童学会了大小便自理,一名脑瘫儿童症状减轻,还有一名从一出生就被她带在身边的孩子,现在已经成为高中班级的班长,且成绩优异。

2006年,因为家里变故,陈薇一家人只能租住在车库内的楼梯下面,晚上睡在用黑板搭的床铺,白天撤掉,连洗衣做饭的地方都没有。就这样,陈薇也没放弃院里的孩子们,同事们劝她:“你们一家人都挤在车库里,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他才多大,有我住的地方,就能给他腾出个地儿。”

薇薇刚满周岁时,便被陈薇领养回家了。有一次,陈薇领着薇薇和自己9岁的儿子蔡祥旭一起上街,走进一家儿童玩具店时,儿子要买小汽车,薇薇要买布娃娃。陈薇掏了掏兜里的钱,最后只给薇薇买了个布娃娃。儿子跺着脚哭:“你不是我的妈妈,你是薇薇的妈妈!”陈薇把儿子拉到一旁,说:“你还有爸爸、姥姥和其他亲人疼你,而薇薇是个孤儿,比你更需要妈妈的爱啊。”

今年4岁的李明宇,就曾在陈薇家幸福地住了一年多。杨宏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小明宇的样子:“重症脑瘫儿,也就几个月大小,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样子。”陈薇就把这样一个“小麻烦”带回了自己家。那段时间,陈薇上班眼圈儿都是黑的,孩子成宿的哭闹,很熬人。

一年后,杨宏再见到小明宇时都认不出来了,小家伙儿白白胖胖的,见人还会笑,那叫一个精神!

后来,单位领导考虑陈薇还有一年就退休了,担心小明宇以后会过不惯集体生活,就建议陈薇把孩子送回来。

“孩子刚送回来时,她可惦记了。”有一次杨宏值夜班,晚上7点多,她见陈薇坐着爱人的电瓶车来到了单位:“今天也不是你的班啊?”“我来取点东西……”陈薇支支吾吾说了这么一句话就上楼了。杨宏偷着瞄了一眼,发现陈薇隔着走廊的窗户,一直在看着小明宇。过了好几天,在杨宏的追问下,陈薇才承认:“那天想孩子想得睡不着觉,不看一眼,心里始终不踏实。”

希望你能接替我的工作

陈薇去世的第二天晚上,和杨爱民同屋的丽强梦见了她:“陈姨和我说她没得癌症,是误诊,这要是真的该多好。”爱民的眼泪夺眶而出:“陈姨好偏心,怎么不到我的梦里来,我也想您啊……”

爱民第一次在福利院见到陈姨时,才七八岁,瘦小的她拽着陈姨的衣襟,“陈姨,院里好多孩子都去你家吃过饭,我也想去。”“没问题,陈姨晚上就带你回去!”胖胖的陈姨爱抚地摸了摸小爱民的头,满眼的怜爱。

陈姨力气好大,一口气把小爱民背上6楼后,放下她,转身下楼再去背和爱民一样患重度小儿麻痹症的丽强。晚上睡觉,陈姨想把她和丽强都搂在自己的怀里,可爱民推开了陈姨,她还不习惯这样亲昵的动作,“没关系,在咱家,你咋舒服咋来。”

爱民喜欢听陈姨叫她“小爱”,“如果我有妈妈,妈妈也一定是这样叫我。”上初中时,陈姨担心她俩营养跟不上去,中午都要挑几样好菜送到她们的房间里,留着晚上给她俩加餐,每次还不忘在房间的小黑板上留言:“小爱、丽强,你俩要多吃点……”很多时候,爱民和丽强都是和着眼泪把饭送进嘴里,“有人宠着的感觉真好。”

爱民渐渐长大了,心事也多了起来,委屈了,她就从三楼一步步蹭到二楼找在婴幼部工作的陈姨唠唠。有时候陈姨太忙了,爱民就在一旁坐着,对她来说,只要能看见陈姨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在爱民心中,陈姨是一个特别乐观的人,她经常激励她们:“身体有了残疾,决不能再让心灵也有残疾。”

得知陈姨生病了,爱民和丽强连夜用彩色的珠子编了一个大大的平安果。曾经那个胖胖的陈姨变成了病床上虚弱的病人,爱民的眼泪涌了上来。那天,陈姨特别高兴,午饭吃得非常顺利,竟然没有呕吐。这一次见面,竟成了爱民和陈姨的永别。

2016年元旦之后,陈薇病情加重,儿子蔡祥旭特意请了长假回来陪伴母亲。意志清醒时,陈薇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没能继续照顾院里的孩子总觉得挺遗憾的,希望你能回家乡接替我的工作,代替我陪在这些孩子们身边,看着他们长大。”

猜你喜欢

陈薇爱民福利院
探讨配偶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行为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李爱民美术作品
触摸俄罗斯
陈薇 不辱使命 坚定前行
福利院的孩子
BABY,COME BACK
脑瘫私生子引发婚姻风暴
——博士跳楼
脑瘫私生子引发婚姻风暴
顾秀莲与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共度“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