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大中农场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7-04-19朱建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瓶颈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朱建峰

摘要 通过对江苏大中农场农业发展现状、发展瓶颈的调查,分析农业经济发展潜力所在,积极探索推进农业经济高效发展的管理对策,确保实现农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瓶颈;对策;江苏大中农场

中图分类号 F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259-01

“十二五”以来,江苏大中农场进入健康、快速发展阶段,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种植业在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基础上,基本实现麦稻两季的稳产高产,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作物结构和品种结构;种子产业按照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设要求,加大种子烘干、加工和仓储等硬件设施建设,坚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1 发展现状

种植业以《农业管理考核细则》《麦稻栽培技术规程》为纲领,进一步规范农业生产管理,提高稻麦单产水平;随着中心农科所功能性完善,农业科研进入新的发展平台,农业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种子经营上采取买断经营、委托育种、联合开发和销售分成等形式,与社会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1-2]。

2 发展瓶颈

一是农业是弱质产业,对气象因素依赖性较大。农业机械、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依然较弱,应对灾害能力依然不足。二是随着周边农村劳动力年龄老化、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一些对人力依赖性较强的生产项目措施实施到位程度差。三是水稻生产技术性强、农艺环节多、控制面广、难度大。尤其是水浆管理激励办法难以落实,单产突破难度大。四是管理水平不平衡性导致单位间单产、效益差异大。以近年稻麦为例,分场之间水稻单产差达1 381.5 kg/hm2,效益差达4 006.5元/hm2;大小麦单产差达949.5 kg/hm2,效益差达1 899元/hm2。

3 发展对策

3.1 稳步推进种植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

继续放大麦稻作物组合的规模效应,初步形成以麦稻轮作为主的种植结构,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坚持先试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探索农产品深度加工、新合作项目新突破,“十三五”期间,水稻原粮实现深度加工,与“碧绿”牌大米品牌相宜;大小麦依托“江淮”种子品牌,不断做大做强种子产业,力争形成增值增效的双赢态势[3-4]。

3.2 强化科学管理,促进增产增效

大小麦继续巩固“精种、扩行、降苗、调肥、保健”十字技术的实践成果,实现大小麦“双超千”目标。选准主导品种,尤其在低、高筋品种上,力求稳定几个有市场前景且有增产潜力的当家品种;严格坚持精种、扩行、降苗,推进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肥料结构,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特点,按超高产要求,对现有用肥元素作结构性调整;加强病虫测报,提高病虫草害综合防效。

水稻围绕单产求突破,在既有硬盘基质无纺布育秧技术基础上,突出抓好5个方面:一是优化品种结构。根据水稻无外销原则,按照低、中、高3个档次安排品种结构,追求产量、效益同步提升。二是根据机插水稻成穗不足、粒数减少的实际,适当提高基本苗数量,适当增加分蘖肥比重,促早分蘖成穗。三是积极探索新配方、新组合,提高施肥、防病、治虫、灭草效果。四是在农艺措施及时、准确、有效上下功夫,杜绝因水浆管理不当造成肥料流失,因劳力紧张造成施肥不及时,因机械搅拌原因造成药液浓度不匀等。五是积极推进水浆管理承包责任机制,以管理区为单位先行试点,落实产量与报酬挂钩办法,逐步积累成功经验。

3.3 以科技为引导全面增产

以科技为先导,以示范方为基础,启动一批科技项目,建立多元化现代大农业发展格局。一是继续抓好稻麦高产创建万亩丰产方建设,促进大面积平衡增产。二是积极开展稻麦高产高效竞赛活动,以点带面促进稻麦增量。三是开展水稻高产配套技术攻关研究,力争实现水稻大面积单产9 t/hm2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四是继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力求对面上生产的指导更具针对性。

3.4 抓管理、促平衡,实现平衡增产与规模增效

根据历年产量、效益分析,单位间存在明显差距,这也是发展潜力。一是加强绩效考核,年度考核优胜劣汰,对全场单产、效益末位管理区采用动态管理办法,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二是加强教育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职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三是加大经济奖励力度,对职工管理人员绩效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四是强化过程性管理,严格落实阶段性农艺措施。

3.5 积极推进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强化河道疏浚工作,中心干河是农场唯一水上运输通道,由于河窄圩高坡陡,河道淤塞严重,部分河段曾发生石头撞船造成船漏粮湿返岸摊晒事件,建议疏浚河道后对中心干河北入口向南2 km河坡垒石墙护坡,永久性解决河床淤塞问题。二是有序推进农田灌溉防渗渠道标准化,加大推进农田道路硬质化向两河(场群河、海堤腹河)延伸力度。三是加强烘干仓储建设,以粮食不落地为目标,加快建设和提升与烘干设施相配套的仓储条件。四是积极探索先

进农业科技,以分场为单元,推进水稻工厂化育秧基础设施投入,努力实现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

4 参考文献

[1] 王永贺,张国平.大中农场农业科技公共平台建设目标[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289.

[2] 韓绪楼.现代农场管理关键问题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2009(1):144-145.

[3] 张兆麟,朱丽芬,杨再荣,等.永胜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9(9):52-54.

[4] 王春来.发展家庭农场的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4(1):43-48.

猜你喜欢

瓶颈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