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治疗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2017-04-19秦学王银虎
秦学+王银虎
【摘 要】 目的:探讨蒙医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治疗中选取71例明确诊断为消化不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蒙医蒙药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临床疗效进行比对,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结论:蒙医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的治疗,1年后随访复发率低。
【关键词】 蒙医治疗 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消化不良是以胃脘痛,剑突下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等,同时可伴有上腹胀痛,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流涎等一系列症状为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症。F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1]。约占胃肠专科门诊的50%。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无明确定论。多数人认为由多种不同机制和因素所致的综合征。主要与胃肠道动力障碍,为固体排空延缓,近端胃及胃窦运动异常,幽门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失常,消化期间互相胃肠运动异常,精神心理异常,脑-肠轴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西医目前尚无特效药。功能能性消化不良在蒙医学中称为“胃胀症”[2]。主要由于巴达干、赫依偏盛是胃火衰败所致,临床可分为巴达干盛型和赫依盛型两种。而蒙医对FD的治疗具有其独特性,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期间我科收治的71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中男性11例,女性24例,年齡在31-78岁之间;病程0.2-10年。对照组中男性10例,女性26例,年龄在25-74岁,病程0.3-9.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均衡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符合《蒙医内科学》[1]及《罗马Ⅲ》[3]的诊断标准,同时均做胃镜检查除外肿瘤、溃疡和糜烂等其他原因。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方法,以改善症状,控制病情,给予奥美拉唑、吗丁啉、健胃消食片等抑制胃酸、促进胃肠动力、促消化等进行综合治疗,4周为一疗程,连服2个疗程。治疗组给予早消食十味丸、中五味清浊丸、晚洁白丸为主,再依据具体情况,巴达干偏盛者加用保泰散或寒水石加减散,赫依偏盛者加以广木香六味散与五凤丸交替服用,4周为一疗程,连服2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完全消除,停药后无复发。
显效: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除,停药后症状无反复。
有效:治疗期间症状体征基本消除,停药后症状有反复,但程度较前明显减轻。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组数据进行比较时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21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对照两组治愈病例1年后随访观察结果,治疗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5例,两组有效率及复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目前治疗FD主要是抑制胃酸药物、胃粘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物、促消化酶分泌药物等进行综合治疗,服用药物种类繁多,且无特效药物。该病蒙医学属于“胃胀症”或“胃衰病”,因巴达干、赫依偏盛是胃火衰败所致水谷不化的疾患,属寒证范畴,而主方五味清浊丸由石榴、肉桂、豆蔻、红花等配合而成,功能主治温胃益火,开郁消食,胃脘冷痛,消化不良等。洁白丸由甘石灰(制)、山奈、沙棘、等配制而成,性温,为消化病的主方,有健脾温胃,消积导滞,痞满胀痛,中焦虚寒等。消食十味丸是由黑冰片、白豆蔻、牛胆粉、连翘、光明盐等配制而成,功能主治消积,祛寒性“协日”,胃脘疼痛,寒性痞症,嗳气吞酸等。本研究显示,经蒙医蒙药治疗该病1年后随访疗效显著,发病率底,与西药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M],2002
[2] 苏荣扎布主编,蒙医内科学,第1版,呼和浩特:民族出版社[M],1989
[3] 孙菁,袁耀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标准的浅识,中华消化杂志[M],2006年11月第26期,764-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