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2017-04-19李婷

魅力中国 2016年21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问题

李婷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现代社会出现了许多的新事物,包括新的文化形态,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孩子,他们更喜欢使用一些网络语言,而对于传统文化里的优秀部分的了解少之又少。但是,现阶段,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本文主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古诗词教学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有效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问题 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要进行改革,并且具体到语文教学中的各个部分的内容。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也要做相应的改革,才会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特点。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下,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提高考试的成绩”这个中心来进行,在语文考试中,古诗词的考试形式主要是默写或者一道古诗赏析题,所以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也就是为了提高语文的考试成绩而展开的。

1、给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现代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識的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氛围的营造是为了让学生去感受知识、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而不是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偷懒。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强调营造课堂气氛的重要意义,在保证课堂气氛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课堂纪律的维护。没有课堂纪律的课堂,其学生的学习质量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良性的互动的原因。只有良性的互动才能够保证课堂气氛真正的发挥其价值。

比如说在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时,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贴切的融入到诗词中所表述的那种氛围中去,教师可以先给同学们播放《涛声依旧》这首歌曲,让学生先把自己融入到当时的那种氛围中去,再利用学生对情景的具体感悟来引入课题学习内容,适当的介绍作者和当时的写作背景,让学生感知到其实诗词学习是和我们的生活很贴近的,学生也可以自己去了解诗词所涉及的史实、典故或诗人、词人的轶事,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快捷、准确的把握诗词背景,提升自己在诗词学习课堂的学习效率。

2、针对学生个性的不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的学习素质高低不一,学习能力参次不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个性和特点的不同采取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引导他们将古诗词诵读应用到他们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品味诗歌的美好,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而对于学习基础较为落后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多一点的耐心和细心。

3、注重吟诵之美,体会初中古诗词的音乐之美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古诗词首要注重吟诵,通过吟诵来体会古诗词的音韵与节奏,从而直观地感受古诗词的美,才能进一步体会古诗词的审美感受。吟诵要注重从朗读到吟唱的过程,通过反复的朗读与吟唱来细细体会古诗词节奏的抑扬顿挫、音韵的婉转流动、音节的押韵入味等,才能调动初中生对吟诵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吟诵过程中体会古诗词的音乐之美。由于古诗词的韵律文,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引导学生进入到吟诵过程,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好示范表率的吟诵。

4、领略古诗词的意境美

古诗词的篇幅很小,但是却能够传递出较多的信息量。其主要原因在于每个词汇都是一个意象,多个意象组成一个意境。读者在古诗词赏析时要对意象进行加工,从而将思想融入古诗词的意境当中。在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加工过程中,就是对中华文化瑰宝的鉴赏过程,同时也是对自己知识结构和文学积淀的检查和反思。所以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老师要对经典古诗词中的意象进行细致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意境之美。

例如,在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和“唯”“天际”三个词值得分析。“孤帆”说明了孟浩然独自一人乘船出行,李白作为友人没有相随,看着友人独自远去,作者的惜别之情油然而生。“天际”即天边,友人的小船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视线中,只能看见滔滔的长江水在流向天边。作者运用“孤帆”和“天际”两个意象,营造出目送

友人乘船远去的依依惜别意境。同时作者又用“唯”字,说明了“孤帆”远行的无影无踪,只能看见悠悠的长江水,衬托出独留作者一人的苍茫与空旷。

5、引导学生以朗诵品味诗词

朗诵是古诗词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养,认识朗诵的意义,而后才能做好学生朗诵的指导教学。比如在教授《天净沙·秋思》时,教师首先应告知学生朗诵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注意诗词中每个字的用意,强调朗诵时应放松精神,投入感情,把全身心都融入诗词朗诵当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边朗诵课文,一边以自己现有的经验与能力将诗词中描述的情境在脑中还原出来,且随着朗诵次数的增多,脑中的情境越加形象生动,学生也越发能够体会到作者马致远当时的思想感情,慢慢掌握诗词的朗诵节奏。

6、借助画面教学,再现情境

古诗词与画有许多共通之处,借助画面教学可以再现古诗词的真实情境,使古诗词的解读与欣赏过程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教学效果也将更进一步。借助画面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不仅可以借助于常见的挂画、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如幻灯片、投影仪从网络上搜索具有直观性的教学图画,对古诗词的语言文字进行生动的展现,使学生在视觉的冲激下对古诗词有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真的进入古诗词学习意境当中。

总结:

总的来说,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完美融合,利用学生对诗词文本的想象和解读加深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然后适度进行学习引导,运用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推动学生进行自主的诗词鉴赏,从而显著提示整体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素养,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清.研发诗词教学中学如何锻造学生的学习思维[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英语专辑)[C],2006.

[2]瑞琴.初中诗词赏析简述[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问题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