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梦”视域下当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2017-04-19王志强
王志强
【摘 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重任在肩。其历史责任具体表现在: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培养担当精神;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积极接受严峻考验;必须理性认识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主动担当、有所成就;必须深刻认识以爱国精神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始终坚守、积极发扬;必须认真思考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过程遇到的现实问题,并积极建言献策。
【关键词】 中国梦;当代大学生;历史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责任的概括,也是对当代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和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另一个根本问题。他在十八届一中全会刚刚结束、会见中外记者时明确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既是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更是历史责任。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大学生重任在肩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种理想,是一面精神旗帜。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途径;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是实现“中国梦”、成就自身价值的行动指南。当代大学生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不断砥砺意志、铸就品质。
“中国梦”视域下当代大学生历史责任的现实表现是基于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现实生态五大责任基础上的一个整体。历史证明,除追求基本的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之外,对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担当、政治责任,对民族人文历史的认同、继承和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密切关注及探究,对人类文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创造,是年轻人能否担当使命,国家能否能傲立于民族之林的關键所在。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把总书记的希望和要求,内化为积极投身伟大“中国梦”的历史实践之中,这既是历史责任,更是历史任务。当代大学生重任在肩、使命神圣。
二、“中国梦”视域下当代大学生历史责任的具体表现
1、当代大学生必须坚定政治信仰,培养担当精神
当代大学生要做时代先锋,担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重任,就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简言之,就是大学生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既是对大学生党员的政治鼓舞和政治要求,也是对每一位大学生的政治鼓舞和政治要求。
胸怀家国情怀,成就“中国梦”,首先就要表现在政治素养上,要有政治责任担当。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青年党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定力,不断学习党的新理论、新思想,坚守共产主义信仰,坚信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追求民族最核心的精神价值。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四个全面”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始终关注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重大决策、先进理论和治国方略,要主动学习“四个全面”科学内涵,主动适应“新常态”。新常态既给大学生带来机遇,也伴随着新的矛盾和困难。面对新矛盾和新问题,能不能尽快调整、适应,关系到当代大学生能否担负起历史使命,成就个人、社会、民族的“中国梦”。因此,做一名政治成熟,有政治担当的大学生,是时代赋予的基本要求。
2、当代大学生必须深刻认识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积极接受严峻考验
当代大学生要努力认识和理解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是有史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将“中国梦”与全面发展紧密结合,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不断深化改革、促进开放,推进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有了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基础,这就为当代大学生推动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保障和施展才华的空间。
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内外部环境各不相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发展的侧重点、着力点也有巨大的差异,对于青年所提出的要求自然也就不同。当代大学生要能够俯下身子、贴近社会,深刻理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内涵,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新要求。我国已经跨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目前的发展起点上,国家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强大而稳固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为大学生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信息化带动下的工业化、城镇化,一方面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拉动力,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创造价值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既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而仅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是不行的,还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矛盾交织和变化,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新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认真面对、深入分析、攻坚克难、不断探索。
3、当代大学生必须理性认识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主动担当、有所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要求是社会和谐,对此,当代大学生要深刻领会。大学生是时代优秀的代表,既是“中国梦”的积极践行者,又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智力支持、树立时代榜样、担当建设大任。建设和谐社会,是十六大以来党领导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大再次强调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要求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就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指引。
社会和谐是大学生实现价值追求、完善人格、践行“中国梦”的基础和沃土,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都要依赖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作为重要保障。当前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和结构面临着深刻变革,社会结构也悄然发生着深刻的变动,各种利益格局处于交织和深层调整当中。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想观念也经受着深刻的变化。世界变动、国家发展、社会变革,都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施展才华的广大舞台。但是,总体和谐的社会环境下,仍然有诸多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基数大的压力和老龄化的压力并存,资源消耗大与环境不断恶化并存。经济结构调整和下行压力下的就业难、收入分配不合理,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种社会保障的不健全。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社会治安问题、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压力和矛盾,又时时刻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使得很多大学生迷失了方向,在压力和困难面前失去了理性的判断,从而成了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抓住机遇,正确认识目前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践行“中国梦”的伟大历程中主动担当、有所成就。
4、当代大学生必须深刻认识以爱国精神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始终坚守、积极发扬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历经沧桑、历久弥新,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更要懂得吸收和继承,去粗取精。要善于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华发展自己。把中华优秀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先进思想有机结合,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中华民族在长期反抗外辱、求得独立过程中所凝练的革命精神,其核心是以爱国精神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对此,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深刻的认识。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最为核心的精神内涵。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勤劳勇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在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指引下追求团结统一。正是依靠这种力量和民族精神,中华文明才能源远流长,为世人所叹服。这种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源泉和力量之源。爱国主义已经被中华民族的历史反复证明,它是不同历史时期凝聚亿万华夏儿女艰苦奋斗、创造人类文明的巨大精神能量;它是全民族在抵御外辱、追求民族独立时的钢铁长城和不熄火种,它是民族复兴的强大粘合剂,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因此,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21世纪,一个民族的发展和竞争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们民族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民族的未来。青年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审美方式不仅体现着优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心理,也反映着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品格。大学生对民族气质和民族信仰的认同,对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的传承和发扬等,都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5、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思考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过程遇到的现实问题,并积极建言献策
我们今天讲当代大学生有现实的生态责任,不仅仅是指人的发展,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共养。建设生态家园、绿色家园,不仅是人的朴素需求,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远目标。其实,我国古代贤哲不仅提出了“天人合一”等朴素的生态文明思想,而且在实践中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颁布法律、法令等,集中体现了古人对生态文明的追求。周文王时期颁布了《伐崇令》,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令”。
要想达到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下生活、繁衍、进化,就必须树立“友善”的思想。友善有助于人与人和谐相处,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助于社会信任的增加。当代大学生不管是在校园读书,还是进入社会担负建设使命和任务,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关系。当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每一步都需要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问题,调节各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和谐,是保证身心愉悦、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高的关键所在。人与人的友善,人与社会、环境、自然的友善,是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的至高境界。掠夺和被掠夺,不是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理性关系。当环境遭到破坏、资源出现短缺的严重后果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学生更应该认真思考、理性面对并予以解决。
三、小结
在中华民族所历经的一次次磨难和风雨中,数代年轻人展现的始终是一种特殊的中国情怀。当代大学生胸怀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中国梦”,也需要具备这样的中国情怀。这种情怀是根植于民族血脉中的“家国情怀”,是民族复兴征途中的“大国情怀”,更是一种基于人类未来的“天下情怀”。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有机统一的思想,既是儒家的信念,也是当代大学生心系家国、放眼全球,担负历史责任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
今天的大学生面对的是飞速发展的时代和千姿百态的生活,内心应坚定信念,行为应体现大国气质。虽无腥风血雨,但仍要怀揣“家国情怀”,体现“大国风范”,引领“强国魅力”,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徐伟新.中国新常态[M].人民出版社,2015.
[2] 张维为.中国超越[M].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3] 张维为.中国震撼[M].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
[4] 张维为.中国触动[M].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
[5] 魏礼群.四个全面—新布局新境界[M].人民出版社,2015.
[6] 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信仰—先驱的心声[M].人民出版社,2013.
[7] 鄢一龙等.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王志強(1980.3-)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团委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