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中不可靠的叙述者之探究
2017-04-19赵兴
摘 要:纳博科夫的作为一名卓有成就的文体家,他将小说写作当成一种艺术创造。本文从韦恩·C·布思的叙事理论出发,分析《洛丽塔》中的不可靠叙述者。
关键词:《洛丽塔》;不可靠叙述者
作者简介:赵兴(1992.7-),女,河南省南阳人,郑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01
1.引言
纳博科夫将小说写作当成一种艺术创造,运用各种叙事手段来取得一种审美的效果。本文将从布思的叙事理论出发,对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洛丽塔》中的不可靠叙述者进行分析。
2.不可靠的叙述者
布思把叙述者分为“可靠的叙述者”和“不可靠的叙述者”:“‘可靠的叙述者是指按照隐含作者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来讲话和行动的叙述者,‘不可靠的叙述者则是指其价值观念和和行为准则与隐含作者不一致的叙事者”。《洛丽塔》中不可靠的叙述者有两个:序文中的雷博士和正文中的亨伯特。
2.1序文中的小约翰·雷博士
小说是一个病死狱中的名叫“亨伯特·亨伯特”的人的自白,而在小说的序文中又再托名一个“小约翰·雷博士”来“编订这部手稿”。小约翰·雷让我们知道,我们阅读的是一部回忆录。他接着告诉我们,这部回忆录的作者亨伯特确实在我们曾经生活过的现实里生活过,他在临死前留下了遗嘱,让一个和他相关的人来整理出版《洛丽塔》手稿的事宜。然而,通过通读《洛丽塔》,读者会发现序言部分的雷博士并不像剛开始读的时候那么真实了。
雷博士在序文开始就宣布亨伯特的去世,而且“亨伯特”这个名字也都是杜撰的,这就等于是宣布故事死无对证。同样的,雷博士说为了满足老派读者追踪真人真事的心理,要把他从“拉姆斯代尔”的“温德马勒”那儿得到的细节叙述出来,可是随后又提到说“温德马勒”先生不希望暴露他真实的身份,唯一的证人也变得子虚乌有了。其次,关于《洛丽塔》的创作灵感,雷博士在序文中扬言主人公亨伯特确有其人,而事实上亨伯特的创作原型是来自哈维洛克·艾利斯的心理学理论。最后,从小说的意义上来看,雷博士声称:“作为一份病历,《洛丽塔》无疑会成为精神病学界的一本经典之作……而在我们看来,比科学意义和文学价值更为重要的,就是这部书对严肃的作者所应具有的道德影响”(纳博科夫 2005: 2)。而纳博科夫不止一次声明他既不读也不写教诲小说,“不管约翰·雷说了什么,《洛丽塔》并不带有道德说教”(500)。
通过运用这样的叙述策略,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使得整个文本的真实性受到读者的质疑,从而也就暴露了叙述者雷博士的不可靠性。
2.2正文中的亨伯特
首先,作为主人公兼主要的叙述者,小说基本上是采取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即亨伯特在述说着自己的故事。洛丽塔表面上虽然是女主人公,但几乎成为了没有任何发言权的一个角色,她的生活,她的性格以及她的心理活动等都是亨伯特任意解释的对象。为了重新创造她,亨伯特必须抹去洛丽塔真实的过去,代之以他自己的版本,正如亨伯特自己所言:“我疯狂占有的并不是她,而是我自己的创造物”(95),这就是批评家所谓的“亨伯特对洛丽塔所做的唯我化”。
其次,亨伯特说“日记可以重写”、“可能修改过了”,“我始终能依靠坚强的意志调节我的文风适应日记体……我把这视为我的艺术责任”(112),实际上纳博科夫已经暗示了他的叙述是自己创作的“作品”而并非都是实际情况的再现,这些都表明亨伯特所说的某些事情可能是自己编造的谎言,是他的艺术创造。而在他的自白中也没有任何证人可以证明他所讲的一切,作为多次进过精神疗养院的叙述者,他的叙述必然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也不可能有客观公正的记录。
3.结语
通过对叙事策略的调整,我们可以从不可靠的叙事者的叙述中间接地体会到隐含作者对主人公的态度。因此,在文本阅读中,读者要以识别叙述者为突破口,着眼于文本的整体语境,通过分析叙述者的话语以辨识其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罗钢. 叙事学导论[M].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2]纳博科夫著,陈东飙译. 说吧,记忆[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
[3]纳博科夫著,主万译. 洛丽塔[M].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汪小玲. 论《洛丽塔》中亨伯特的矛盾叙事话语及洛丽塔的隐性叙事[J]. 外 语研究,2011.
[5]汪小玲. 纳博科夫小说艺术研究[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韦恩·C·布思. 小说修辞学. 华明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