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科研能力的思考

2017-04-19张秋红

教育界·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科研能力民办高校

张秋红

【摘 要】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授课与科研工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正在成为独特的生力军。然而这支队伍的科研能力偏低,与日益发展的民办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文章从学校和教师方面分析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课教师 科研能力

民办高校随着我国高教事业的改革发展正逐步壮大成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承担着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授课与科研工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想政治课)的教师,也正在成为民办高校一支独特的生力军。然而,这支队伍的科研能力整体偏低,教师们发表的科研论文不仅数量少,而且发表的刊物档次较低;承担科研项目的数量屈指可数,且级别低;专著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状况与日益发展的民办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应当引起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和思想政治课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一、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科研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三大使命。其中科学研究引领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没有科学研究,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就无从谈起。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师的基本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当前,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发展已成为高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体现出现代高校教育的价值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及其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如果没有科研作支撑,不可能达到高水平、高层次、高质量。

高校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它具有思想政治性和基础理论性的双重属性。所谓思想政治性,是指思想政治课传播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是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开设的。所谓基础理论性,是指思想政治课传授的知识是人类用于认识和改造世界、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原理,是各学科专业学生学习和科研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思辨方法,养成正确认识人、自然和社会等方面问题的习惯。然而,就思想政治课的功能而言,它要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专业课可以立竿见影,学生通过短期学习就可获得就业的技巧和本领。因此,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功利性的驱使下,比较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而对思想政治课不予重视,认为思想政治课的作用不大甚至没有作用,只是因为它是规定的必修课才学习。就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层面来讲,很多内容学生已在小学、中学期间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同时,还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新闻等大众传媒上不断地接触到,感觉比较熟悉,相比专业课缺乏新意,学生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因为学生对专业课程,以前完全不了解或者基本不了解,只有进到大学以后才会接触到。由于思想政治课涉及多门学科,因此教材内容知识点很广泛,显得概括和抽象,不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此外,由于思想政治课直接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与任务,往往容易产生空洞的政治说教的倾向,从而使学生产生腻烦甚至厌恶心理。

由此可见,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实现思想政治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教学目标,科研的支撑尤为重要。

(一)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科研能力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需要

思想政治课既要求政治性,又要求学术性。如果教师能把思想政治课讲出学术性来,那么这类课程同样会受大学生重视和喜欢。令大学生反感的,并非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政治色彩或意识形态,而是缺乏学术性的政治说教。通过科学研究可以使教师讲授问题更加深刻。因为有研究就有思考,有思考对问题的理解才能深刻。虽然一个教师不可能对教学的所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但是通过科研会使教师看问题和研究问题比原来更深入更透彻,当获得了对问题做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能力之后,特别是在形成了这样的习惯之后,就可以把这种能力用在不同的研究上,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久而久之,就可以在许多问题上独抒新见,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得到夯实,对教学内容也就有了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深刻把握。教师在此基础上授课,就底气十足,游刃有余,很自信地把思想政治课讲清楚、讲明白、讲彻底、讲精彩,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大放光芒,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统一。这样的教学,既区别于单纯诠释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各种媒体宣传;又可有效避免与中小学阶段学习内容的重复。小学重在讲故事,中学主要讲历史。大学生所学的是思想政治理论,注重的是理论教育,阐述问题的着力点由“是什么”提升到“为什么”,目的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科学体系使学生接受和信服,以真理的力量吸引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

一個没有深入的研究而只能翻讲教科书的教师,所讲内容必定是肤浅空洞的、缺乏后劲和令人担忧的。正是因为不少承担大量教学任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愿或没有时间、精力搞科研,致使他们的科研水平不高,理论功底不深,有独立见解或一定创新性的理论太少,导致其在教学中对理论知识、概念的表述不规范、不准确,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明辨是非、解疑释惑的作用,更不能有效地把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与科学性、前沿性、学术性结合起来,讲授的内容大多是照本宣科、缺乏新意或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教师起到的只不过是一个播音员或传话筒的作用,学员感到乏味,印象不深刻,能记住的只是几句语焉不详、含义不明的语句,或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或是知其何所然不知运用。这就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科研能力是丰富教学内容的需要

教师在科研中,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文献和期刊,接触大量信息,特别是涉猎到许多新问题、新学科,使自己原有知识得以更新,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还要深入开展大量调查研究,以获取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教师通过科研活动后,会自觉地将最新的学术动态、调查所得资料和科研成果充实在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现有的课程体系与最新科研成果之间的断层,拓宽和深化教学内容,补充教学素材,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求知欲望,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使教学内容常教常新,贴近现实,增加时代感和科学性,学生因此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三)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科研能力是启发式教学的需要

思想政治课承担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但是理论教育不等于就要采取“灌输式”或“注入式”的方法。为了达到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的目的,坚决不能采取“灌输”的方法。一味地灌输、宣教式的教育很难产生实效。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用启发式取代灌输式、注入式,就自然要求教师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有深入的研究后,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和正确引导。也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可对庞杂混乱的观点进行梳理、分析与批判,才能在运用研讨式教学法时掌握主动,成竹在胸,掌控局面。没有科研的教学只能照本宣科,要实行启发式教学只能是空谈。试想一个对问题没有深入研究的教师,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后,学生提了一大堆问题,教师无法与之对话、为之解答,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科研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一个重要方面在于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类课程的价值在于能帮助他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于能够回答时代的问题。科研既是一种学习,又是一种创造。科研的过程是一个收集资料、提炼观点、探求真理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调查、分析、思考。通过著书立说创造性的活动,使教师的思维得到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能联系实际把书本上的理论讲活讲深、讲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培育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必定善于联系现实问题做出理论分析并进行科学评价,进而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明辨是非中提高思想觉悟,更真切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无穷魅力。

相反,如果教师只注重教学,没有问题意识,缺乏科研创造的切身体验和独创精神,就很难做到这些,只会教出缺乏创新精神的学生。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科研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科研能力之所以薄弱,既有来自学校方面的外在因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

(一)学校对思想政治课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直接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办学模式上主要向专业课倾斜,在专业设置、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科建设上不遗余力;而对很多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课缺乏应有的重视,对思想政治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由于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和科研的投入经费非常少,导致其办公设备陈旧,报刊文献资料缺乏,教师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对教师调研考察学习支持不力,提供给教师外出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机会少,教师专业进修学习的机会更是难得,导致教师缺乏与同行的交流与沟通,无从了解和掌握学术前沿动态,知识陈旧,信息闭塞,视野狭隘,观念落后,难以开展高水准的研究。久而久之,他们的科研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科研能力也会逐步下降。

(二)学校重教学、轻科研的政策导向,阻碍了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民办高校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制定的各项政策不可避免是重教学而轻科研。

首先,要求把完成教学任务看成是硬性规定。民办高校由于是社会力量办学,实行的是自负盈亏的运作模式,经费主要来自于办学者的投资和学费的收缴。学校为了降低成本,尽量减少专任教师的数量。思想政治课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量大面广。根据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专任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总体上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比不低于1:350到1:400的比例配备。实际上不少民办院校都达不到国家的要求。随着民办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急剧增长,而新进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较少,专任教师由于数量不足,授课任务大幅度增加,教学工作量明显增大。同时,民办高校教师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基本工资和课时费,每周有一定数量的基本课时,超过的课时才能计入课时费。教师为了保证收入水平不至于过低,只能多上课。繁重并且压力较大的教学负担,使民办高校大多数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忙于应付,疲于奔命,能够用于学习和提高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更谈不上科研工作。长此以往,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科研熱情被消耗殆尽,变成了一群只会教书的教书匠。

其次,在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上侧重教学,忽略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很多民办高校只将教学工作量要求、学生评价教师、同行教师互评等教学方面,作为教师业绩优劣的衡量标准和待遇高低的考核标准,而对教师的科研要求多停留在口头上,科研业绩被忽略不计,甚至没有作为考核的内容,认为科研是无关紧要、个人兴趣和个人职称职务晋升的需要而已。这种以教学为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也是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师不重视科研,缺乏科研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次,对待科学研究的重视不足,必然会带来对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鼓励措施和奖励力度不够。有的院校在院级项目评审和省级项目初审时向应用性研究倾斜幅度过大而忽略了基础性的思政教育研究,这样会大大挫伤教师的积极性。有的院校在科研论文奖励上力度太小,远远不够支付版面费,直接影响到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动力和热情。

此外,由于重教学、轻科研,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学术气氛不浓,科研氛围不浓。这些方面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外部条件亟待改善。

(三)教师科研意识不强

在学校重教学轻科研的大环境下,思想政治课教师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的问题,科研意识淡薄。民办高校不能解决教师编制问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受生源影响,这些经济待遇的不稳定性使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仅仅重视课堂教学,忽视科研对教育教学的支撑作用。有不少思想政治课教师简单地认为,思想政治课就是宣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国家大政方针,教师只要一心一意、埋头搞好教学就行了,用不着也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搞科研。

由于学校实行按课时计酬和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只是在教学上,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愿意多上课而不愿做科研。因为做科研既费时费力,需要长期积淀、潜心思考,耐得了寂寞且还不一定有相应回报。所以很少参加科研甚至不参加科研工作,除了可能会对其职称的评定产生一些影响,也未见得会影响自己的经济收入。相反,在现有的考评制度下,辛勤做科研的教师由于要在这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因之而使实际收入下降。再加上学校对科研的激励措施不足,领导自身理论水平上的缺陷等,这些都容易导致教师对科研产生消极情绪,认为做科研不划算,无心进取也就不足为奇。

三、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科研能力的途径建议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既要学校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更要靠教师自身不懈的努力。

(一) 就学校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深刻领会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大意义

在我国高校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性质所决定,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在高校的传播和贯彻,是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渠道、主阵地。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建设,有利于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有利于创建和谐文明校园,有利于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民办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加快思想政治课学科发展。

2.转变办学理念,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如果说民办高校在办校初期大多不重视科研,发展至今,科研立校、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理应成为他们的办学共识。因为科研水平是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体现。通过提升科研实力来促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已关系到民办高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为此,要将重教学、轻科研的办学模式转到教学与科研并重上来,并在创新理念的基础上积极探寻相应的措施,营造教师科研良好的氛围与环境,切实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夯实整体师资力量,最终提升整体办学实力。鉴于提升思政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学校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

(1)加强科研投入与科研管理。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与监督保障机制,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科研提供必要的场所、设备及经费,从物质上鼓励支持教师从事科研。

(2)切实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按照国家关于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人员配备的要求配齐专职教师,从时间上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保障。

(3)建立以教学与科研并重为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意义,直接关系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长期以来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偏重教学,导致教师重教学轻科研的倾向。在新的改革进程中,要对教师的科研提出明确要求,并完善相关的科研奖励政策。

(4)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课教师进修、培训制度。民办高校要把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培训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培训总体规划,经常选派思想政治课教师外出进修培训、考察学习、参加学术性会议,加强与国内同行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并在社会考察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让教师开阔视野,拓宽知识。

以上制度性的保障措施,只是给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升科研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否提升及提升的程度,都取决于这些措施能否转化为教师积极的行动。因此在外在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的情况下,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再怨天尤人,而应奋起急追。

(二)从教师角度来看,要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增强科研意识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基本工作。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科研水平的提高。要想真正把思想政治课讲好,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教师首先要树立科研意识,重教学轻科研难以真正提升教师理论水平。教师应该尽可能掌握反映本学科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通过理论知识的探讨与研究切实提升学术水平,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良师必定是学者。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停留在教书匠层面上,不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话筒和复读机,而做一个教学与科研双肩挑的好教师,即能将党的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好、解读好、传播好和践行好。

2.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练好内功。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做学问重在平时的付出与积累,切忌一知半解,道听途说,断章取义,照抄照搬;切忌学风浮躁,急功近利,甚至在学术科研上弄虚作假,抄袭剽窃。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主动克服困难,坚持以刻苦努力、严谨治学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

(1)勤读是科研的必要习惯。贫瘠的土地不可能种出茁壮的庄稼,同理,空虚的头脑不可能有深邃的思想。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积淀学识、提升自我、厚积薄发,这是科研之根本。民办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尽管教育教学任务繁重,但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挤出业余时间,养成读书看报的学习习惯,同时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前沿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夯实科研基础。

一是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学习党的历史文献,读一些较好的科研论文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理论基础知识。密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完整准确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培养科研能力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二是要注重学习本学科前沿知识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关注本学科的学术动态,追踪本专业的理论前沿,获取学界新鲜研究成果,还要涉猎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历史、教育学等。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既精又博的理论知识,为培养科研能力奠定学科知识基础。

(2)常调查是科研的好习惯。毛泽东告诫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多去跑研究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可以获取第一手可靠资料。

(3)善思是科研的优良习惯。智者之所以为智者,就在于他会独立思考。研究者要敏锐观察研究对象,用心思考,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习惯。独立思考必须从事实出发,以材料为本,不仰赖权威的现成结论,也不唯经典的个别字句是从,权威和经典只是启发而不是取代我们的思考。

值得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思考的领域很广阔,内容非常丰富。从大的方面来讲,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重大问题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研究、大学生思想研究、教育教学法研究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4)多写是科研的重要习惯。研究者要多用自己的双手,多记录观察中的发现和偶然的思考。要及时将所感所思记录下来,撰写成随笔或论文,坚持小思考写成随笔,大思考写成论文。

3.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科研支持

面对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条件较差的现实,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以克服。

首先,積极开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带动科研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申报校或者省级课程教师,争取经费支持,扩大校内外的知名度,为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提供有利的客观环境。

其次,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参加科研成果评奖,以科研过程带动科研能力培养。思政理论课教师要通过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的科研项目,参加评奖,获得科研经费支持,通过科研过程培养科研能力。

最后,建立和形成“校内交流”的长效机制。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校内各种资源,借鉴和利用校内思政教育部门(学工部、团委等)的教育实践,申报和开展科研项目,培养科研能力。

4.积极参加进修学习和社会实践

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和社会实践,经常面临来自工作、家庭、福利待遇等多方面的困难,而且有的时候要做出取舍是非常困难的。这也要求教师要具有甘于奉献的精神。此外,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学校安排考察、参观、访问、进修等社会实践活动,应该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外出学习交流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培养和提高科研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要注重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科研能力。虽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学校和教师们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民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科研能力一定会步上一个新台阶,为培养坚定的未来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占安,刘晓哲.对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科研含量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6):14-18.

[2]张梅.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大院学报(社科版),2008,24(6):103-105.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R].2004.10.15.

猜你喜欢

科研能力民办高校
浅析科研能力、学术修养与科技论文写作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科研能力途径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强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