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区域化党建探索与研究
2017-04-19李尚轩诸云陆叶青
李尚轩+诸云+陆叶青
【摘 要】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加快体制改革和蓬勃发展的新媒体网络是高校开展区域党建的客观需求。文章以南京理工大学党建工作为例,对开展大学生区域化党建工作作探索,从而实现学生党建工作的立体化,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党建 区域化党建
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党建效仿行政党建模式,依托于行政建制纵向设立各级党组织,有利于强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实现集中管理。然而面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却很难摆脱组织形式呆板、流于形式的通病。随着高校后勤管理的变迁和大类培养体制的改革,大学生党员正面临着居住分散化和建制模糊化的现状,而新媒体网络愈发拉远了学生党员之间的距离。双重冲击下,传统的党建模式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功能正在逐步下降,单一封闭的党建模式已无法有效地发动、整合学生党员一起来开展活动。如何打破僵局,实施党建机制、党建平台的改革,实现从单向推进、固化封闭的传统党建模式向多向推进、深入空间的区域化党建模式转变,是当前各大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难题。
一、背景与问题:由高校格局变化引发的思考
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大学生党支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密切联系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1]。创新大学生党支部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推进高校党建区域化建设,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立体化,保证大学生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接受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党建的主要目标。
目前,伴随宿舍区与教学区日益明显的分隔,高校空间形态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基地。因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广,大学生在各个班级、学院间的联系逐渐增多,大学生宿舍管理正在向着形态开放、主体多元、协作互动的方向发展。这就使党建工作的运行空间不再局限于班级和年级,而是随着空间区域的改变进行扩展和调整。为适应外部环境,针对新的形势,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力度,要充分发动和整合学生党员的力量,形成条块结合、兼容开放、优势互补的组织构架,区域化党建自然成为首要研究课题。
二、内涵与功效:由点到面、由浅及深的统筹整合
(一)区域化党建的概念
区域化党建是指在城乡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统筹一体化的背景下,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统筹设置基层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通盘使用党建阵地,形成以区域党工委为核心、各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其他基层党组织为结点的网络化体系[2]。
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在学校南区宿舍群以及明理居、慧智阁等众多小型社区化的宿舍区域中,院系混杂,各年级交叉居住,这符合区域化党建的开展条件。结合各宿舍区的实际,设立各具特色的区域化基层党组织,将各班级、各年级、各学院的党建进行融合,同时以建设新媒体社区为理念,搭建区域党建云平台,架起党委、党支部与基层党员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扩大党团建设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与传统体制下“单位党建”或社区党建相比,这种新的高校党建模式贴近学生,更加具有活力,能够最大程度深化学生党建工作。
1.强化体系功能
在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单纯按照传统的建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难以实现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影响力也大为削弱。引入区域化党建的理念,对党建阵地建设、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进行统筹规划,通过区域内的党员服务站点,使学生自我价值、健康成长创造条件的目标得以更快实现。通过建立点面结合、纵横融合、互补互促的网络化组织体系,使组织结构更趋完善,有利于形成全覆盖、广吸纳、强有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3]。
2.整合区域功效
高校区域化党建以社区为单位,搭建服务平台,成立一定区域内各类成员共创、共享、互惠的运行机制,通过学生党员充当基层社会的组织主体和领导力量,学生党员也可以更高效地入手党建相关工作,发挥党组织整体层面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个体层面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以新媒体社区为载体,搭建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资源共享平台,多渠道扩大宣传阵地,使党建工作更有效地推进和发展。
3.资源统筹功效
高校区域党建工作融合了各个团体、组织、学院的资源与力量,以区域共治为目标,构建区域“互联互动”评价体系,推进区域党建工作规范化,党建工作力量集中化。区域性党建模式,以区域作为一个整体,依靠区域统筹,充分开发与挖掘区域性公共资源,避免设施和资源重复使用或者闲置不用,提升党的组织资源对配置、激活和优化各类资源的功能,有利于在区域内实现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利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推进、整体提升。
三、高校“区域化党建”的运行路径探析
(一)组织体系构架
以学生宿舍区为主体,建立起点线结合、以点统筹、以线为主的党建工作组织和开展活动的思路。在学生宿舍成立以学校党委直接领导下的学生社区党建工作委员会,主要职责为开展学生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党校培训等工作,确保学生宿舍区内学校学院各项通知的传达和工作的落实;同时促进宿舍区宿舍文化建设,帮扶生活上有困难和心理上有困惑的学生。各年级党支部(党总支)以宿舍楼层为单位建立党员服务分站,年级辅导员、年级党支部书记为主要负责人,具体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以宿舍区、宿舍楼和各楼层为主线架构组织,把党组织牢固地建立在学生宿舍区,使党组织深入到同学中去。
(二)党建平台
突破传统的宣传展示模式,向“网络化、细节化”方向转变。学院、年级党支部均开通了QQ微博、新浪微博等平台,随时上传和更新支部的特色活动,配合党中央和学校党委宣传党的有关知识和展示最新风貌。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2010年起打破原有年級、专业以及班级限制,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建立基于宿舍片区(楼层)的社区服务“实体站点”,设立 “幸福家园站”“南区行动站”,2012年起面向院办师生员工设立 “学生事务服务大厅”社区服务站和网络虚拟服务站点。2013年起设立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社区服务虚拟站点,学生党员“亮身份”开通微博服务站,强有力地树立了党员的形象。依托实体站点和虚拟站点两大平台,创建并推进“扁平化管理结构、标准化制度设计、积分制绩效评估”的“社区服务”活动模式。通过“有形”设施与“无形”网络互补联动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为依托,打造区域共享的党建综合平台,解决基层党建阵地分散建设问题。
(三)党员教育管理机制
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有效培养党员的先锋作用和奉献意识。南京理工大学学校党委发放《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党员党员“百时奉献”册》《南京理工大学党员成长记录册》,由学院、年级牵头组织学生党员积极实践奉献社会,同时记录学生党员服务和实践情况,根据真实情况、自我测评和民主评议等体系推举并申报学校“百日奉献之星”,对于参加活动不积极、态度散漫和日常表现不佳的党员进行约谈教育。与此同时,两类册子的记录情况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预备党员转正考察的重要内容,从根本上调动、保护学生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不断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广大学生党员和积极分子践行党员义务、争当奉献楷模的常态化激励机制。
(四)党建工作运作方式
由“单向指令”的传统做法向“双向交流、互动推进”的方向转变,推行党委委员、教师党支部结对联系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老师和普通同学等多方联系制度。学生党支部依托党员服务站,通过对周围普通同学的帮扶、特色党日活动、交流座谈会等,党员良好形象的树立推动普通同学向党组织靠拢。同时,学生党员主动和老师交流和联系,架起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有助于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前教育,使学生党建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下去。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高校大学生区域化党建机制创新,是进一步激发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和活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涂刚鹏.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推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8(14):222-223.
[2]阴群.什么是区域化党建[D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15884429.html.
[3]曹新建. 跨区划党建:国企党建创新的成功探索[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2(5):41-44.